目前分類:法師開示 (3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阿比甲當嘎用多年收集到的修行竅訣為大家制定一個修福計劃:末法時期的上上之策,照做必有奇蹟



判斷福報大小的基本原理




網上有很多帖子講積福經驗,其中大多數是從具體行持來談的,比如要多放生,放生功德感應如何大等等。這裡我想換一個角度來寫,主要是積福的大原則,因為原則比具體方法更重要。如果符合了這些原則,即使布施一粒米功德也很大,否則則是事倍功半。




要明白積福的大原則,首先要明白業力因果作用的大原則,即學會判斷什麼樣的因果比較大,什麼樣的比較小。這就好像要發財,首先要了解做什麼生意最賺錢,或者說怎樣做生意最賺錢。這裡我主要是依據《菩提道次第》的業果教授,分類總結了一下。那麼,什麼樣的因果比較大呢?只要思考一下一件事情從頭到尾是怎樣完成的,就會發現它一定包含四大要素:行為發起人,行為對像,行為內容和行為方式。比如張居士看到一個盲人拉琴者很可憐,發起了大悲心,每天碰到都捐給他1元錢。那麼此例中的行為發起人就是張居士,行為對像是盲人拉琴者,行為內容是財布施,行為方式則包含發起悲心和每天堅持。下面我們一個個要素來看看:




1從行為發起人來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行為發起人的持戒(包括懺悔)水平。《廣論》中云:“由是道理,則無律儀與有律儀,同是有中,具一具二具三之身,修行道時,顯然後較於前進趣優勝。如諸在家修施等時,受持齋戒律儀而修,與無律儀所修善根,勢力大小亦極明顯。”寶蘊經亦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相反,不持戒或者犯戒不懺悔,則“由無悔心不能善行,由覆藏過,雖先有善為惡染污,故應現受異熟之因,變為極重那落迦因。”如《涅槃經》說:“諸愚痴者,如蠅粘涕不能脫離,雖於小罪不能脫離。”各位看官,講到這裡,又回到持戒懺悔上來了。所以為什麼我把它放在最前面,實在是因為它是一切的基礎的基礎。不但如此,持戒還是個變壓器,同樣做一件善事,持戒好的人獲福N倍啊。(打個簡單的比喻,你每天積福做功德就像不斷往水杯注水,但是如果你不持戒等於水杯漏了一個洞,如果你漏的比注入的還多,你說你的轉變會有多大,建議大家上網搜索一個視頻俞淨意公遇灶神游記,道理很淺顯易懂,對大家幫助會很大)




2從行為對象來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對像是否“福田”。 福田一般指三寶,師尊,父母等,比如通常講的“八福田”是佛、聖人、和尚(親教師) 、阿阇梨(軌範師)、僧、父、母、病人等稱之為八種福田。對這些人,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就能得大福或大罪。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到一些居士開口閉口就敢罵一些有名氣的法師時,總是覺得恐怖。僧是福田啊,萬一他還是個菩薩,你就完蛋了。《四十二章經》雲:“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這充分體現了不同層次對像的“能量級別”。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一點,“八福田”中有病人一項,主要是因為一般來說病人是最為痛苦和需要幫助的,但我們不能死讀佛經,要抓住其實質內涵推而廣之,也就是說一切劇烈痛苦中的眾生都是我們的福田。不能過分拘泥於對像是否這八類“福田”,要知道發心才是一切的根本。大悲心,大恭敬本身就是最大的福田。有的居士為了快速培福以便40歲前成為千萬富翁,決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非重量級大活佛一概不供養,即使對近在咫尺的苦難也漠然置之,不聞不問。此種芝麻發心,能否在肥沃的福田裡種出大西瓜,還真是難說。




3從行為內容來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由事情本身的性質。這個涉及的方面很多,我只是舉一些例子,其他的大家自己看佛經總結吧。比如,同樣是布施有情,正法布施就比財物布施功德更大。供養佛中,正行供養,較諸財施、財物供養最為超勝。身語七支的惡業程度,從排序上,是前前重於後後(即殺生重於偷盜等。。。),意之三業則是後重於前(即愚痴重於貪嗔)。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愚痴比貪嗔的惡業要重。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愚痴是一切惡業的根本,所謂“寧可破戒,不能破見”。哪怕因管不住自己起了貪嗔造了業,只要認識到自己錯了還可以懺悔,還有救,但如果根本不知道或者不覺得自己錯了,繼續飛奔在通往地獄的路上,那就沒辦法了。我看到不少殺生為業的人,人很純樸厚道,但因為愚痴,日復一日地做著嚴重的殺業而不自知,想起來都替他們難過。這可能也是為什麼說一切布施中法布施最,因為法布施是救愚痴的啊。




4從行為方式來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意樂發心和堅持程度(串習)。住於菩提心或悲心中所行善業,哪怕只有短暫的一瞬間,或所做之事微不足道,也會獲得很大的福報。前面講菩提心時已講了很多,就不多談了。空性的力量也很大,如《寶蘊經》說:“較三千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須彌,於此諸塔,復經微塵沙數之劫,以一切種可供養事,承事供養;若諸菩薩不離一切智心,僅散一華,其福極多。”當然反過來講惡的心破壞力也很大,如《入行論》云:‘千劫所集施,供養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壞。’這是嗔心的破壞力,是反面教材。




串習就是反復經常做。一件小善,只要長期不斷串習,就可以積成大善,而且我個人的理解,這個過程可能還有一定的累加放大效應,用個數學式表達一下:比如假定其他條件一樣的前提下,偶爾做一次某善事得到的功德為X,而每天堅持做這個善事,連續1000天得到的總善業為Y>1000*X。當然反過來說,一件再小的惡業,只要不斷串習,也會日積月累而成為大惡。




據我的觀察,很多同修抱怨自己努力求福多年卻毫無改善,多半是在這幾個大原則上出了問題,不是發心不具就是不肯持戒,要麼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串習的力量(惡業倒是串習得很精進哦,簡直每日不斷,呵呵)。行善積德一個月兩個月很多人都願意去做,但做一段自己感覺似乎沒有什麼感應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就放棄了,就像我認識的一個朋友花了很多錢和精力去挖煤,堅持了一段還沒挖掘到煤,就放棄了,工人工資也發不出,他就跟工人說,你們自己去挖,挖到算補你們工錢,說完這句話第三天,那些工人就挖出煤了,友人後悔不已,後悔沒能堅持,我們學佛也是這樣,快要挖到煤了,快要有效果了,很多人就放棄了,不去反省自己反而責怪佛法不靈,你自己想想你今天這裡挖一口井,明天那裡挖一口井,都是挖到一半就放棄不挖了,怎麼可能會有水喝呢!




明白上面這些道理,阿比甲當嘎就活學活用,為自他制定了一個修福計劃,堅持去做,絕對不會沒有感應,大家看完如果覺得受用請轉給其它同修,功德無量:




1努力提高持戒懺悔水平(從行為發起人自身下手),當時尤其注重戒除淫和盜,一個是最損陰德的,一個是最損財富的。能去寺院授五戒是最好的,這樣你每天只要在不觸犯那些戒律的情況下,24小時都在做功德!




(打個簡單的比喻,你每天積福做功德就像不斷往水杯注水,但是如果你不持戒等於水杯漏了一個洞,如果你漏的比注入的還多,你說你的轉變會有多大,建議大家上網搜索一個視頻俞淨意公遇灶神游記,道理很淺顯易懂,對大家幫助會很大),還有就是一個持戒的人他每天念一句佛號,做一件善事比不持戒的人功德大千倍萬倍;阿比甲當嘎懂得這些道理所以很早就受了菩薩戒及居士五戒、密乘十四根本大戒的人,修行人都知道護戒如目的道理(比守護我們的眼睛還重要),世尊涅槃時就教導我們末法時期要以戒為師詳見:<佛陀涅槃前沁入心扉的叮囑——佛弟子必看呀>,蓮花生大士說我的見解比天高,我對因果的取舍比面粉還細,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一點點因果都會帶來不可思議的後果,詳見:<要重視懺悔:一個微小之業十八天會增長13萬倍之多>,戒律是學佛的基礎,是學佛的根,沒有守戒你就連根都沒有,學佛無從談起,任何戒律其實都是在保護眾生,避免你傷害眾生,我們學佛不正是需要慈悲心不傷害一切眾生嗎?




2)經常進行法布施,法供養和隨喜詳見《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視的一個法門(不花錢、輕而易舉又增加無量福報的法門,很容易被忽視呀)》(從行為內容下手),而且這些都不用花錢啊。




 3發願每天至少布施一樣東西,即使再小的東西,再困難,也要每天堅持,而且要盡量以慈悲心布施(從行為方式下手,串習力加發心啊!)推薦每天做施食詳見<佛經上記載施食最簡單三部曲,一分鐘完成,一目了然,一看就明,人人能做,人人會做>和供燈詳見<這個功德太大了,簡單易行——佛子萬勿錯過了>,<公告哪怕供燈每天只供一盞,力量都是非常大的,多多益善,可為自己點,可為家人子女點,也可以發心為了廣大一切眾生來點,發心越大,得到的功德越大,阿比甲當嘎推薦每個人每個月供108盞燈,據說現在有好些師兄以每天21盞融入共修包括彌勒佛子師兄,非常隨喜他們,非常有福報,其實每天供多少不限,關鍵是要融入到共修裡面來,堅持每天發心去做,現在我們組織供燈共修,你每天參加就融入共修了,每天只要隨喜參加了,你就獲得當天供燈共修總和的功德了,這個是憑個人的財力和物力無法完成的,法王如意寶他老人家一輩子最重視的就是供燈的功德,他堅持每天供三千盞燈從不間斷,我們不能學他那樣,至少每天供七盞,21,沒有能力的每天至少供一盞,2元錢在什麼地方都花掉了,就是不願意為自己及家人孩子累積福報,真的很可惜




供燈共修常見問題查詢,詳見:




 




http://hi.baidu.com/%B0%A2%B1%C8%BC%D7%B5%B1%B8%C2/blog/item/bb36132cfe090915349bf7d1.html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悟後才知道念佛法門最妙(宣化上人)



上宣下化老和尚佛七開示/1975年美國奧立崗州

這個持名念佛,就是執持六字洪名——佛的名號,來念佛。執持名號又分出來有聲念佛,與無聲念佛。有聲念佛,就是我們開靜的時候,大家同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有這個聲音。無聲念佛,就是坐著的時候還是專一其心,默默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叫默念,又叫金剛念。念佛這個法門,在佛教裡是最容易修的一個法門。

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兼收。三根就是上根、中根、鈍根

上根就是最有智慧的人;中根就是普普通通的人;鈍根就是很愚癡的人。這個法門也是老少兼收,利鈍兼收。利,就是聰明有智慧的人;鈍,就是愚癡的人。有智慧的人,修念佛的法門,也是很容易相應的;愚癡的人修念佛的法門也很容易相應。所以這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是又省工,又不費錢,是最方便的法門。不但是方便,是方便中的方便,捷徑中的捷徑,就是近路;近路中的近路,這種法門是最妙的法門了

你不要以為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又有什麼意思。這個意思可就多了,有說不完那麼多的妙處,說不完那麼多的好處。在佛住世的時候,叫正法時代,就是有佛說法,有證果的阿羅漢,有大菩薩,有一切的聖人在世間,這叫正法時代

等佛入涅槃後,這叫像法時代。像法時代,修道的人比較少了,盡著相的人多了;執著造佛像,造種種的佛像,修行人就少了。

過了像法時代就是末法時代。這正法是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共兩千年。末法是一萬年

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什麼叫末法呢?就是法到末梢上,就是佛法就要沒有了;佛法沒有,就是沒有人信佛了,所以末法時代眾生信佛的心就不堅固。

在佛住世的時候,人信佛的信心——甚至於他信佛,你想用刀殺了他,說:“你不要信佛了;你信佛,我就要用刀殺了你。”他就寧可你用刀殺了他,他也信佛。這是正法時代,人的信心就有這麼堅固。

那末法時代呢,不要你說殺他;你說:“你不要信佛了。”他說:“Okay!可以。”不要說殺他,你叫他不信,他就不信;你叫他信呢?那很困難的。

你們算一算,在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在這全人類裡頭,能有多少人信佛?這信佛的人你天天跟他講經說法,他也將信將疑的。你要叫他去看看電影,好不好?他即刻就去了。你叫他去聽經呢,“喔!坐那兩個鐘頭很苦的,聽得也沒什麼味道,沒有看電影那樣好看。”所以這是叫末法時代。

末法時代你不要說殺他叫他不信佛;你就不殺他,你說你信佛了,我給你叩三個頭,那你可以先信了吧?“你給我叩頭幹什麼?”這個人哪,末法時代他就不容易信佛。信信,他也就向後轉。信了兩天半,沒有到三天呢!他就向後轉了。他說:“I am very tired.tried, tired(累了)”,你看!這是末法人的根性,就這樣子。你耳提面命說:“Not too much talking.(別講太多話了!)? Too much talking.”(講話太多了!)你叫他不要做什麼,他一定要做;你叫他要做什麼,他一定不要做,末法時代的眾生就是這樣。

那麼末法,這個法,會滅的,會沒有了。先什麼滅呢?這個《楞嚴經》最先沒有了。所以我們學佛法的人,都應該先研究《楞嚴經》。有人懂《楞嚴經》,這佛法就不會滅;有人會念(楞嚴咒),這個世界所有的魔王、天魔外道,就不敢來作怪,來興風作浪。所以(楞嚴咒)是幫助世界人的最妙的一個咒;《楞嚴經》是護持正法的一部最好的經。楞嚴經先滅了,沒有了,楞嚴咒更沒有人會念了,因為太長了。我們這兒有人好像都有一年多了,(楞嚴咒)還念不出來。本來這(楞嚴咒)叫愣半年,那麼在西方就有愣一年,愣兩年,愣三年都沒有楞完的。

那麼(楞嚴咒)、《楞嚴經》先滅了,以後就到最後滅的是《佛說阿彌陀經》,也沒有了。世界上就剩“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在世界上再存在一百年。

在這一百年,這“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度無量眾生。等到一百年之後,六字洪名又減去兩個字,就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了,就剩四個字。四個字,又等了一百年,這四個字也沒有了。那時候世界的人最苦了,一點福報也沒有了,所吃的東西就和現在的馬糞一樣的,沒有營養了,吃的東西一點營養都沒有了,你天然的也沒有營養了。無論是什麼吃的東西,比現在那個馬出的那個糞,都難吃的。那時候,為什麼那樣子呢?就因為人沒有福報了。因為在佛住世的時候,喝的這個水,都比現在喝的這個牛奶,都有營養。為什麼現在的水沒有那麼有營養呢?就因為人沒有那樣大的福報了。

那時候人就像狗那麼高,沒有現在這麼高了。等到那時苦到極點了,那麼又該增劫了。現在是減劫。什麼叫減劫?減劫就是每一百年,人的壽命減去一歲,高度減去一寸,等減到人壽十歲,身上的高度就像現在狗那麼高。那時候人一生出來就有淫欲心,人一生出來就會殺人,就那麼壞的。但是到那個時候又該增了,也是一百年增加一歲,高度增加一寸。那麼增到八萬四千歲,那真是 long life(長命)了。然後再減,減到八萬歲那時候,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出世了。

那麼現在打佛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法門,不是容易遇著的。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 ,你看這念佛是很容易的;但是能遇著這念佛的法門,是很不容易的。你們各位想一想,就拿這美國來講,能有多少人明白這念佛法門?都是說,佛教徒,想要信佛;信佛有的是參禪的,有的是學密宗的,以為這密宗真是不得了的,學密去了。真正明白念佛法門的是很少的,所以現在我們這兒,是在美國從來沒有的法會。

修行是要天天修行;不是今天修行,明天不修行。守規矩也是一樣的,天天要守規矩;你要是不守規矩,你這就是不合乎佛法的戒律的。這一點每一個人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要注意的,不要馬馬虎虎的。

這個念佛的法門,老年人也可以念佛;青年人也可以念佛;壯年人也可以念佛:無論任何人,都可以念佛。有病的人可以念佛;健康的人更應該念佛。為什麼呢?有病的人,你病苦這麼重,因為有業障,應該要念佛來消業障;沒有病的人,趁著你身體健康,正好用念佛來回向身體永遠的健康。那麼老年人呢?這個路快要走完了,你應該走一條好路,應該念佛。青年人,正年輕,前途有無量的光明,你應該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前途也有無量的光明。所以這個念佛法門無論任何人,都應該念佛的。這個念佛,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你行也可以念佛;住也可以念佛;坐也可以念佛;臥也可以念佛。但是,臥著念佛,不要出聲念,要在心裡頭念;你要出聲念就不恭敬了。因為你躺著念佛這是不恭敬的。這一點各位要知道。最忙的人可以念佛,最閒的人也可以念佛。

你不要把念佛的法門看得簡單,十方諸佛都是從念佛法門而產生的。現在就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他們時時刻刻都在念佛呢!在以前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這一位禪師他先是參禪的,以後就開悟了;開悟了之後,他才知道這念佛法門是最妙的,所以他就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有一道光在他口裡現出來;在這光裡頭就有一尊阿彌陀佛化出來。所以說:

 
一念彌陀,一念佛; 念念彌陀,念念佛

這個念佛法門,它的妙處說不能盡,所以釋迦牟尼佛才不問自說,說這個念佛法門。在經上說:

末法眾生,一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

但是你要是能念佛,那就能得度,就能了生死,脫輪回。所以這個念佛法門是最妙的一個法門,你不要當面錯過,交臂失之。你不要到了寶山空著兩手而去!

南無阿彌陀佛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45455.html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不吃肉,有何差異?

---
宣化上人(一九八四年一月廿二日 開示)
吃肉欲念多、妄想多,不容易得定。
不吃肉則少欲知足,沒有那麼多的妄想。

佛當初住世,是主張人吃齋的,但並沒有勉強人吃齋。為什麼?因為有些人很喜歡好味,若堅持要他吃齋,他就不敢出家了。所以當時佛有些饞徒弟喜歡吃肉,他也沒有說什麼。出家人是循方乞食,不饞的人會說:「人家供養什麼,我就吃什麼。」饞的人就想有選擇。

究竟吃肉和不吃肉,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吃肉欲念多、妄想多,不容易得定。不吃肉則少欲知足,沒有那麼多的妄想,因為氣血清而不混濁的緣故。肉裡頭含有一種濁氣,因為它是由一種很汙濁的東西生出來的,所以人吃了不容易持戒、不容易開智慧、不容易證得三昧,想持戒卻妄想紛飛,總是不守規矩,得不到定力,行住坐臥都不安。既然不能得定,就沒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智慧,那任何問題都不會發生。吃肉是往愚癡的路上走,不吃肉則往智慧的路上走,不同之處就在這裡。

誰想要有真正的智慧,就得少欲知足,不要吃那麼多肉,把自己的肉和豬的肉合成有限公司,將來不變成豬才怪呢!吃那麼多的牛肉,和牛合成一個有限公司,裡邊牛因牛緣都存在,那麼將來做牛是很有可能的。乃至於吃狗肉變狗,吃老鼠肉變老鼠,你吃什麼肉,身體就有那些肉的因緣而生存,久而久之,就變成那種東西了。就因為你體內的那股氣都變成豬氣、牛氣了,血也變成那個血,氣也變成那個氣了,所以肉也變成那個肉了。有智者應深思之!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48034.html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問:我受了菩薩戒,多數人認為受菩薩戒後不宜從事葷食業,但我有經濟壓力,怎麼辦呢?寵物那麼多種類,為什麼菩薩戒單單不能養貓?如果受戒前養貓,是否犯戒?


福報禪師答:...


                       問:我受了菩薩戒,


多數人認為受菩薩戒後不宜從事葷食業,


但我有經濟壓力,怎麼辦呢?


寵物那麼多種類,


為什麼菩薩戒單單不能養貓?


如果受戒前養貓,是否犯戒?


福報禪師答:...


世間男女結婚,在交換戒指前,證婚人都會先問雙方,是否願意愛戀、疼惜、扶持、忠貞……於對方,確認雙方可以做到後才交換戒指。這個「戒」指,可不是像現代人聚焦、炫耀「它有幾克拉」那麼淺薄,而是在於提醒、規範以上的承諾。如果有一個人婚後才去問證婚人:「我有與對方扶持一生的壓力,該怎麼辦呢?」你覺得如何?


    受戒跟結婚一樣,都是需要多加思考後再行動。其實不只是受戒,任何一個有可能改變你生命的決定,都應該要慎重。當然也有人不加思索地受戒,受戒回來後生活毫無干擾,一樣自在過日子,這需得有「既已受戒,則一切造做自我承擔」的心力。


    多數人面對這些疑問,無非是要找到一個模糊地帶,以求心安;當然,戒法本身也不是非黑即白,因為世間事本來就需「理」、「事」並濟,全憑理行事,也是有偏頗的時候。但是最怕的就是抓住一個說法,就以為自己全然不用負責任。


    比如現在告訴你,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的戒條,並沒有一條明明白白規定「不可賣葷食」,你是會心安理得的賣呢?還是戒慎慚愧的賣?雖然戒條沒有明訂不可賣葷食,但還有一條「饒益有情戒」呢!總之心態很重要,這點只能問自己,別人無法解答。


    戒條規定「不蓄貓狸」,一則過去制戒時,沒有像現代人養這麼多種寵物,二則針對動物特性而訂,所以不是只針對貓狸,而是這類動物具野性,天性看見任何生物就撲殺,蓄養牠們則有「教他殺」的疑慮,故而不鼓勵。


    不過現代人大多將寵物養在家裡,很少把寵物放養在屋外,有更多機會任意撲殺其他動物。如不方便送養,那就將牠照顧好,別讓牠因饑餓而覓食殺生,此外,家裡環境也要打掃乾淨,杜絕蚊蟲、蟑螂滋生,減少寵物撲殺其他動物的機會。


 http://blog.yam.com/fgs1425/article/52217667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施並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欲 ...



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把簡單的東西想的太複雜,那樣子會很痛苦。所謂笑容,就是笑著去包容。


認識到煩惱不是就去壓抑它,而是透過禪修來轉化。禪修,藏文意思是"習慣",也就是你要讓自己去習慣去練習去完全轉化我們煩惱的習性跟習慣。就像我們不熟悉的事情,透過練習跟習慣將它變成熟悉,或者是有些不慈悲的想法,透過一再調整,讓它變成慈悲,這種"讓心習慣的方式"就叫"禪修"
——
大寶法王噶瑪巴  慈悲開示

摘自:噶瑪噶舉中國論壇:


一、         觀修慈悲心~
  在無始無終的歷史長河中,曾經當過我父母的這些眾生,在以前作母親時,先是含辛茹苦地讓我住在胎中,生下我以後,這些母親又盡自己最大的慈湣心來哺育和撫養著我,並且將自己所擁有最珍貴的財物等全部賜與我。
  這些對我恩重如山的母親們因業力現前,或者說以自己前世的各種因緣,現在已經變成了怨敵。如果這些無始以來慈愛的母親具有能力,她們肯定不願捨棄自己的骨肉親人。遺憾的是,她們並不具足這種能力,所以一直漂泊於六道輪迴之中。
根據教證與理證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眾生,以前都曾當過自己的母親。這些母親都願意享受安樂和遠離痛苦,但不幸的是,現在這些母親失去了快樂,真是非常可憐!雖然她們以前曾經長時間精心哺育過我,但後來已經互相失散了,如今母子重逢,而她們已經完全把我遺忘了,根本不知道我以前曾當過她們的兒子。
而我們依靠佛經論典,知道這些眾生以前曾當過我的母親,所以當這些母親損害我們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對她們抱怨。這些母親們的心就象已經瘋狂了一樣,因為得了瞋恨的病,一方面她已不認識我,一方面她還用各種方法加害於我。她們既然已遭受如此嚴重的病,我也是非常地可憐她們!
這些無有依怙的母親,長時漂泊於難忍痛苦的三界輪迴大海當中,那麼當他們傷害自己的時候,只要是具有一點點智慧的人,誰又能不以慈悲心來孝養她們呢?我們應該對她們慈愛而不應該生起瞋恨心。
總之,我們對任何眾生非但不應生起瞋恨心,而且應如母親對待親生兒子那樣觀修慈悲心。比如有一位仁慈母親其兒子已生瘋狂病,那不管兒子的行為是多麼地粗暴與不盡人意,而母親對他都是非常地慈悲愛護。同理,世間上的眾生雖然對我加以損害,我不但對他們不生瞋恨心,而且內心也要發願讓這些眾生心中的瘋狂病早日得到康復,應如此祈求上師三寶加持,並願他們早日脫離苦海!
[
竅訣寶藏海]~~法王如意寶 晉美彭措
感謝Ru-Ping Huang的分享


密勒日巴尊者說:如果你要飲水,那麼飲用觀照和覺察之茶。 如果你想要逐漸克服你的缺點,發展正面的品質,那麼你必須時時覺察心的狀態,觀照行為的重要性,以及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無論在行、住、坐、臥之時,時時刻刻保持全心的觀照是重要的。它將帶給你力量,並有信心去面對死亡。當你在中陰階段遭遇駭人的幻象時,你將能夠立即憶念你的上師和三寶;而這些念頭將使你離於恐懼。覺察心將幫助你通過死亡和投生的過程,並在因果業報法則的推動之下,你將繼續在修行的道路上前進。
摘自:《修行百頌》頂果欽哲法王講述


我們每天禮佛,念誦皈依文,這是佛教徒基本的功課。這樣可以天天提醒自己,要心存謙卑,不忘修行。因為人只要有了傲慢心,認為自己的聰明能力勝過別人的話,就不可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到任何優點。


人生需要結交兩種人:一良師,二益友。練就兩項本領:一做事讓人感動,二說話讓人喜歡。能吃得下兩樣東西:一吃苦,二吃虧。自覺培養兩種習慣:一看好書,二聽演講。<轉載>


《華嚴經》:譬如如意摩尼寶,隨有所求皆滿足,少福眾生不能見,非是寶王有分別。善逝寶王亦如是,悉滿所求諸欲樂,無信眾生不見佛,非是善逝心棄捨。


布施並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欲。


持戒並不只是斷惡行善,而是能生起對輪迴的出離。


 忍辱並不只是壓抑憤怒,而是能調伏內心的瞋恨。


 精進並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時時刻刻保持法喜。


禪定並不只是得到平靜,而是能安住於本然的自覺。


智慧並不只是通達經典,而是徹底覺悟心的本性。


「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只是它的功能和表現不同而已。「有智慧」的人,他的內心世界經常能保持平靜、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環境的情況所困擾,同時能關懷他人,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讓自己深入眾生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慈悲心」的表現。


心態傾斜的時候,可以去幾個地方看看:孤兒院,遠離了親人的溫暖,是人生最大的不幸;邊遠山區,貧窮沒甚麼,唯有正視現實,生存才是硬道理;生命最值得珍愛,其它皆是浮雲;擁有得再多,最終亦是殊途同歸,適當降低物欲的追逐 —— 心態平衡了,你救贖的也正是你自己。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修行人如何面對世間的福報 - 達真堪布


    我們對自己擁有的,屬於世間的一些名聞利養等福報,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思維觀察。


 


    第一個,我們擁有世間這些福報的時候,不應該高興,不應該生起傲慢心。其實我們正在享受的這些,就是在消耗自己以前積累的一些福報。就像個漏著的水池一樣,裡面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水,很快就會漏盡的。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更加謹慎,更加小心翼翼,應該想盡辦法將它轉為道用,或者用這些世間的福報再次積累福德資糧。要不然的話,這些福報窮盡了以後,我們只能繼續感受痛苦,不會有絲毫的安樂。這也是一個很可怕的事,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應該因為這個而驕傲,覺得自己了不起,甚至去輕視別人,欺侮別人。


 


    第二個,屬於世間的任何一個法,這些地位、聲譽、財富、權勢等世間的福報,從本質的角度來思維觀察,都是有漏的,都是無常的,都是不淨的,這些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反而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痛苦,所以它們的本質也是痛苦的。有的人雖然有錢,但是他更有煩惱;有的人雖然有權,但是他更有壓力。世間的這些福報,名聞利養,沒有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反而給自己帶來很多的煩惱與痛苦。從因的角度來思維觀察的話,這也是一種不淨,一種痛苦,一種無常;從果的角度來思維觀察的話,同樣也離不開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範圍。因而從事實的真相、真理來思維觀察的話,都沒有什麼可貪著的,也沒有什麼可傲慢的。


 


    第三個,對一個修行人來說,若是沒有看破放下的話,這些福報也許是一種障礙,會影響我們的修行。有的人本來也信佛,也很精進,後來在世間法上取得了一些成就,然後開始去享受這些,執著這些,最後不但不修行,甚至連做人的標準都沒有了,又開始造業了。這樣財富就變成今生解脫最大的障礙了。


 


    所以對於修行人來說,若是你能將這些名聞利養轉為道用,或者能看破放下的話,對修行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否則對修行來說有一定的障礙。所以大家要從各個角度不斷地去思維,觀察,理解,這樣對這些道理也會生起一種甚深的體會和感受。這是很好的一種方法,一種修行竅訣。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9233


 


 


文章轉自:禪心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 益西彭措堪布



    禍和福是果,想求善果,因一定要正,積聚了正因,果不求而自得。我們想要趨吉避凶,只有在心上改過行善。


 


    行善和改過的次第如何呢?行善之前,首先要改過。相續裡有很多罪過,如果不事先懺除,就會障礙地道功德的產生。一般人修行多年不見效果,原因多半是沒有真心改過。


 


    想想看,只做一種表面的學習,心上有過失從來不改,這樣會有進步嗎?比如學習了十年,過失和十年前一模一樣,甚至還更嚴重,知識增加了不少,心態卻比過去傲慢,這樣必定不能產生功德,就像田地裡有雜草,不去清除,再怎麼也長不出好莊稼。所以行善之前,首先需要改過。


 


    配合十善業道來講,一般的十善業就是離過。原來造殺生等惡業,現在觀察惡業的過患,發起遠離欲,發誓今後永遠不造殺生等,這叫改過。


 


    改了過失,才能做得到圓滿的善法。不然,殺生沒斷,能做好放生嗎?妄語沒斷,能說誠實語嗎?當然不可能。


 


    善和惡是相違的,惡的勢力大,就會壓住善根。比如,妄語的習氣強,會壓抑誠實,沒戒掉妄語,始終會障礙誠實語;嗔心障礙慈悲,不改嗔心,也無法開展慈心。所以,首先改過,然後積德。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果想驅魔、消災免難,就多擦地掃地 - 達真堪布


    我們都是在家學佛人,都離不開維持基本生存的現實生活和工作。上班、工作、生活是我們必須做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忘記修行,要堅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修行,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你實在沒有時間打坐、做早晚課,但是你在上下班的路途中可以持咒、觀想。也可以把我們在工作、生活中的所有的行為,都轉化為饒益眾生的事業,其中的關鍵是,要看住和調整好自己的心。我們都是渴望解脫、渴望成佛的人,應該時刻不忘記修行這件大事。如果忘記了,說明你的出離心還是沒有發出來。如果你心甘情願地生起了出離心,修行自然成了你特別願意做的一件事,而且會做的主動、自覺和努力,不需要任何人的提醒。


 


    現在很多人對解脫成佛都只是口頭上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信心,甚至還說:「我怎麼還那麼痛苦啊?我怎麼還不解脫呢?」追根到底是我們的發心不夠。你既沒有做過什麼能夠讓自己解脫的事情,也沒有做過什麼可以讓自己成佛的因緣,怎麼可能成佛呢?如果誰都可以無緣無故地解脫、成佛的話,那所有的眾生早就已經解脫成佛了,輪迴早就沒有了。


 


    沒有發心,或者說發心不到位,心態調整不過來,是學佛修行最大的障礙。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發心了,修行是不難的。關鍵是觀察自己的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說過:善惡不在形式上,不在表面上,完全在自己的心。如果你把自己的心放平、放正,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善事,修行一點點也不耽誤你的工作,一點點也不耽誤你的生活。你可以隨便吃,隨便穿,家裡所有的活兒都可以幹,而且幹得越多越好。比如擦地、打掃衛生,這都是消業、驅魔最好的方法。


 


    我們以前專門有這個修法,當修行特別精進的時候,為了防止著魔,要特地到道場掃地,或者掃大道。所以說,如果想驅魔、消災免難的話,就多擦地、掃地。我最願意擦地、掃地了。但是大家都不懂,都不願意做這些。有的人認為自己是修瑜伽的,要專心修行,家裡髒就髒,亂就亂。我告訴你們,從來沒有這樣的瑜伽修行者。一個家裡很髒,臉也不洗,衣著破破爛爛、傻傻的修行者,一百個人看了,會讓一千個人傷心。作為修行人,應該多干家務活兒,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利利索索,回到家心裡多舒服啊!讓別人生起歡喜心了,自己也生起歡喜心了,都高興了,這就是善事,這個家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啊!這至少是表法度眾生的機會。


 


    如果我們把做家務打掃衛生的過程,當作修行的過程,這樣做一點兒也不耽誤修行。比如擦地的時候心裡要這麼想:如果沒有業障、沒有煩惱,就不可能有這些不乾淨和不清淨的東西。這些不乾淨、不清淨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業障和煩惱。抹地就是抹煩惱、擦業障,就是驅魔。


 


   有人以「冤親債主找麻煩」為由,請人唸咒送魔。其實那不是魔,而是我們自心的愚癡在作害,所以魔誰也送不走。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發心,是我們的清淨心不夠。如果我們沒有清淨心,所思所想就都是邪知邪見,都是煩惱。如果我們自己老生氣,老生貪心,老在愚癡的狀態中生活,肯定自己身上也不清淨,這都是「魔」。然後,家裡也會不清淨,這都是「鬼」。真的,這些都是佛說的。


 


    對家人要發清淨心。如果我們在家裡看這個不對、看那個不好;一會兒挑這個理,一會兒挑那個理,他們就都被你變成 「魔」了,然後讓你傷心,讓你生氣,讓你生煩惱。其實家人的本性是佛,是你把他們變成魔、看成魔的,這才是真正的魔。你把他們看成佛他們就是佛,你把他們看成魔他們就是魔。


 


    讓你生氣、讓你生起煩惱、讓你痛苦的就是魔。但要知道,這些魔是你自己招來的:你把家人觀為清淨,他們就是清淨的;你把家人觀為不清淨,他們就是不清淨的。你把他們觀為清淨了,他們就不會干擾你、打擾你、傷害你,也不會障礙你。因為他們也是眾生,也是佛。他們與你沒有區別,如果有區別的話,只在於你接觸了佛法,而他們是需要你用佛的智慧去度化的眾生。


 


節選自達真堪布《2006年百日共修開示 皈依 (一)》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隨時隨地祝福他人,就能獲得一切勝妙功德!——文殊菩薩



華嚴經.淨行品裡文殊菩薩的這段開示很多人沒有注意,明海大和尚的評論是:“《淨行品》裡教我們遇到任何情境都“當願眾生”,願所有的眾生都如何如何好。遇到任何境都發願,一共有一百四十多個願。實際上生活中的情境遠遠不止這一百四十多個,而是無量無邊。這品經教導我們在無量無邊的境,都能由這個境生起一個願,願眾生怎麼樣。如果你在生活中用這品經指導修行,“當願眾生……當願眾生……”,慢慢你會發現,你的心開始主導境了,而境不能主導你的心,是你的心主導了境。境也許是某個人打了你一嘴巴,你心裡說,願眾生不再受別人的欺侮,得到的是一個善願;境可能是生病,胃痛,非常痛,你的心說,願所有的眾生不再受胃痛之苦。你看,一個胃痛的境,被你變成了一個善願;你遇到的境可能是,你的錢被小偷偷走了,於是你發願,願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改惡從善,放棄不善業。所以我說,當你這樣去觀照你的生活,就會體驗到,心可以主導境。境究竟是什麼?取決於你的心。你要真正體驗到你主導外境的力量,心的力量,那你就得自在了。”而蒂帕嬤說:“ this will inspire you to be attentive in every moment. (“這隨時祝福他人會讓你在每時每刻保持全神貫注” )。這是修菩提心的一個很好方法。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恆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相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當願眾生:冤親平等,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隱。


   妓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妓非實。


   若在宮室,當願眾生:入於聖地,永除穢欲。


   著瓔珞時,當願眾生:捨諸偽飾,到真實處。


   上升樓閣,當願眾生:升正法樓,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當願眾生:一切能捨,心無愛著。


   眾會聚集,當願眾生:舍眾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難,當願眾生:隨意自在,所行無礙。


   舍居家時,當願眾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當願眾生:演說種種,無乖諍法。


   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當願眾生:得不退法,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當願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


   剃除須髮,當願眾生:永離煩惱,究竟寂滅。


   著袈裟衣,當願眾生:心無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當願眾生:同佛出家,救護一切。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受學戒時,當願眾生:善學於戒,不作眾惡。


   受阇梨教,當願眾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當願眾生:入無生智,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當願眾生:具諸方便,得最勝法。


   若入堂宇,當願眾生:升無上堂,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當願眾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當願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修行於定,當願眾生:以定伏心,究竟無余。


   若修於觀,當願眾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諍。


   捨跏趺坐,當願眾生:觀諸行法,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當願眾生:心得解脫,安住不動。


   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具眾善法。


   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當願眾生:入第一位,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當願眾生:皆得妙法,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當願眾生:其心調淨,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痴,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當願眾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


   手執錫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當願眾生:趣佛所行,入無依處。


   若在於道,當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


   涉路而去,當願眾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


   見升高路,當願眾生:永出三界,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當願眾生:其心謙下,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當願眾生:捨不正道,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當願眾生:其心正直,無諂無誑。


   見路多塵,當願眾生:遠離塵坌,獲清淨法。


   見路無塵,當願眾生:常行大悲,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當願眾生:住正法界,離諸罪難。


   若見眾會,當願眾生:說甚深法,一切和合。


   若見大柱,當願眾生:離我諍心,無有忿恨。


   若見叢林,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當願眾生:善根超出,無能至頂。


   見棘刺樹,當願眾生:疾得剪除,三毒之刺。


   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而為蔭映。


   若見華開,當願眾生:神通等法,如華開敷。


   若見樹華,當願眾生:眾相如華,具三十二。


   若見果實,當願眾生:獲最勝法,證菩提道。


   若見大河,當願眾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


   若見陂澤,當願眾生:疾悟諸佛,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當願眾生:語業滿足,巧能演說。


   若見汲井,當願眾生:具足辯才,演一切法。


   若見湧泉,當願眾生:方便增長,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當願眾生:廣度一切,猶如橋梁。


   若見流水,當願眾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見修園圃,當願眾生:五欲圃中,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當願眾生:永離貪愛,不生憂怖。


   若見園苑,當願眾生:勤修諸行,趣佛菩提。


   見嚴飾人,當願眾生:三十二相,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當願眾生:捨諸飾好,具頭陀行。


   見樂著人,當願眾生:以法自娛,歡愛不捨。


   見無樂著,當願眾生:有為事中,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當願眾生:常得安樂,樂供養佛。


   見苦惱人,當願眾生:獲根本智,滅除眾苦。


   見無病人,當願眾生:入真實慧,永無病惱。


   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


   見端正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當願眾生:於不善事,不生樂著。


   見報恩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能知恩德。


   見背恩人,當願眾生:於有惡人,不加其報。


   若見沙門,當願眾生:調柔寂靜,畢竟第一。


   見婆羅門,當願眾生:永持梵行,離一切惡。


   見苦行人,當願眾生:依於苦行,至究竟處。


   見操行人,當願眾生:堅持志行,不舍佛道。


   見著甲胄,當願眾生:常服善鎧,趣無師法。


   見無鎧仗,當願眾生:永離一切,不善之業。


   見論議人,當願眾生:於諸異論,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當願眾生:得清淨命,不矯威儀。


   若見於王,當願眾生:得為法王,恆轉正法。


   若見王子,當願眾生:從法化生,而為佛子。


   若見長者,當願眾生:善能明斷,不行惡法。


   若見大臣,當願眾生: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若見城郭,當願眾生:得堅固身,心無所屈。


   若見王都,當願眾生:功德共聚,心恆喜樂。


   見處林藪,當願眾生:應為天人,之所嘆仰。


   入裡乞食,當願眾生:入深法界,心無障礙。


   到人門戶,當願眾生:入於一切,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見不捨人,當願眾生:常不捨離,勝功德法。


   見能捨人,當願眾生:永得捨離,三惡道苦。


   若見空缽,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


   若見滿缽,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當願眾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當願眾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見慚恥人,當願眾生:具慚恥行,藏護諸根。


   見無慚恥,當願眾生:捨離無慚,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當願眾生:莫不獲得,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當願眾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軟。


   得粗澀食,當願眾生:心無染著,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若說法時,當願眾生:得無盡辯,廣宣法要。


   從舍出時,當願眾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若入水時,當願眾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當願眾生:捨離眾惱,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當願眾生:證無上法,究竟清涼。


   諷誦經時,當願眾生:順佛所說,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諦觀佛時,當願眾生:皆如普賢,端正嚴好。


   見佛塔時,當願眾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當願眾生:一切天人,無能見頂。


   右繞於塔,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


   繞塔三匝,當願眾生:勤求佛道,心無懈歇。


   讚佛功德,當願眾生:眾德悉具,稱嘆無盡。


   讚佛相好,當願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


   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隱,心無動亂。


   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真堪布:圓滿財富的方法

 


從心裏斷除對所有的一切,包括對財富、身體的貪著,這是圓滿財富的一種方法。我們現在為什麼財富不圓滿?就是因為有貪著。心裏有貪著時,即使有財富也是一種障礙,一種束縛。正如龍樹菩薩說的,“積財、守財、舍財都是苦。”
積累財富的過程是艱難的、痛苦的;終於發財了,有錢了,心裏壓力又大了,日思夜想怎樣守護這些財富,這也是一種痛苦;到人生的最後一刻,必須要離開財富了,更加痛苦。對你來說,這不是真正的財富,也不是真正的福,而是一種禍。因為它給你帶來的始終是煩惱,是痛苦。
其實內心的知足少欲才是真正的財富,知足了少欲了,才是財富圓滿。若是不知足,有一個億也不叫財富圓滿。你有了一個億,還想要幾十個億;你有了幾十個億,還想要幾百個億,不會有圓滿的時候。越有越覺得窮,越有越捨不得。若是能知足少欲,哪怕只有一分錢,也算是圓滿財富;心裏沒有欲望,知足了就是圓滿。
心清淨就是清淨,心圓滿就是圓滿;若是心不清淨,心裏不圓滿,就沒有圓滿。你從內心深處感到知足了,那就是圓滿。你有貪著與貪戀,財富不會有圓滿的時候。真正知足了、少欲了,財富自然就有,躲也躲不掉。不要的時候才有,不追的時候才來。你越追越得不到,越要越沒有,即使得到了也不會圓滿。
做佈施,就是從心裏舍掉貪著。從普通的衣食住行的物品開始逐漸放下,再舍掉自己認為是珍貴、稀有的東西,最後放下對自已身體、生命的貪戀,而徹底斷掉所有的貪著,就是修佈施。
很多人一說做慈善、做佈施,都認為是有錢、有能力的人做的,這是錯誤的看法。其實人人都可以做佈施,人人都應該做佈施。佛在經中講,若是你實在舍不掉,實在捨不得給別人,就先給自己,左手給右手,右手給左手。這樣練,慢慢地就能練出舍心。再舍給父母,舍給兒女,舍給親朋好友,然後再慢慢擴大。不是一下子都要舍掉。
也不僅僅給人做佈施,給其他道的眾生也可以做佈施,包括火施、水施,給惡道眾生做佈施。我們吐痰、排泄,都可以佈施給惡道眾生。我們講過一個公案,有個餓鬼好幾年找不到任何食物,只找到了一口痰,就是因為一個比丘吐痰時發了清淨心,於是這個餓鬼就得到了。我們吐痰的時候,大小便的時候,洗臉刷牙的時候,這些髒東西都浪費了。為什麼不發心呢?惡道的眾生需要啊!根本沒想到只要發個心,念個咒,惡道的眾生就能得到,就能解決他們的很多問題,那也是佈施。
還可以給畜生道的眾生,魚、鳥、貓、狗等做佈施。你給它們一點吃的,發一個施捨之心,發一個慈悲之心,給那些鳥類僅僅撒一把大米也是佈施,也能具足、圓滿財富。
大家現在為什麼不做呢?一般有四個原因:第一個是不知道做佈施獲得的善根、功德和福德;第二個是不相信;第三個是煩惱重;第四個是習氣重。佛教給你解脫的方法,圓滿財富的方法你不運用,這都是自己的損失。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祈禱文殊菩薩,能開啟智慧 (索達吉堪布)





通過文殊菩薩的加持,誰都可以獲得利益,關鍵要看你有沒有信心。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菩薩的智慧總集,又號稱諸佛之父,他曾勸無邊眾生發菩提心而成佛,但他自己還沒有成佛。關於文殊菩薩的功德,有關傳記中記載:




  




有一次,佛在靈鷲山傳法。山下城市裡有個妓女叫妙金光(上金光首),相貌端正、美麗動人,更奇妙的是,她全身發出金色的光芒,因而國王、大臣等各種男人都對她特別貪執。盡管她是種姓低劣的妓女,但身邊時時有無數人的圍繞。




  




有一天,她陪某商主之子(畏間長者子)去市場買東西,准備要到樂園嬉樂。文殊菩薩知道度化她的因緣成熟,便在途中化為一英俊少年,全身發出極其耀眼的光芒。妙金光看到少年發出的光遠遠超過她的金光,在他光芒的照耀下,自己身體黯淡失色,於是便對他的衣服生起貪心,立即甩掉商主之子,下車想用美色勾引少年。




  




這時,文殊菩薩加持多聞天子(息意天王)勸她:你不要對他生貪心,他是諸佛智慧的總集文殊菩薩,可以滿足一切所願,你需要什麼?妙金光說:我不需要別的,最想要他漂亮的衣服。文殊菩薩回答:你若能趨入菩提,我可以把衣服送給你。她不懂什麼叫菩提,文殊菩薩就為她一一講解。




  




講解的過程中,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發出善哉的贊歎詞,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震動。眾眷屬問佛為何如此,佛說:文殊菩薩為度化某妓女,正以慈悲和智慧在宣說佛法。你們想聽的話,可以到那裡去。於是佛身邊的好多弟子都跑到文殊菩薩那裡去了。(就像現在這個上師傳法時,那個上師舉行灌頂,好多弟子都跑到那邊去了,結果這個上師身邊沒剩幾個人了。)他們聽了文殊菩薩的講法,有些獲得法眼淨,有些獲得無生法忍,有些獲得不退轉果位,成千上萬的眾生都得到相應的利益。




  




妙金光也對諸法無自性的道理生起定解,很想隨文殊菩薩出家。但文殊菩薩說,菩薩的出家不一定要剃光頭,而應為了利益眾生精勤修持佛法,尤其要捨棄自己,這就是菩薩的出家。並勸她上車跟商主之子一起去。




  




妙金光跟商主之子到樂園時,無常現前了,她死在他的懷裡。商主之子最初很傷心,但看到美女的身體慢慢腐爛,七竅開始流出膿血,一股惡臭直撲鼻孔,覺得特別可怕,拔腿跑到靈鷲山,向釋迦牟尼佛尋求庇護。釋迦牟尼佛給他傳授佛法,他獲得了無生法忍。佛陀授記:妙金光以文殊菩薩勸她發心之力,將來在某某剎土成佛,號為寶光如來(寶光明如來)。而商主之子,會成為他手下的菩薩(德光曜菩薩)……”




  




商主之子聽後,不解地問道:為什麼文殊菩薩的弟子——妙金光將來會成佛,而佛陀您的弟子——我只是變成菩薩?他有點想不通。佛陀說:文殊菩薩的功德不可思議。我最初也是在文殊菩薩面前發心的。過去無量佛也是如此,現在無量佛仍是如此,未來無量佛還是如此,他的功德如何如何……”




  




所以法王如意寶經常強調,我們平時應該多念文殊心咒,多祈禱文殊菩薩,因為文殊菩薩的加持和力量跟諸佛菩薩不相同,這是有關經典中講的。憑我們的分別念,根本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的加持大,還是文殊菩薩的加持大,但有了經典為依據,完全可以作出判斷。如果經常祈禱文殊菩薩,生生世世可以開啟智慧,同時,可將諸佛加持合為一體融入自相續。表面上文殊菩薩只是菩薩,但實際上,誠如有些經典所言,他早已成佛,故加持力不可思議。




  




法王如意寶從小就與文殊菩薩有緣,傳記中說,他老人家降生的時候,剛落地就朗朗念誦嗡阿RA巴匝納德文殊心咒。到了6歲時,有一次在石堆中發現《文殊語獅子修法》,見此法結尾有一個偈頌說:印度聖境一老人,高齡已至九十九,不識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見文殊尊。意思是印度聖地有一個老年人,年齡已高達99歲,他遇到《文殊語獅子修法》後,原本是連字都不識的文盲,但以誠摯的信心祈禱修持,一日中就現見文殊菩薩而速得成就。上師當時想:這麼老的人只修一天就見到文殊菩薩,像我這麼小的孩童,很快修成應該沒問題。他高興極了,專心致志地修了幾天,結果出現許多驗相,對一切顯密經論自然通達。




  




因此,只要祈禱文殊菩薩,智慧無形之中即可開啟。有些人經常抱怨:我很笨啊!上師,您給我吹一吹,給我打一打,給我摸一摸!當然,如果上師是成就者,倒是可以,但若上師只是一般人,這樣做不一定起作用。可如果你以信心來祈禱,定能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我以前去五臺山時,整天想著見到文殊菩薩,以這樣一種不共的信心,雖然沒有真正見到菩薩,但還是得過一些加持——原來背不下來的《大圓滿願詞》、《文殊贊》等,到了那裡,念幾遍就背下來了。每個人的信心不同,感覺可能也不相同,但只要有了文殊菩薩加持,顯密經論隨時可在心中現出來。不一定像有些道友那樣,冥思苦想、勞心費神地記記記,記了以後又忘光了,自己特別傷心。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師懷瑾首次公開的秘密!見者得灌頂



南師就是厲害啊!贊嘆!本文除了揭示了下面這五個問題外,南師還傳授了准提法門的修法、在家居士的修法,同時給大家做結緣灌頂!供養有緣,多多轉載!


1、真正的財神法的奧秘?


2、世界上真正的福氣是什麼?


3、修准提法需要灌頂嗎?究竟什麼是灌頂?(南師第一次透露這個秘密)


4、手印和“卍”字的奧秘。


5、抓妖抓怪、趕鬼趕屍、人坐在鳥背上飛起來的方法。


本文上接:南師懷瑾:念佛要像談戀愛!看到媽媽就是佛!


 


更多參見:


  講到感應方面,諸位特別注意啊。有許多人來修佛法、修密就求感應,求什麼?保佑我,保佑我發財,又保佑我健康,保佑我媽媽好、兒子好、孫子好、老公好、太太好、外婆好,都好,你拿些什麼代價?就是“南無颯哆喃 ? ”不用力氣去講一句話,然後什麼都要,你看這個人可以學佛嗎?佛要去掉貪嗔痴,結果我們學佛的人比什麼人都貪、都小器,十塊錢買三根香蕉來拜拜,拜完還帶回去給兒子吃,然後要中愛國獎券、要股票發財、放的賬不要倒、不要生病 ?,比保險公司還厲害,三根香蕉還拿回去的。( 眾笑 )


  你看,學佛的人多貪心啊!以這樣的心情來求佛法得感應,這個佛菩薩不叫做佛菩薩,那叫“貪污的老板”。三根香蕉他都要貪污,而且皮也吃不到,這有道理嗎?所以我們要注意,感應是無貪者感應,心中一切貪心都沒有,一切是交出去、付出去。你們常常聽到****的朋友講“我的一切交給上帝”,交出去了。噢,我說:“對了”,真正學佛的人把身心都交給佛菩薩,交給一切眾生,那就是學佛的心情,不要說:“哎呀,我今天上個廟子燒個香、修個法,什麼都要得感應”,吃了三天素,就要上西天,唸了三個月,“哎呀,我都沒有感應?”你感個什麼應?其實就有感應。比如我們修財神法的人求發財,你如果坐在家裡修四十九天財神法,沒有發財,早就發了財!什麼道理?少出門,少花錢嘛。( 眾笑 )而且,修密宗的財神法要用最好的葡萄酒,最好的、高級的酒,天天供養財神;要用很好的油、酥油天天給財神洗澡;要很好的燈、很好的花、很好的水果供養,一天的供養費用( 拿現在講 )起碼一仟多塊錢,一天一仟,修十天就一萬多,一個月三萬元;我兩個月不修,我也有六萬塊錢,已經發了財,對不對?真正的財神如此嗎?這是大家不懂財神法的奧密。你看,財神手中拿的是什麼?手中抓著一個老鼠、一條蛇。我的媽呀,這個財神要修就是像老鼠一樣慢慢地咬,就像蛇一樣死纏!噢,你修了財神法就大徹大悟了,對不對?這個老鼠很糟糕、很滑頭,吱吱吱跑來又跑回去,有錢的人差不多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學了財神法,恍然大悟,哈哈一笑。我說:“我不修”,我都會,我學了也不修。


  我如果對了,該做功德的事,財神菩薩應該發心;祂也要修行、要做功德。你不發心,你就不對;對不對是你,財神的事不要管。一個歪心思的財神法,拿著老鼠和蛇去咬世界上的錢,君子所不為也!大丈夫所不願意做的,我何必修這個法呢?那是小人法!等於中國的那個財神 -- -《封神榜》裡的趙公明,騎個老虎,臉是黑的;凡是財神都是黑臉的,這裡頭妙得很啊。而且,財神手裡一定拿著武器,中國財神拿著一個鞭,要打人的;騎個老虎,要咬人的;手裡拿著元寶,要這樣子才把元寶這個財看得住!你們就可以大徹大悟了,便可以懂中國文化裡的一句話:“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慈悲心太重的人沒有辦法帶兵,慷慨愛布施的人不要管錢,錢到手就布施掉的,那還發得了財?財神的道理就在這裡。


  所以,我們懂了這些道理,修密法的作用都曉得了,主要回過來( 注意 )心的恭敬,這個恭敬心是一念“毋助毋忘”、不貪不著去唸,一味的專注唸去,不會不得感應的。菩薩給你的感應,看得見就不叫感應了;看不見才叫感應。菩薩如果看得見就給你感應,那不叫做菩薩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自己要知道,比如真心唸一句佛,至少自己心裡頭少生一個壞的思想、少起一個壞的念頭,這不是感應嗎?已經改正許多了。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不是增加你的貪欲和做惡的心思,這個要清楚。另外,修了( 准提法 ),真正感應有啊。有時候在境界裡看到什麼東西,有時候在夢中看到什麼東西,看到了不要執著;佛菩薩現前、准提菩薩現前,皈依禮拜恭敬,不要說:“哎呀,佛母啊,你終於來了,我那個支票剛好明天三點半( 到期 ),沒辦法呀!”,佛母那裡沒有支票,祂也不開支票,祂也不給你跑銀行,這個心思是不對的。


  所以你得到感應,你的事情無形中都順利過去了。我們得感應的目的是求福,對不對?求福氣,世界上真正的福氣是什麼?平安就是福。學佛的人心中無煩惱,既不感冒又不牙痛,優哉游哉,吃了三餐飯睡一大覺,這一天是最大的福,尤其是今天的世界、今天的社會,沒有一個人心裡頭不痛苦、不忙碌、不煩惱,煩惱就是苦惱、不平安,不平安就是因為沒有福報,所以學佛求的最大福報是平安,這就是最大的感應。故此,你要求什麼感應?你要神通感應?有了神通,忙死了!有什麼好處呢?莫說沒有神通,就是像我這樣也很苦惱啊!我本來是可以做自己的事、可以睡覺的,因為學了佛,從智法師一定要我來講話,又傷元氣,這個不是很痛苦的事嗎?但菩薩給我的感應就是如此,也只好認( )了。這個道理要搞清楚,你才可以學佛。


  其實有沒有感應?有感應,感應事情很多,但千萬不要寄望奇怪的感應,一切感應來,要知道“一切唯心”,都是自心的體、相、用,所以要記住《華嚴經》裡頭所講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不要認為有個鬼啊、魔啊,把你魔住了。“一切唯心”搞清楚才修這個密法。還有,關於修准提法灌頂。“灌頂”是佛法密宗的規矩,這個灌頂你要寫學術論文,到大學博士班做研究,那很有趣了,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 ---《灌頂論》。


  世界上一切眾生都有灌頂,佛教叫“灌頂”,後來傳到西方,**叫“洗禮”。中國人過去有沒有呢?生了孩子要洗個澡,人死了身體要抹個澡,就是洗禮,就是灌頂。那麼灌頂的道理在哪裡呢?水是這個世界上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之一,這個宇宙起來,形成地球以前,最初是水把一切東西洗干淨。火也可使一切東西洗干淨,火給你洗澡行不行啊?那很干淨啊,那真干淨啊!所以佛教主張人死了火化,一火能燒三世業 --- 過去、現在、未來的業力都燒化,火洗得最干淨。風能不能洗啊?它洗得也干淨。地、水、火、風都可以使你干淨。地,有沒有在地下洗澡的,你們看到過沒有?你到沙漠裡頭就看到啦,有時候沒有水啊,用沙子。有許多動物,那些狗啊、貓啊在地下打滾、蹬呀蹬,在洗澡啊!身體的毛在地下裡蹬、在沙子裡蹬干淨了。但是人用哪三種東西( 地、火、風 )洗澡是吃不消的,所以用水使你清淨,灌頂的道理就是清淨。我從來沒有把這個秘密原理給大家講過。


  今天,我沒有密宗,因為我不是密宗;密宗到我手裡,我都願意公開。道,是天下的公道,( 屬於 )大家的,不是我的,為什麼還要保密呢?但有時候要保密,因為你不是這個人,不是這塊材料。我知你只能承受五十斤,我把五百斤壓在你身上,不是害了你嗎?於是只好保密。你不到那個程度,不能講!公開講沒有關系,因為大家都是聽到五百斤,你是矮子沒有力氣也壓下去,那叫做“活該”,跟我沒有關系,我此心是為“大公”( 無私 )講出來的,道是天下的公道。所以,灌頂並沒有神秘,不要總愛找個活佛、老師灌頂。有些學生說:“老師啊,你一定要給我灌個頂。”我有時候生起氣來說:“好呀,你泡一個冷水來,老子給你洗一下。”( 眾笑 )其實啊,我講的是真話,不是生氣話。灌頂的道理是洗淨,因此印度當年皇帝太子登位、就位便灌頂,西方叫“加冕”,中國人叫“加冠”,人類文化都是一樣的;佛教叫“灌頂”,後來傳到**叫“洗禮”。中國人過去祭祖宗,那個行禮的司儀說:“灌洗”,就要跑去洗臉盆洗一洗,然後把袖子,司儀再說:“拜”,就跪下去,叫做齋戒沐浴,也就是灌頂。灌頂就是齋戒沐浴。不要迷信啦,要搞清楚這個道理。


  真正的灌頂是你們自己修持修到得佛菩薩的感應,一片佛光照到你,你就得灌頂了,那真的准提佛母給你灌頂。注意啊,要得真的灌頂,那才叫得灌頂。個人受戒,真得戒的人不管你出家、在家,都是在一片光明中。一合掌,一寧靜,心中恭敬,從頭頂起,內外一片光就灌下來,這就是灌頂。所以,諸位不必要求我來灌頂,我灌頂也不過是演電影的,冒充老師,替諸佛菩薩、佛母給大家灌個頂。


  要真做( 密宗 )灌頂,那個儀軌、那個儀式是很復雜的。現在學密宗的人非常多,這裡跑去灌個頂,那裡跑去灌個頂。一問他,“噢,我學密的。”我說,你學了什麼?紅觀音或是亥母法。我說:“你得了灌頂啊?亥母是什麼?紅觀音是什麼?紅觀音是不是跟那個紅羅蔔一樣的?( 眾笑 )紅得像什麼樣子呀?為什麼那個觀音身體是紅的?為什麼這個觀音身體是綠的?”紅的、綠的代表什麼他都不懂。“我灌過頂的!”這樣學密宗就是迷信,你灌過頂又怎麼樣?你還淋過雨哩!( 眾笑 )你洗澡還洗過臉和頭,那不是灌得更徹底?所以,真正的灌頂是密法、密宗。什麼密?你自己的心修到那個時候,諸佛菩薩給你感應,那個叫“感應道交”,有求必應;一體了,祥光灌頂,你身心無比的清涼自在,這就得了灌頂!灌頂,我今天也有准備,有這個。等一下,諸位同學、出家同學幫忙一下,我們做個“結緣灌頂”,只能說是結緣,不算( 正式的 )。我跟諸位有緣,我活在這個世界上,諸位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一下我們大家碰面,總算有緣,如此而已,所以說是“結緣灌頂”。能不能得感應?注意啊,自己心誠,不是我來給你灌頂。


  那時候,這位老人家 --- 我們媽媽( 佛母 )就來了。真的啊,是我們大家的媽媽、根本的媽媽就來了,自己心裡沒有覺得四周環境很熱啊、很吵啊,心裡很誠,馬上就得到灌頂。這是真話,我不會騙你的,因為說了假話據說要下地獄,地獄罪不好受啊!當然,我還不很願意下( 地獄 )的,所以不敢說假話的,告訴大家這個道理。


  諸位都跟法師們 學了准提法的咒語,有問題需要再講一下:淨法界咒:“嗡藍”。“嗡”,頭部的音, 有一點鼻音。“藍”,舌頭在裡頭彈動( 師示範:“嗡藍 ? )。護身咒:“嗡齒臨”,也是舌頭彈動。( 師示範:“嗡齒臨 ? )這個咒語要結護身拳,在密宗裡叫 “結契”,就是結手印。怎麼叫做“結契”呢?你這個手印和佛菩薩等於“掛了勾”,這個契約打好了,就感應了。也可以說,我們每一個手印連起來,身心合一,就叫“結契”。要知道,我們身體這十個指頭,十指連心;這十個手指跟自己心念都有關系。所以,有時候我們感覺到某一個指頭發麻了,學醫的要注意,你的心髒有問題;因每一個指頭,十指連心,是最敏感的。所以,中國古代沒有西醫,小兒科看嬰兒不看脈,看指頭;看指頭的氣色就可以看出來。這個手指和身體、生命的關系非常大,所以佛法有各種手印。


淨土宗不結手印,拿個唸佛珠,這個就是手印;合掌也是手印。所以,我們結這個護身咒的印,印五個地方。假使研究密宗,世界上的文化很妙,後來傳到西方,基督教劃十字。密宗,“吽 ? ”,印額、左肩、右肩、心、喉五個地方,後來**就劃十字,這樣劃有什麼作用呢?那就是密宗,這個奧密很大。人體有很多十字,這個宇宙裡頭也有很多十字,譬如地球南極、北極這個磁場,太陽東邊上來、西邊下去,兩個十字啊!都是十字啊!十字加一個圓圈就是一個圓形的,把圓圈一節一節切斷來,就是 “卍”字,所以佛菩薩心口有“卍”字。“卍”字就是圓圈連起來,“卍”字把它連起來就是中間一個十字、外面一個圓圈。至於說“卍”字左轉或右轉,順轉( 右轉 )是凡 夫,逆轉( 左轉 )是仙佛,看在哪裡用,不一定說“卍”字非左轉不可、非右轉不可,那自找麻煩,要懂這個道理。六字大明咒:手印是“蓮花手印”,當心口。不過,家裡有其他人在,這個手印要蓋起來不讓人家看見,不要做怪。


  大家學佛要注意: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很平常,不要做怪,不要一臉佛氣、滿口佛話,一身都是佛油子的味道。我叫他是“油子”,變成老油條,“噢,阿彌陀佛”,何苦呢?所以,和許多同學見面,我說:“不要來這一套”,見面打一聲招呼已經很好了,非要這個樣子干什麼呢?這個( 合掌 )就是手印,你真正進了道場就應該這樣。進了佛堂,你說:“喂,菩薩你好呀!”那又不對了,要規規矩矩合個掌。你到了普通的場合,例如正在馬路上、高速公路上駕車,很急的時候在裡頭“阿彌陀佛”。砰!撞到了,何必合掌呢?( )所以真正學佛先要學做人,人都沒做好,不要談佛了。人是很平凡的,不要奇特,所以這個手印在家裡結起來的時候要蓋住。第一,蓋住有蓋住的作用;第二,不要做怪,不要給人家看到做怪,毀謗了佛法;他也不好,你也不好,你也不痛快。所以,這個蓮花手印是這樣結( 師示範 ),散開就像一朵蓮花。也有兩個指頭這樣,這兩種都是蓮花手。“嗡嘛呢叭咪吽”,“嗡”是頭部音,“啊”( 編按:“嘛呢叭咪”都是 “啊”的變音 )是胸口音,“吽”是丹田音。“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 師示範 )注意啊,假使你的心很誠,收回來這樣一口氣一口氣唸,你眼睛微微張開,馬上覺得四周上下都是光明。“嗡嘛呢叭咪吽”( 師示範 )就是這樣,要心氣合一。准提咒: “南無颯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嗡折隸主隸准提娑訶。”下面另外一個咒子,文殊菩薩的“一字大輪咒”,只有一個字、一個音:“嗡部林”,舌頭彈動。准提佛母手印的結法( 師示範 )也當胸,在家裡也應該蓋起來。每一個手印散的時候,在頭頂散開。簡單的初步就是這樣,其他詳細的有各種法門。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的《准提修法顯密圓通成佛心要》,把所有與准提法有關系的統統收攏起來,慢慢研究。不過,希望大家要曉得有些( 法門 )不要隨便去弄、隨便去學;只要把准提法的本身修好,裡頭法子很多。所以,密宗這一部分始終不肯傳出來。像中國古代抓妖抓怪、趕鬼趕屍,乃至畫個什麼東西、畫個飛鳥,把它剪出來,唸個咒子,人就可以坐在鳥的背上飛起來,都在這個法子裡頭,都有這個法門。可是人喜歡搞這些,就搞成妖道了。不要亂來啊!因此,這個法本始終把它保留。不過,我認為沒有關系,你給他學,看他練得成不成功。練得成功,你給他一顆子彈,就打下來了,( 眾笑 )不要搞這一套。但是你真得了道的人,一顆子彈也打不下來;那你真要“三藐三菩陀”,就是大徹大悟、證道、明心見性了,便可以。所以真悟了道,再來修這個法,並沒有錯啊!就是修“有”法修成就。所以真悟了道的人更肯修這個法門,“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許”就是這個道理。至於你們平常在家裡唸誦,尤其是唸咒子,在這裡的同學是習慣大聲唸、出聲唸;當然微聲唸、心中唸都可以。心中唸是瑜伽唸,就是默唸,默默地唸。


  准提菩薩這個咒子感應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感應大,千萬注意啊!諸位,我們修佛法的 人要有利他的心( 利益他人的心 ),不要專求自利;以利他之心去唸,感應就很快。某個人找你,這個人很自私自利,專為自己著想,到你家裡客廳坐一下,微塵還要帶一顆走的人,那你都不歡迎嘛,對不對?所以,利他的人,諸佛菩薩自然會加庇。如果自私自利人,不是不得感應,他得的小。


  所以,大家默默唸去、默默修行,歷代以來准提咒的感應是非常大、非常多。這個唸誦的方法,正式修持是一口氣、一口氣唸。你們諸位在家的道友們,在家裡修持這個法門,散修,平常隨時隨地以恭敬心在心裡默默地唸,乃至觀想佛母的像。大家說:“我觀不起來”。怎麼觀不起來?那容易的很。這個佛母的像大家都看過,你眼睛閉起來,就是這個影像,就有了;你先留這個影像,就叫做觀想起來了,懂了吧,這很容易的嘛。你真到了哪個境界,就不是這個像,那真的菩薩現身,就不是影像,是菩薩跟你來合一了。


  所以,你初步觀想就是這個影像留住,就好了。念念之間有這個佛母的影像,你心境就不同,自己每天身心健康也不同了。其次,我們這個唸誦,如果在家裡專修,在家的道友們先要靜坐調整呼吸,這有很多方法。據我所知,修道家、修瑜珈( 印度的瑜珈術 )、修密宗顯教,真正練氣功有兩百多種方法,故我常常覺得很好笑、很好玩,世界上的人就是這麼一個鼻子,不要錢買的空氣,人真會想花樣,玩出兩百多種方法來。人啊,講他了不起,智慧真高,人為萬物之靈;可是也可以說人為萬物中笨蛋的笨蛋,就是這個鼻子、這個空氣,吸進來就是,還要玩幾百種花樣,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可是它有它的道理,每個方法有其道理。常常有許多人身體不好,我就說:“你做氣功”,“哎喲,做不來”。我說:“你不是學過嗎?”,“我還沒做過上路啊!”


  我說:“你懶!鼻子是媽媽給你的,空氣不要用錢買的,這樣馬上就可以治好你身體的病,你都不干,活該!”活該什麼?該死。鼻子是媽媽給的,一毛錢不花,媽媽給的東西從來不要收回去的,所以,媽媽慈悲偉大。空氣不要錢的,你都不肯練。其實,修氣功並不是空氣,而是調整自己生命內部的氣。有許多人搞錯,拼命地“啊,空氣對我的關系非常大。”我說:“道家修到某一階段把房門封了,一點縫也不能有,絕對不通風,他就死了嗎?”不會的。再說:“得了定的人呼吸停止了,沒有空氣進來,他死了嗎?”不會的。這個練氣是講內部的。有些人、有些同學前來問我,在山裡住的夜裡怎麼練氣功?我說:“夜裡你練什麼氣功?”他說:“跑到山林外面。”我說:“你要死了。”他說:“怎麼會?”我說:“那個樹木跟草木,它在夜裡把廢氣呼出來了,我們叫它碳氣。早晨那個樹木、草木把氧氣放出來,人需要的是氧氣,故早晨吸山林中樹木、草木那個氣有清新之感,因為我們吸收的是氧氣。晚上草木、樹木也要呼吸,它夜裡就把屁放出來了,我們吸的是草木的屁,你不該生病嗎?”所以不能亂搞的。


  而且講氣,我們生命本身就有氣,故調整自己的氣,然後一口氣、一口氣地唸,心氣合一的唸。當然,有許多人把它當成練氣功,這也不錯呀!你的身體至少越唸咒、越修行,精神越來越好。千萬不要在喉嚨上面叫。亂叫、干叫,把喉嚨叫啞了。我們這裡很多同學過去唸經,干什麼喉嚨搞啞了?後來才懂得一口氣、一口氣唸。“嗡嘛呢叭咪吽”,一句連一句,中間不要呼吸,實際上你舌頭、嘴巴在動,舌頭在發音,無形中身體內部也在呼吸。要知道,人的呼吸是全身毛孔都在呼吸。只要活著的人,不僅鼻子在呼吸;不過鼻子的呼吸最明顯而已。所以你唸咒子“嗡嘛呢叭咪吽”這六字真言,唸的時候一句接一句,中間不要呼吸,這就叫一口氣。唸到這一口氣曉得接不上,連小腹都癟起來,到最後,你讓它松下來,嘴巴閉著不要吸氣,它自然在吸氣。我們身體像個皮帶一樣,你把皮帶裡頭這一股氣統統癟出,把它癟完了,把皮帶一放松?你們看過喂奶沒有?小孩子喂奶,那個尼龍奶瓶把水都捏出來,空氣癟完了,不是扁了嗎?一放松,怎麼樣?空氣自然進來,就膨脹了,這是最自然的氣功,身體就調整好了。


  就這樣唸,你等這一口氣唸完了,嘴巴閉著不要特別呼吸( 你加一點也沒有關系,不過有時候需要自然些 ),你就靜下來了,這個時候心裡頭一點雜想妄念都沒有,至少很少。為什麼很少?因為連呼吸都來不及,沒有時間亂想了,快要斷氣了,哪有時間想呀!所以這是最好的修行法門。你這個時候沒有雜念,呼吸充滿了,再開始唸,又是一口氣慢慢再來。“嗡嘛呢叭咪吽”只能唸十句就沒有氣了,或者唸三句就沒有氣了,或者有些人唸二十句才沒有氣,慢慢越來越增強,練到以後“氣滿不思食”,不想吃飯了,並不是胃有毛病;元氣充滿的人,吃與不吃都一樣的。吃也可以,多吃、不吃也可以,好久不吃、個半月不吃也沒有關系。要吃,吃它一大堆也沒有關系。


  曉得一口氣、一口氣的唸,這是初步,將來再進步還有很多的方法,這是真正的修持。所以,修密法是一切的“有”法,修“有”。我現在講了半天,元氣都沒有了,道家的術語“開口神氣散”,氣就比較不容易凝聚,但是給諸位來個共修,了解這個咒語的唸法,一口氣、一口氣的,尤其身體不好的人特別注意啊,你不一定跟到那麼長,中間短一點,你就休息。懂得這個原理,慢慢這樣唸下去。生命 --- 我們這個生命就是一個元氣,元氣完了就死亡。元氣不是空氣,而是生命本能。


  所以,一口氣、一口氣唸,自己本能的氣來唸。宏忍、聶程明,你們現在開始( 唸誦 )。我們唸的時候都攝六根,眼睛開閉沒有關系,但是眼神要收回來,收回到自己內在,乃至收回到後腦,收回到與虛空合一。這是簡單的講,詳細的有很多方法。我們就唸“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 師領眾唸誦 )。頭要正,不要低下來,耳朵不要聽外面,回過來聽自己身體內 部的聲音、聽自己唸誦的聲音。( 師領眾唸誦約八分鐘後,說:“靜下”)就是這樣,此心不動,越定久越好。念頭動了,就默唸“嗡嘛呢叭咪吽”,繼續這樣的唸。我們因為時間的問題,只做這麼一次的示範,由這一點深入進去就會有所成就、有所感應。當咒語唸到這裡,一口氣停了,這個時候雜念妄想沒有,心如止水這個境界,如果有,越定久越好。所謂定得好,自性清淨的境相,就是清淨的現量境相有少分的現前,這個很好。


  剛才他們給我條子,說時間早到了。對不起,我講話多了,耽誤了諸位時間,我們今天結緣的灌頂到這裡圓滿。所謂真正的灌頂,還不在這個灌頂的淨水;真正灌頂在自己的智慧修持得佛菩薩的感應,希望大家都能得到,這是真正的灌頂。謝謝大家。( 鼓掌 )


  不需要拍掌了,拍掌沒有用,拍掌還不是三根香蕉。( 眾笑 )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真堪布:你為他人付出是你的事,他人是否感恩是他人的事





 
 有的人說話直來直去,不分場合、對象,發現別人的過失就要指出來,還覺得這是一種優點、功德,是在幫助別人。其實,圓融溫和才是真正的優點,悅耳語才是真正的功德,能讓對方愉快地接受你的指正,才是真正的幫助。





 現在的人都愛乾淨,東西稍微有點不清潔,就不願意接觸。然而最髒的人民幣,我們卻一點也不嫌棄,緊緊地握在手裡,生怕它失去。這就是心的力量:它有能力製造污穢,也有能力製造清淨;它有能力制造塵土,也有能力製造淨土。





 有的人說:“祈請上師三寶加持我,讓我做生意賺到錢吧!我賺到五百萬,就拿出四百萬來做供養。”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樣。賺到五百萬的時候,你的心態和現在就不一樣了,還會想賺一千萬、一個億……欲望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你解脫的慧命也隨之斷掉了。其實,你的成就才是對上師三寶最大的供養哦!





 





  
    
不求今生的回報,不求來世的福報,才是真正的布施。





    
總是去思維眾生對我們不好的地方,然後瞋恨、想要報復,這是痛苦的因,你當下是痛苦的,將來還會感受惡果。總是去思維眾生對我們的恩德與幫助,然後感恩、想要回報,這是快樂的因,你當下是快樂的,將來也會得到究竟的快樂。斷除痛苦的因,修持快樂的因,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哦!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剎那都是解脫的機會,也是墮落的機會。解脫、成就不在某年某月,就看你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能否把握住相續,把握住生命。





 我們平時在一些好的處境當中,也能感受到快樂,但這都是屬於輪迴的,都是有漏的、無常的,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當我們為了眾生忘卻了自我,沒有什麼快樂可執著,沒有什麼痛苦可逃避的時候,那種無漏的快樂才能真實顯現出來。








當你事情做得不好,或者剛開始做的時候,別人會輕視你,在你面前有傲慢心;當你事情做得好,或者跟他人能力相當的時候,別人會敵視你,在你面前有嫉妒心。凡夫的習性嘛!這也很正常。我們也是凡夫,每天的起心動念肯定會有不清淨,有自己意識不到的時候。所以要不停地懺悔自己,修正自己。








以後要成大器,為佛法做貢獻,就不能懈怠懶惰,但也不要操之過急。沒有因,不會有果的。我們都見過蓮花,蓮花是怎樣開放的?是一點一點開放的。心裡的蓮花也是如此。








在逆境當中,大家都知道是對境,都知道調整心態,都知道祈禱上師,但是在順境當中就不知道是對境了。順利了,得到表揚、讚嘆了,福報顯現了,就動心了,可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是最可怕的。





 





家裡出什麼事了,孩子不聽話了,親人不理解了,身體不好了,單位領導不是很高興了,各種矛盾衝突出現了,心裡煩惱不堪,這個時候就是做惡夢。若是你從這個惡夢中突然醒過來了,知道,哦,原來這都是佛講的如幻如夢,是一場夢,這樣就徹底解脫、輕鬆自在了。





 





要想成為佛菩薩、祖師大德那樣偉大的人物,要想在今生取得修行的成就,就要苦學佛菩薩、祖師大德為眾生精進修行的事跡,學習他們堅忍不拔的毅力,學習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學習他們堅如磐石的信念,學習他們不畏嚴寒酷暑、不怕艱難困苦,一條路走到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魔什麼時候都有。當你知道是魔的時候,就已經不是魔了。如果你不知道、感覺不到是魔,反倒覺得好、覺得美,那就非常危險了。





 





你不願意觀想也得觀想,不願意念誦也得念誦,不願意做課也得做課。因為你不是想解脫、想成佛嗎?今生想解脫、成佛,必須這樣做!





 





他人可以侵害你的利益,但是不能侵害你的心;他人可以擾亂你的事情,但是不能擾亂你的心。雖然他人在傷害你,但是你心沒動,就傷害不到你。其實這都是還債,迴向了就有功德了。若是你埋怨、生氣,就等於自己傷害自己,這是顛倒。





 





我們對世間法要知足少欲,但是對出世間法、對佛法不能知足少欲,應該是永不滿足,直至成佛。





 





如果真心想學佛修行,就要守護好自己的三門,讓身口意保持清淨。不該做的、沒有用的不做,這是身清淨;不該說的、沒有用的不說,這是口清淨;不該想的,沒有用的不想,這就是意清淨。身口意不清淨,就是煩惱、痛苦的根源。





 





真正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處,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處的時候,你已經圓滿了,因為你已經放下了自我。這是大乘行者成就的要訣哦!





 





判斷一個人是凡夫還是修行者,要觀察他遇見問題的時候。從表面上、結果上解決問題的,就是凡夫;從根源上、因上解決問題的,就是修行者。我們有些人也懂得一些佛法的道理,但是思想、行為和一般的凡夫沒有兩樣。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示夢 未躲劫 (宣化上人)



雖有菩薩一再示夢,提醒她出家化厄,可是她半信半疑,以致家破人亡,流浪天涯 ......



楊淑蘭是雙城縣三姓堂老楊家的人,她第三哥在軍隊裡當排長,管幾百人。他在三江省駐防時,楊淑蘭就到他家裡住,三江省離她家大約有一千多里路。她本來是要出家,因為她作夢,夢見彌勒菩薩對她說:“你一定要出家!出家有功德,可以化解你自己的災難,也能改變你家的厄運。”她在夢裡答應要出家,醒了又懷疑怎麼會有這種事情;她問她哥哥,她三個哥哥都反對,說怎麼可以信這個,她二哥甚至還出言毀謗,褻瀆神佛。



她不久有病了,病了一、兩個月,病重得躺在床上起不來。有一天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她躺著聽見佛前的磬自己響了三次,有一個出家人出現在她的面前,對她說:“你父親會先死,以後是你二哥,你的家人會相繼而亡。你若出家,以出家功德化解家破人亡的命運,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的。”出家人又拿藥給她吃,她吃了藥,病就好了。



她在病重的時候,曾給家裡打電報,她父親就趕來看她。她父親很胖的,聽說她要出家,大大反對,說:“淑蘭,不要這麼迷信!你因為有病,才會見神見鬼的,這都不是真的,你不能相信這個。”父親這麼一講,她的心又猶猶疑疑地,說:“都叫我不出家,爸爸不要我出家,媽媽也叫我不要吃齋。”等她病好了,她又忘了要出家的事。隔沒兩天,又夢見彌勒菩薩,告訴她說:“你的父親在七天以內會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等她回家,她父親外出去買燈泡,一不小心在火車站跌倒,中風不會說話了,眼睛也不睜開;等家人把他抬回家裡,他什麼話也不說就死了。她年輕力壯的二哥,有一天晚上他自己作夢,夢見菩薩告訴他說:“你一個月後必死!”他驚醒過來,雖然覺得夢境奇異,但是沒放在心上,絲毫沒有忏悔心,一個月後果真命歸西天。當時是西元1945513日。



抗戰勝利後的1225日,我帶著幾個小徒弟到她家去。她正在屋子裡,隔玻璃看見我,對她媽媽說:“媽媽,我在三江省夢到的那個和尚,他來了。”然後就跑到外邊,見到我就叩頭,請我到家裡。這回她不懷疑了,說一定要出家;等我回東北那一趟,我打聽她的下落,也找不著;只知道她家被鬥爭,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不管怎麼樣,經常口裡假裝說一說,對自己的心態也很有幫助。



 以前我也講過,嘎秋喇嘛在文革期間,天天挨批鬥。每一次批鬥時,他就以三殊勝攝持修自他交換。最後在接近圓寂前,他說:我一生中修的就是自他交換,這個竅訣對修行最有效果、最有利益。


 我們遇到一些違緣、惡劣的對境時,常會特別痛苦傷心,而境界比較高的聖者,絕對不會如此。像無著菩薩生病時,弟子問他以什麼辦法治療,無著菩薩回答:如果我病了對眾生有利,但願我生病;如果我死了對眾生有利,但願我死去;如果我健康對眾生有利,但願我健康。除此專一祈請三寶外,不需作任何其他治療。


 我翻閱《無著菩薩傳》時,就對這句話觸動很大。這種聖者的行境我後來每次生病、遇到違緣時,雖然不能完全行持,但不管怎麼樣,經常口裡假裝說一說,對自己的心態也很有幫助。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就表明慈心已在相續中生起來了




索達吉堪布開示修心七要:


此處講的是大慈心,即自己將一切的安樂、善根,無條件地


獻給母親,只求她獲得暫時的人天安樂,以及究竟的圓滿佛


果。只要母親能快樂,自己心甘情願在輪迴中飽受痛苦。



生起慈心的界限是怎樣的呢?就像一位母親只有一個兒子,


為了他,母親經常會想他冷不冷?餓不餓?有沒有生


病?……”將愛都傾注在了兒子身上,除此以外,任何其他


事情都不重要。同樣,我們若能對一切眾生,像母親關懷獨


子一樣無微不至,這就表明慈心已在相續中生起來了



話雖如此簡單,然無始以來,我們的心一直被自私自利所障


蔽,現在突然要轉變過來,除了高僧大德和善根成熟的人以


外,對一般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看到關係好的人,偶


爾會想一下讓他們快樂,讓他們幸福,但要在相續中生


起大乘的慈無量心,並非如想像得那麼容易。因此,大家一


定要把這個教言牢記心間,反復串習。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母親!我的母親!



索達吉堪布開示修心七要:


有些人認為:修大悲心很容易,我的相續中應該也有吧。但以噶當派的教言衡量,大悲心在相續中生起,並不是那麼簡單。噶當派中曾有這樣一個比喻:自己的母親雙目失明、精神失常、年邁體衰、生活不能自理、無依無靠,且正處於非常危險的懸崖邊,馬上就有可能掉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熟視無睹、聽之任之嗎?不,稍有良知的人肯定會什麼事都不想,放下一切去救她。同樣的道理,我們見到任何一個眾生,都應像見到自己的老母親快要墜入懸崖了一樣,不顧一切想要救她,這種心情,一定要在自相續中真正生起,因為這些老母有情沒有智慧的雙目,沒有善知識的引導,在危險的輪回懸崖邊,隨時都有可能掉下去,如果我不去救,那誰去救呢?倘若我們看見任何一個眾生,都會想到這一點,這說明你的大悲心已經在相續中生起來了。


很多人認為:我的大悲心肯定是有,因為當我看到別人殺犛牛或其他眾生時,就會生起很強烈的悲心。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不要說我們, 就算非常野蠻的眾生,也會於一些偶然的機會中,相續生起如閃電般刹那的悲心,但這並不是大乘所講的大悲心。真正的大悲心是怎樣的呢?應像以前的阿底峽尊者那樣,尊者每當看到一個旁生時,他都會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從而想盡辦法饒益它們。當然,很多人對自己的親朋好友會生起悲心,可是,見到跟自己不相干的人或仇人,即使他們特別痛苦,自己也是無所謂的,反而認為這又不是我的親人,跟我有什麼關係。那麼,這種人的相續中有沒有悲心呢?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們不要輕易認為自己相續中已經有了大悲心,或者完全具足了菩提心,其實這是相當困難的,如果真的有了大悲心,那就有了成佛的種子。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講:大悲心對於成就佛果來說,初、中、後都特別重要。首先,要有大悲心,才能引發菩提心的種子;中間行菩薩道時,要有大悲水的滋潤,菩提種子才不會枯萎,且日日增長;最後成就佛果時,要由大悲心示現報化身,才能讓眾生獲得真實受用。大悲心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此!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六祖壇經--常自見己過,普行恭敬是自皈依--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六祖壇經心得--常自見己過,普行恭敬是自皈依。(95)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皈依。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惠能大師提醒我們,我們要注意裡面的聲音(自心歸依自性),說的明白一點,就是不斷的保持在「察覺」裏。當這樣生活時,自然觀照一切的起心動念,當一有不當的念頭生起時應急挫之。所以大師如此形容: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皈依。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報身,是佛(覺者)的智慧功德所成,為佛所自受用內證法樂之身,與為十地菩薩說法而變現的身。是法身起覺的作用後,所顯現的生命本質特性。


    眾生看的是行為,常落在對錯、善惡、是非當中。常思過去的錯誤而懊悔,但又不能更新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惠能大師勉勵我們,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


      覺者看的是「覺」的能力與理念,故不落善惡,而住於不二的本性,常住覺中,念念自見,而能關照自己的心念,修正自己的心行,這就是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


      當學佛行者如是不住色聲香味處法生心,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能自受用),而為報身。而三身實是一體,是描述自性的不同角度。所以自性起用落實在生活中,自然一體三身現。


    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如佛陀遺教,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文章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otus4401/)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諠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人 成 佛 成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止惡行善,便是持戒;若能持戒,其心自安。心安理得,平等待人,是名心平。心平淨生,則不犯戒,故言:「心平何勞持戒」。

修禪修心,心有三毒,故以三學,降伏其心。心無諂曲,其行正直,若能行直,即是修禪,何須費神,故言:「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上報四恩,一報佛恩,二報母恩,三報師恩,四報眾生。若報親恩,當孝父母,為人子女,本應如此,何況佛子,怎可不孝,故言:「恩則孝養父母」。

人道倫理,仁義相繫。對上有敬,於下有慈,彼此體恤,上下相憐。仁盡義至,不愧為人,人成佛成,理當如此,故言:「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眾生是佛,我當禮敬;我未成佛,應要謙卑。人尊我卑,虛心求教;讓而不爭,人自和睦。故言:「讓則尊卑和睦」。

眾生之心,貪瞋癡愚,若無去除,惡念不停。念在於心,行出於口,是非不斷,爭執不休,唯有忍辱,方可止息。故言:「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人乘方面:孝親報恩,對眾仁義,一切謙讓,能行忍辱,則人道成。佛乘方面:勤修三學,息滅三毒,持戒修禪,定慧等俱,心平無亂,行直無曲,則佛道證。

精進修行,道才可成,如勤鑽木,方可出火,故言:「若能鑽木出火」。五濁惡世,猶如淤泥,一心不退,似蓮出離,故言:「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佛來娑婆,一大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苦口婆心,無量其劫,眾生有病,佛有良藥,藥到病除,佛子應服,故言:「苦口的是良藥」。


多生累劫,習氣染濁,一聞佛語,必難堪受。孰知佛心,句句忠言,發人深省,直入佛性,吾應不疑,信解行證,故言:「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學佛當先,懺悔前愆!知過改過,方能無過。有過則愚,無名障蔽;無過智生,撥雲見日。故言:「改過必生智慧」。

莫道人短,應讚人長,若能隨喜,定是賢者。若誇己長,或護己短,果是如此,其人非賢。故言:「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助己助人,助萬物矣;利己利人,利天下矣!修行之人,行住坐臥,動靜語默,尋常日用,饒益一切,故言:「日用常行饒益」。


布施錢財,有漏福德;以般若行,無漏功德。若要成道,宜善護念!無念無相,無住生心。無執無妄,心生智慧;無瞋無怨,心生慈悲;無貪無愛,心生清淨。故言:「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心中有佛,佛是覺義,菩提為覺,自覺不迷。若覓菩提,唯向心覓。故言:「菩提只向心覓」。


眾人心中,皆有佛性,是心作佛,心作眾生,存乎於己,一念之間。故言:「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眾生無迷,何勞說法。六祖慈憫,開示行持,大眾聽聞,當依此修。故言:「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地獄,一線之隔;佛與眾生,迷悟而已。依頌修行,自悟自行,自成佛道。故言:「天堂只在目前」。


引用:禪心學苑   作者:釋達觀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絕不會墮入惡趣的關鍵 - 索達吉堪布


現在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聞解脫」,動不動就是聞解脫的灌頂、聞解脫的修法。實際上,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就是聞解脫,《釋迦牟尼佛廣傳》也是聞解脫,如果你們不信,可以翻閱一下這本書的內容,看看裡面的「聽聞功德」到底是怎麼說的。


   


當然,密法中確實也有專門的「聞解脫」修法,但這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就廣義而言,聽了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是聞解脫,聽了觀音菩薩的心咒也是聞解脫,這一點完全基於每個人不同的信心。


  


如今很多淨土宗的修行人,我認為有偏於小乘的發展趨勢。


   


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念佛時想的都是:「我一定要好好念佛,這樣等我死的時候,阿彌陀佛肯定來接我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定很快樂,去了以後,我就不用天天受兒媳婦的氣了……」這種想法類似於世間學生用功苦讀,就是為了到美國留學一樣,很多人念佛的目的,僅僅為了自己的快樂,除了這個之外,眾生的利益根本沒有想過。


   


其實,淨土宗是大乘法門,既然是大乘,就必定要有菩提心,否則往生的資糧就不可能圓滿。自私自利的淨土宗,與大乘佛法是格格不入的!


   


無論在漢傳佛教,還是在藏傳佛教,臨終的教法都多如牛毛、不勝枚舉,儘管如此,也沒有一個法門能比這個依靠菩提心而死的教法更殊勝的了。實際上,這是釋迦牟尼佛所有法門中最精粹的教言。


   


我們臨死時,如果修不來頗瓦等其他法,也不要緊,只要能在觀修空性大悲藏(兩種菩提心)的境界中離開人世,就必定不會墮入惡趣。將來再轉為人身,值遇到大乘佛法,就比較有把握斷絕整個輪迴的相續了。


  


一個人在臨死時,心念會非常強烈,倘若這時對現世的東西執著不捨、不肯放下,那麼後果將極為悲慘。


   


《極樂願文大疏》中就講過,有個比丘臨死時貪執自己的缽盂,結果來世轉為了一條毒蛇,專門守護這個缽盂;有些孩童死前貪戀自己的玩具,來世也變成了毒蛇,纏著這個玩具不放。同樣,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在臨死時貪著自己的某樣東西,來世就很有可能變成三惡趣的一個眾生,不僅無法解脫,而且還要感受無盡的痛苦。


   


所以,應在臨死前這樣思維:「現在我只剩下一口氣了,貪執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即使整個世界都變成了黃金,對我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我也帶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覆思量,便不會對這些身外物產生貪念了。


   


(所以)在臨終時一定要斷除對「我」的執著。


   


每個人無始以來,都執著於有一個「我」,正是由於對它的貪執不捨、呵護備至,才讓我們飽受了無量痛苦,一直沉溺在輪迴當中無法解脫。如果臨死時還執迷不悟,始終耽著於「我的安樂」、「我的解脫」、「我的成就」,不捨得扔掉這個「我」,這樣快樂不僅會離我們越來越遠,而且還將因此而遭受更大、更劇烈的痛苦。


   


如果我們死時病得不是很嚴重,就應該觀想上師三寶在自己的頭頂,並且在其前作七支供積累資糧。


   


倘若覺得修七支供實在太長,那也可以念《普賢行願品》中七支供的簡頌:「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如果連這個能力也沒有,那麼臨死前只要有一口氣,大家就千萬不要忘了發願。這時應該想:「死相已經現前了,我肯定會死的,但願我在中陰時能夠憶念起菩提心,生生世世不要離開菩提心,並能值遇傳授大乘教法的殊勝上師。」


   


這裡的發願一共有兩個要點:一是願我生生世世能修習兩種菩提心,二是願我生生世世不要離開大乘上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看看,自己臨死時有沒有把握發這兩種願。


    


臨死時的行為一般有兩種:


一、境界比較高的人,可以採用心性休息的手印,或是毗盧七法的坐勢,如一些高僧大德站著或坐著圓寂一樣,從古至今,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二、倘若無法達到那麼高的境界,我們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來修持:



『身體右側而臥(如同佛陀涅槃時的獅子臥),右手平托右臉頰,右小指塞住右鼻孔,讓呼吸從左鼻孔進出。』若能以這種姿勢死亡,即使你造了再大的惡業,也絕對不會墮入惡趣。這一點非常非常關鍵!


 


選自索達吉堪布——《〈修心七要〉耳傳略釋》講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 25a 0250100kp50.html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