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師開示 (3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生根活佛:先生有外遇,我們學佛的人怎麼辦



 昨天有一位弟子的朋友們過了見我,她們遇到困惑,讓我指點,她說:「活佛,我的先生有外遇了,愛上別的女人,我該怎麼辦?我心理很難受,我是不是應該離婚?」我就問她「你真心愛他嗎?」「我非常愛他」我又問:「你想失去他嗎?」「不想」「那就不要離婚,接受他,原諒他,好好地過日子。」「大師,我真的心裏很難受,我的青春給他,我的一切給他,反而他對我這樣,太不公平,太委屈了。」


我問她:「你是不是一個學佛的?」,她說:「是。」我就說:「你應該看過歷代大師們的傳記吧?」「看過。」我說:「那好,很多大德,為了別人把自己身上的肉給他們吃,血讓他們喝,家產讓他們用,而且妻子兒子都佈施給他人,他們說過,我的一切給他們,太不公平,太委屈了嗎?」「沒有,但我不是什麼高僧,也不是大德。」「我知道你不是高僧大德,所以你來找我的,但你可以學習他們啊!做他們那樣心胸開闊。把你的先生佈施給哪個可憐的女人啊!」「我做不到」我就說:「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你愛他並不是真愛,也不是大愛,是利益的愛,是小愛。」「如果你真愛他,隨他去!而且支持他。」「大師,我的修習沒有到位,不是你想像那麼簡單。」


    我就給他講「感情這個事情,說簡單就是簡單,說複雜就是複雜。看你自己簡單,還是複雜。你不接受他的做法,那只有離婚,你永遠失去了他,這不是佈施,而是失去,所以對你來說,還是痛苦。如果不離婚,接受他,你覺得不公平,太委屈,但你愛的人還在你自己的身邊啊!」「他的身體在我這邊,但心不在我這邊,有什麼作用呢?」「不要說得到別人的心,連自己的心也得不到的,經書裏講過,過去的心不可得到,現在的心不可得到,未來的心不可得到。另外,你的愛不是真愛;如果你真心愛他,你幹嗎還要求得到他的心呢?利用的愛,才能要求得到他人的心和愛。」「大師,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幫我看一下,我們一起的話,他會改變嗎?」


   「改造一個人不如接受一個人。改變一個人,那需要很長時間,所以還不如你用他的長處——任何一個人都有長處:你接受他長處,改變自己。這就是一個快餐的方式,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接受一個人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比較快。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不如放開自己。」我的弟子就問我:「師父,如果放下他,不打官司,直接離婚,這樣不好嗎?」「放棄不是放下,放下也不是放棄。如果真正放下感情的人,他也不會痛苦,也不會強求離婚的,隨他去,不執著感情,一切順其自然。放棄感情的人,今天放棄一個感情,明天培養另外一個感情,猶如,很久以前有一個牧人,生活在牧場,他愛戴大帽子,所以看不到天,有時候下雨也不知道,有人勸他不要戴大帽,他就沒有戴,覺得非常輕鬆,後來他搬到農村裏,他覺得地方不同,開始又戴農村的大帽,他同樣的看不到天,心裏還是發愁,這種人永遠得不到快樂,因為再換一個大帽,同樣遮擋看天。一個道理,你們再換一個感情,同樣給你壓力和痛苦,再換一百個感情,剛開始甜蜜,最後還是一樣。」


 


她問我:「那這麼辦呢?」我也問她:「你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想去極樂世界,」「你真的想去極樂世界嗎」「真的想!「那就很好,放下感情,就是隨他去吧!你的先生他願意留在你的身邊,你就好好地伺候,把他當著佈施的對境。他願意離開你,你就祝賀他快樂,歡喜!而且從內心祈禱他和那個女人過快樂的生活,一團歡喜。」弟子的另外一個朋友就問我:「大師的意思,最好不要離婚,如果離婚就不要打官司,這樣一來,我姐不是吃大虧了嗎?」「眼前吃虧的人,實際上根本沒有吃虧,大家想一想,他的先生已經吃了大虧,他失去了這樣一位又善良,又真誠,又真愛他的好妻子,和她的真愛。而且,他傷害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你們不懲罰他,因果報應也同樣的懲罰他,他是個可憐之人,並不是可恨之人。而且他們在邪淫,這個罪不是一般的,背叛妻子,外遇邪淫,嚴重的人,會下地獄的,一般人墮落餓鬼道。女人背叛男人也一樣。如果你要上公堂打官司、搞離婚,你只能得到一點財物,你也得不到他的愛,但你的名譽上已經帶了臭味,而且社會上也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那個朋友有點不理解,就說:「我真的不理解,學佛的人,這樣相信因果,因果解決不了眼前的問題啊!」「你姐和姐夫為什麼互相認識,互相相愛,最後結婚登記,現在姐夫有外遇,愛上別的女人,你姐恨他,說要離婚,你們勸她離婚打官司,這些都不是沒有因緣的,如果沒有因緣,不會有這樣的結果,這就是因果關係。你姐和姐夫在過去世,同樣一起過生活,那時候就種下今天現象的因,今天他們又走近一起,遇到這個緣分,前世的因和今世的緣,結合起來的時候,一定會產生這個現象。你們也一樣,勸你的姐離婚打官司,你們和她的先生之間也有前世的恩怨,所以你們也恨他,恨那個女人。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要打官司,鬧要補償,要幹這些事情,你們之間產生的矛盾越來越大,到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嗔恨心,造了無數的惡業,而且為了打官司,每天操心,誰贏誰輸誰也確定不了,對身心有很大的傷害!只有和睦、和好、歡喜才能解決問題;爭吵、紛爭、仇恨,只有把那個怨愈結愈深,永遠不能解決問題。你們最好不要離婚,若是無法可忍的話,只有和平離婚,不要打官司,眼前吃虧並不是徹底的吃虧。想去極樂世界的話,不要爭鬥,因為極樂世界是個和平世界,並不是爭霸世界。」她聽了我講的話,說:「我明白了,大師,你這樣一講,我徹底地放下了,我不去打官司,我好好做人。」


  旁邊的女人問我說:「大師,佛教不是提倡出家嗎?你為何要求別人不要離婚呢?」「佛教確實提倡出家,但不提倡離婚。離婚不是出家,出家也不是離婚,這是兩個觀念。佛教也提倡寧拆十座廟,不拆一門婚,這句話。如果你內心放下感情,真想要出家,你幹嗎爭這個、爭那個,還要打官司呢?佛教絕對不提倡離婚,也不提倡打官司。佛教講的出家不是身體出家,而是內心出家。內心徹底地放下,所以你遇到這樣無法可忍,決定走離婚這條路的時候,你們之間的緣分已經斷了,最好不要再結惡緣,更要放下。」旁邊的女人說:「我姐的命好苦啊」我就說:「這是個人的看法,你覺得苦,對你來說就是苦;你覺得不苦,對你來說就是不苦?」要離婚的女人問:「怎麼說呢?」「夫妻之間的恩愛外在是甜蜜的,內在是苦惱,也是很難舍的。


你經過這次的磨難,對你來說是個痛苦的一件事,可以說你的命好苦;從另外的角度來講,你經過這次的磨難,徹底的放下了,對你來說是個真正的解脫。依道理來講,你今天徹底放下小愛,走進了慈悲的大愛,你今天放棄世俗的情道,走進佛法的菩提道,應該感謝你先生外遇那個對象的女人,因為她搶奪了你的先生,所以你把難分難舍的感情,從這裏一下就放下了,你真的看透了,看淡了,從此以後,你決不會以前那樣看重感情,傷害自心,你的內心自然就放鬆了,快樂了。這樣一來,你們之間的恩怨也斷,債也還清了,也消除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大堆障礙了,你的命還苦嗎?說真話,你這樣想得開,非常難得,祝您永遠幸福快樂!」「謝謝大師。」她們開心地離開了,我也開心。反過來我自己想一想,我所說的話和觀點不一定別人認同的。因為我是個出家人,我所說的觀點裏有佛教的內容,不信佛教的人,不會接受的,我也沒有要求接受,只是昨天的聊天記錄在案。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索達吉堪布開示:邪淫、鄧麗君、金瓶梅、吸腦髓的毒蛇(下)

 

 



《法苑珠林》中提到,邪淫有十種罪過:

一、常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與他妻行淫者經常擔憂被其夫所殺。




二、夫婦不睦,常共鬥諍。有些人說,和家人不見面還好,見面後一定要吵架,好像不吵架不舒服,吵架還舒服一點,這也許就是行邪淫的果報。



三、諸不善法日日增長,於諸善法日日損減。有些夫妻在一起只會造惡業,根本無法行持善法,為了行持善法,有些人不得不跑到外面,如果家人問自己在幹什麼,就說妄語欺騙對方。以前有一個人說:“我天天騙自己的妻子。”我說:“這樣說妄語不好吧。”他說:“沒辦法,如果不這樣,那我只有自殺了!”



四、不守護身,妻子孤寡。



五、財產日耗。



六、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



七、親屬知識所不愛喜。



八、種怨家業因緣。邪淫者經常會結怨仇之業。



九、身壞命終,死入地獄。


十、若出(從地獄出來)為女,多人共一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

邪淫的過患如是巨大,那什麼人容易行邪淫呢?那些無慚無愧、卑鄙下劣、貪不厭足以及曾轉生為魚、雞等旁生的人容易行邪淫,而品德高尚、知慚有愧的人不會行邪淫。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行邪淫,從古至今都有不少身心清淨、遠離邪淫的高尚之士,這樣的人行持善法很容易成功。以前我聽說菩提學會內部有一些傳言,說有些人利用大眾學習的機會談朋友。如果這些事是真的,那確實非常不好。希望大家不要把學佛的機會用來做不如法的事,應該把它當作解脫的機會,否則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一個人的心態和行為不清淨,那不管做出世間法還是世間法都很難成功。有些出家人內心產生煩惱、行為出了問題時,他的聞思修行和弘法事業馬上就會走向失敗。有些學生本來成績很不錯,可是一旦生貪心、談戀愛,學習成績頓時就一落千丈。所以大家一定要對治自己的煩惱,做一個身心清淨的人。

古人在男女關係上是非常嚴肅的。據歷史記載,秦始皇到全國各地巡遊,當他走到浙江一帶時,得知當地婚姻比較自由,很多已婚的女人隨意再嫁人。他認為這不符合倫理道德,便下詔禁止此類行為,並將詔令刻在石頭上,這便是著名的《會稽刻石》。其中有這樣幾句:“有子而嫁,倍死不貞”,意思是如果女人有了兒子,還要再改嫁給別的男人,這是對丈夫不忠貞的行為;還有“妻為逃嫁,子不得母”,意思是女人如果不滿意丈夫而另找男人,這是傷風敗俗的**行為,她的兒子可以不認她為母親。從這些文獻,可以看出古人對男女關係非常慎重。可是現在人基本上沒有了古人的純潔,只要看看電視、報紙就知道這一點。

當今時代,煩惱濁極其熾盛,尤其是魔女捉弄人心,一些在家男人為了女人失去了錢財、衣食和性命,感受了無量的痛苦,有些出家人為了女人失毀了別解脫戒,甚至葬送了生身性命。在這個“隨行五毒煩惱、內心昏憒錯亂”的時代,人們的煩惱極為強烈,內心的染污極其嚴重,真正具足清淨戒律的只有少數高僧大德,而無處不生的破戒邪道卻無量無邊。經常可以聽到:“這個出家人破戒了”、“那個領導有外遇了”等說法。當然,誰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法稱論師也說過:“邪道無邊故,一一難破盡。”這些醜惡的現像只有到彌勒佛出世時才會隱沒。

面對貪欲的煩惱,很多人沒有對治的能力,不要說一般人,甚至世間的勇士和智者也被貪欲所踐踏,沒有直面的勇氣,由此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工作帶來了很多違緣。因此,希望各位具善緣者潔身自好,為了使自己的人身俱有實義,尤其是為了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努力對治煩惱、斷除不清淨的行為。

對出家人來說,沒什麼可商量的,必須斷除一切非梵行,只有這樣才談得上聞思修行佛法。我們學院雖然地處高原,冬天氣候嚴寒,生活條件很艱苦,但因為學院的出家人能調伏自己的貪心,所以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們的聞思修行依然能順利進行下去。試想一下,如果他們沒有調伏貪心,戒律不清淨,不管聞思修行還是弘法利生肯定都搞不下去。

對在家人來說,完全斷除不淨行有一定的困難,但無論如何應該斷除邪淫,要盡量過清淨的生活。有些在家人沒必要太執著男女生活,不管自己的配偶合不合心,既然你最初通過觀察,在無數人中選擇了她(他),就要接受這個事實,如果你再要拋棄對方,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人生非常短暫,即便對自己的配偶沒有歡喜心,但馬馬虎虎對付著過就行了,沒必要為了滿足一時的貪欲做出違背因果之事。

總之,大家要了知貪欲的過患,並且斷除不如法的行為,這才會擁有今生來世的安樂。 《正法念處經》中說:“若人作惡業,皆得惡果報,若欲自樂者,如是莫近惡。”意思是,如果人造惡業,必定會感受惡果,如果欲給自己帶來安樂,就千萬不要趨近惡業。在一切應當遠離的惡業中,尤其要遠離邪淫。因為像殺生這樣的惡業,除了屠夫以外,一般人不可能經常造,一般偶爾才會殺 一兩 個眾生,可是作為貪欲熾盛的慾界眾生,稍不注意會造下很多邪淫惡業,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

以上詳細分析了邪淫。既然邪淫有無量的過患,那麼斷除邪淫也會有無量的功德。不要說完全斷除邪淫,即便部分斷除邪淫也有很大的功德。下面看一則生前邪淫與持戒混雜,死後交替享樂受苦的公案。

一次,珠辛吉尊者在地獄界遊歷,當太陽剛升起時,他來到一座美妙的宮殿,見到一個嫵媚的天女和一個英俊的男子在共同嬉樂、享受妙欲。見到尊者到來,他們供養了飲食,三人在一起共住了一天。到黃昏日落時,那兩人說:“現在要有大恐怖出現了。您不要呆在這裡,請走吧!”尊者想:這是怎麼回事呢?於是便到附近偷偷觀看:轉瞬間,美妙的宮殿和天女杳無踪影,那個男子也成了赤身裸體,之後出現了一個如毒蛇般身體纖長、面目猙獰的黑色女人,這個女人在他身上纏繞七匝,一直吸著他的腦髓。從夜晚到黎明之間,他一直感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

到了旭日東昇之時,這些痛苦就全部消失了,那個男子又如前一樣享受快樂。尊者問他為何如此,他回答說:“我曾是內波城行邪淫的婆羅門,當時嘎達雅那尊者為我宣說了邪淫的過患,並勸誡我斷除邪淫。然而我只能發誓白天持不邪淫戒,無法做到一整天持戒。所以如今感受白天享樂、夜晚受苦的果報。您若回到人間,請捎口信給我那個日夜行邪淫的遺子,告訴他: '你父親因行邪淫而轉生在地獄,你要斷除這種非法行為、守持戒律,否則下場將和他一樣。'”尊者返回人間後,將口信轉告了他的兒子。看了這則公案,大家應該對邪淫的過患和斷除邪淫的功德有真切的認識。

如果能完全斷除邪淫,現世會受到眾人稱讚,來世會轉生人天善趣並成為種姓高貴者,生生世世喜歡持戒……有此類的無量功德。佛經中說:“不去他妻旁,斷除邪淫行,知足於自妻,此士轉善趣。”意思是,若能做到不與他人的妻子行淫,斷除一切邪淫,知足於自己的妻子,這種人將轉生到善趣。因此,希望各位在家佛友能受持不邪淫戒,這有很大的功德。

到今天這堂課為止,我們已經講完了身體所造的殺生、不與取、非梵行這三種惡業。這些惡業都是未來成熟惡果的因,因此一定要好好發露懺悔。何謂發露懺悔?所謂發露是說出所造的罪業,對罪業不加隱瞞。有個人對我說:“上師,我在您面前發露懺悔。”我問:“你造了什麼惡業?”“這不能講。”這樣的“發露”不叫發露,這是覆藏。所謂懺悔是使自相續與罪業二者截然分開。每個人想一想就清楚:從無始至今生,自己肯定造了無量的罪業,為了清淨這些罪業,一定要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誠心誠意地發露懺悔。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索達吉堪布開示:邪淫、鄧麗君、金瓶梅、吸腦髓的毒蛇(上)

 

 



什麼叫邪淫?邪淫的種類和過患? (詳細分析講述)
索達吉堪布開示


所謂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上至比丘,對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作不淨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處等作不淨行。本來十不善業中說的是邪淫,而此處說的是非梵行,這是為了便於對一般人闡述,或者因為嘎單派教言中也出現過。梵行是指斷除一切淫行,因此這裡所說的非梵行,既包括梵行居士至比丘之間的人作不淨行,也包括一般在家人作邪淫,所以範圍更大。

一般來講,作為出家人,不管比丘、比丘尼還是沙彌、沙彌尼,都必須斷除一切不淨行。 《楞嚴經》中說,淫欲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果欲出離世間,首先必須斷除淫行。所以出家人要斷除一切淫行。對在家人而言,邪淫是指本來自己有妻子,卻對屬於他人的女子或別人的妻子作不淨行。一般的在家人要斷除一切不淨行是不現實的,佛陀也沒有這樣的要求,因此在共同的十不善業中,淫業指的是邪淫,在居士五戒中,淫戒也只是要求斷除邪淫。

下面我們詳細分析邪淫。

首先,按照嚴重的程度,邪淫可分為三類——大邪淫、中邪淫和小邪淫。

大邪淫是指對母親、阿羅漢尼、尼姑等作不淨行,這屬於近五無間罪。

《金色王經》中記載:以前有位菩薩曾在四十劫行菩薩道,後來他到娑婆世界度化眾生。在一處森林中,他見到一對母子在作不淨行。見此醜行,他想:世上竟有如此惡劣的眾生,看來眾生實在難以度化,我現在應該自求解脫。他因此從大乘道中退失。通過觀察五蘊生滅之相,他獲證了緣覺果位。獲得成就之後,他說偈曰:“因愛故生苦,如是應舍愛,當樂於獨處,猶如犀一角。”其他佛經中也有母子作不淨行的記載。

此外,佛經和論典中說,染污阿羅漢尼的過失非常大,這屬於近五無間罪。喬美仁波切也說,染污尼姑屬於近五無間罪。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玷污僧尼者當墮無間地獄。所以,染污僧尼的罪過非常大。造此類惡業者不但來世會墮入地獄,甚至即生也可能現前苦果。 《感應篇說定》中記載,晉江有個叫許兆馨的人,一天他偶經一座尼姑庵,對一位年少的尼姑生起了貪心,許某**不從就強暴了她。第二天許某無故發狂,最後自己咬舌頭而死。

中邪淫是指不僅對別人的妻子作不淨行,而且對自己的妻子在白天、齋戒日、妊娠期間、不願意的情況下行淫,或者在佛像、佛塔、佛經以及上師所在的地方行淫。中邪淫的罪過也很嚴重。

以前有一位法師給在家人講了許多不邪淫的道理,後來有些人說他不是在講佛法,而是在教在家人怎樣作不淨行。其實,這樣評論法師是不對的。很多在家人對佛教有虔誠的信心,可是由於不懂因果之理,受五戒者經常犯佛制罪,沒有受五戒者經常犯自性罪,所以很需要有人開示這方面的道理。

在這方面,居士們要特別注意起居的臥室。藏地有這種情況,有些偏僻地方的牧民家只有一頂帳篷,在家人生活在裡面,三寶所依也陳設在裡面,請出家人念經也在裡面……結果有些在家人不知不覺造了很多邪淫業。在漢地,很多人家的佛堂和臥室是分開的,這樣比較合理。如果有的人住房困難,不得不把佛堂設在臥室中,就一定要在三寶所依前掛一張簾子隔開。總之,一個人應該盡量不造罪業,如果不能完全不造罪業,也要將罪業降到最低,這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小邪淫是指具足上述邪淫的一分,這也有不同程度的許多種類。

在行邪淫方面,自己行邪淫和教唆他人行邪淫的罪過是一樣的。有些人自己並沒有直接行邪淫,但他們的言行導致別人行邪淫,這些人實際上也造了邪淫罪業。

現在有些演藝界的人就是如此。他們唱的歌、演出的節目內容很不健康,引發無數人產生貪心。甚至有些藝人已經去世了,但他們的音像製品還在世間流傳,還不斷地在千千萬萬人的阿賴耶識中熏染不清淨的習氣。這些藝人造的業實在可怕。像以前的 鄧麗 君,她唱了很多不健康的歌,甚至她去世很多年了,還有很多人喜歡她的歌,所以她的罪業還在一天天增長。

有些文人也是如此。他們在書中描寫男女貪欲之事,讀者一看到這些文字就產生強烈的貪心,這些作者也因此造下了深重的罪業。宋代有一個叫黃庭堅的文學家,他的詩詞非常有名,他寫過很多男女情愛的艷詞。一次他拜訪圓通秀禪師,禪師呵斥道:“你身為大丈夫,懷有蓋世文才,難道竟用來寫動人邪思的哀艷詞章嗎?”當時的畫家李伯時一心畫馬,精神氣質都化為馬,他的妻子見到自家床上臥的是馬。禪師據此說:“李伯時天天心想馬,要墮落也是墮為馬,而你以艷詞誘動天下人的淫心,你的報應恐怕是要墮入地獄。”黃聽後悚然悔謝,從此絕筆。但也許是以前寫艷詞的業成熟了,他一生坎坷多難,二位愛妻先後死亡,老年時多病纏身。另外,明代的笑笑生寫《金瓶梅》,書中描寫了很多淫穢之事,據歷史記載,此人的三代子孫都是啞巴,五世後就絕了後代。

因此,即使一個人沒有親自行邪淫,但如果因他而導致別人起淫念、造淫業,他本人也會積下可怕的罪業。如今世風日下,傳播淫穢的人非常多,甚至藏傳佛教界的有些人也模仿西方人,覺得沒有任何遮蔽、在眾人前作裸體表演很精彩,將自己的很多下劣行為落在文字上,然後到處傳播。身為一個佛教徒,卻做出如此下劣可恥的行徑,以後的果報真的是無法想像。

下面我們分析邪淫的等起:

經論中說,以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來講,大多數邪淫都是貪心引起的,這一點不用多講,大家也應該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對怨敵的女人行淫,或者為了侮辱某人而對其行淫,在一些電影裡常能見到這種情況。還有些邪淫是癡心引起的,如有些外道論典中說,女人如鮮花、流水、道路、橋樑,任何人都可以享用;在佛教界,有些人因為愚癡,也以密宗為藉口作不淨行。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如今以密宗為藉口行邪淫的現像比較嚴重。有些人既不懂什麼是密宗的雙運,也沒有生圓次第的境界,本來不具足雙運的條件,但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便以雙運為藉口行淫。這樣的雙運沒有任何功德,純粹是以痴心行邪淫,而且與一般的邪淫相比,這樣打著密宗的旗號行邪淫的罪過更大——一方面有邪淫的過失,另一方面使人們對密宗產生誤解,毀壞了很多人的善根。

其實,密宗根本沒有開許過任何形式的邪淫。雖然密宗有雙運的修法,但是從密法興盛的藏地來看,自古以來,只有像蓮花生大士那樣的少數持明者行持過雙運,除此之外,藏地的絕大多數修行人都嚴格秉持別解脫戒。在藏地,任何一所正規寺院都不允許普通人進行雙運。只要到藏地實地考察一番,每個人就會明白這一點。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有極個別情況,有些在家活佛本不具足雙運的條件,但因為家族的傳統而以雙運的名義娶妻生子,這是一種很不好的傳統。

末法時代有很多不如法的惡相。有些藏地的上師以“瑜伽士”的身份出現,欺騙某些女人:“為了修法,必須進行雙運,否則無法獲得成就……”,然後做出種種不如法的事情。其實,當瑜伽士不是那麼容易的,按薩迦班智達的觀點,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薩才算真正的瑜伽士。在漢地,不知道是自封還是別人認證的,所謂的“空行母”也越來越多了。有些女人本來是很一般的人,可是自從遇到一位上師後,搖身一變就成了“空行母”。其實,按照《大幻化網》等續部的觀點,空行母有嚴格的法相,如果那些貪、嗔、痴、嫉、慢等煩惱深重的女人是空行母,那一切世間的女人都可以稱為空行母了。

所以,有些男女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了!如果不具足雙運的條件,卻大膽行持雙運,這純粹是在造惡業。如果是真正的成就者,密宗固然開許他們行持雙運,但實際上這也是相當困難的。 《時輪金剛》對此講得很清楚:“凡夫人不能做瑜伽士的行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為。”而現在有些人連世間的高尚德行都不具足,卻妄稱是瑜伽士、成就者,連弟子的法相都不具足,還大言不慚地自稱是上師,然後以密法為藉口做出許多下劣的行為。只要觀察一下,就知道有些人的言行是多麼愚癡可笑。

希望有些人不要以密法為藉口毀壞佛法,作為一個佛教徒,即便對佛法做不出貢獻,也沒必要毀壞佛法。如果自己的貪心過於強烈,實在無法控制,可以舍戒還俗當一個在家人。我們在上一堂課講到,佛陀時代都有五百比丘同時還俗,在如今的末法時代,舍戒還俗當然是可以的。雖然這有一定的過失,但以後還可以懺悔,所以問題並不是特別嚴重,而且最重要的是對佛教沒有損害。否則,如果一邊享用僧眾的財產,一邊以密法為藉口造惡業,這個過失是相當大的。

邪淫有什麼果報呢?

邪淫的異熟果報極其可怕。總的來說,根據動機的強烈程度,邪淫者會相應地墮入三惡趣:以下品貪嗔癡之心行邪淫會墮入旁生;以中品貪嗔癡之心行邪淫會墮入餓鬼;以上品貪嗔癡之心行邪淫會墮入地獄,如《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中說:“下劣淫欲行,直往於無間,受苦不可當,三世佛皆說。 ”分別而言,行邪淫者會轉生於地獄的鐵柱山,或轉生在不淨淤泥中,或轉為女人胎中的寄生蟲。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轉生為人,妻子也會被他人強搶,或者妻子不稱自己的心、性情惡劣、喜歡偷盜,或者夫妻關係不和睦,等等。現在有的人對自己的妻子不滿意,有一個人曾說:“以前我妻子像天女一樣好看,後來卻越來越醜,現在我看都不想看她。”也許是他的天女老了吧,開玩笑。還有的人娶了一個性情惡劣的妻子,夫妻整天吵鬧不休,就像不共戴天的仇敵一般,最後不得不分居、離婚。佛經中對此講得很清楚,這些都是自己往昔邪淫的果報。

現在很多人的家庭生活充滿了吵鬧和淚水,每當聽到這些在家人對家庭生活的哭訴,我總是覺得,世間人為感情和婚姻付出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沒有做到任何對今生來世有意義的事,這實在是可憐,同時自己對佛陀說的“諸行無常,有漏皆苦”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看看世間人的生活,不得不承認輪迴是痛苦的:眾生被貪心纏縛,如果沒有追尋異性實在過不下去,如果去尋求異性,最終只會得到痛苦,沒有絲毫安樂可言。

邪淫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變成貪心強烈的眾生,而且與前世一樣喜歡行邪淫。行邪淫者若轉生為男人,會對女人貪得無厭,若轉生為女人,則會對男人貪得無厭,如果轉生為旁生,也是成為雞等貪心強烈的旁生。

現在有些人的貪欲極為熾盛,甚至個別出家人也是如此,一旦煩惱現前,整個人頓時變得無慚無愧,不管面對任何人都無有羞恥心。佛經中說:在貪欲的驅使下,人會喪失慚愧心,如果喪失了慚愧心則會無惡不作。有些人也不是故意要生貪心,可是因為前世造了不清淨的業,當果報成熟以後,不管自己怎麼努力也無法克制貪心,甚至上師再怎麼加持也沒用。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修菩提心非常難的地方在哪裡 - 索達吉堪布




  我們現在修菩提心非常難,難在哪裡呢?就是遇到實際情況用不上。你雖然口頭上念過十萬遍發心,但若沒有以四無量心攝持,付諸於實踐相當困難。很多竅訣書裡也講了,閉關或靜坐時念誦的發心,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中。你念發心偈時若能一直想「三世諸佛怎麼發殊勝菩提心,我今天也在十方三寶面前發這個願,要發菩提心度化眾生」,每一次都這樣觀修,那久而久之,因為提前有過訓練,當遇到任何眾生時,自然就想去利益他。



 



  尤其是前世有善根的人,稍微修一點,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來,從此之後,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就像禪宗有種說法:你進來時是凡夫,出去時是佛陀。我們雖不敢說是佛陀,但也可以說:剛修這個法時是薄地凡夫,最後完全斷除了自利心。



 



  當然,作為凡夫人,在沒有證悟空性之前,無法斷除實有的執著,但自利心卻可以斬斷。平時也看得出來,有些出 家人或 居士剛來學院時,一點利他心都沒有,但後來通過學習大乘佛法,慢慢地根本不把自己當回事,就像佛陀在因地時一樣,全心全意只想利益眾生,為此願意付出一切。這種人是真正的大乘菩薩,任何一個佛教道場中都非常需要。



 



  我有時候去藏地、漢地的一些道場,看見很多出家人的行為,確實非常感動,覺得他們是活生生的菩薩,除了利益眾生,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事情。而有些出家人雖然名氣很大,但對菩提心從來沒觀修過,利益眾生也從來沒想過,這樣就不太好。不過,別人的相續具體怎麼樣,他到底是菩薩還是眾生?我們凡夫肉眼也看不準,故不能隨便妄加評論。



 



  總而言之,在修行中,最需要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僅僅生起一剎那,其功德在億劫中也說之不盡。《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云:「若贊菩提心,所有諸功德,經於多億劫,稱讚不能盡。」



 



  因此,上師如意寶常說:「你們每天聽課,法師要求發菩提心時,自己應稍微安住一下,知道今天聽法是為了利益眾生;最後作回向時,相續中也要生起這樣一顆心。若能如此,它的功德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稍稍思維一下就有這麼大功德,那我們在一座間去實際修持,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發心修好。



 



  對於菩提心,歷代傳承上師都特別重視,有了這個基礎,修大圓滿才是真正的大圓滿。為什麼呢?因為大圓滿並不是自我解脫的小乘法,它的根本就是利他。所以,有了菩提心的話,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它的加持。



 



  其實,為利益眾生而修行,自利不求也會無勤成辦。誠如上師如意寶在《勝利道歌》中所言:「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故你想自己成佛的話,就要把利益眾生的事放在第一。我們作為凡夫人,若能生起這樣相似的菩提心,也能斷除流轉輪迴或墮入惡趣的因。



 



  法-王如意寶有一次在大經堂專門立宗,說:相續中若有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此人絕對不會墮三惡趣。然後讓所有法師對此駁斥,最後法-王引用很多顯密教理力折群雄。這也是一個殊勝的緣起,我講《入行論》第一品時就提到過,後來又看了《華嚴經》、《大寶積經》等大乘經典,深感法-王所說的道理完全成立。如果相續中真的有了菩提心,一般來講不會墮落;即使墮入惡趣,痛苦也非常輕微,時間也極其短暫,就像彈球般很快能得到解脫。



 



  所以,我們每個人在今生中,最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十萬遍發心;退一步說,即使質量上不過關,數量上也一定要圓滿。其實,光念十萬遍倒不是很困難,但在念誦的過程中,每次都能前前後後觀想,這個才不容易。



 



  有些工作特別忙的人,上班或走路時就念完了發心的數量,這也算是一種完成。有沒有功德呢?決定會有。因為這些發心偈,是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等大德的金剛語,如果念了十萬遍,就算一點也不會觀想,甚至常生自私自利的念頭,這也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只不過嚴格來講,最好能以利他心為前提。但即使不具足,念也總比不念好。現在許多人覺得菩提心不重要,吃飯、睡覺、好好休息才重要,所以每天特別懈怠,一個偈頌都不念。跟這種人比起來,你念了十萬遍的話,當然功德不可思議。



 



摘自《前行廣釋·第九十一節課》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到了,空氣中的味道也越來越重了,人身上的味道的也越來越濃了。現在女人似乎都喜歡噴香水,夏天有汗味,所以香水也抹得特別濃。走過,就是一片香水的味道,其實不好聞。而修行久了,我們身上自然會有香味的。


 我們去聞一聞動物,家裡的狗啊,貓啊,就會感覺到它們身上的臭味。其實我們人身上也有臭味,但是因為自己天天聞,所以感覺不到,就想在廁所裡待久了,聞不出廁所的味道一樣。那如何讓我們身上味道更加清呢?


 要從飲食做起。飲食是最關鍵的。楞嚴經說,我們眾生食甘則生,食毒則死。所以佛陀說,不能吃四種辛,蔥,蒜頭,韭菜,大蒜。吃了它們,就算我們能懂得三藏十二部經典,但是因太臭了,龍天護法善神都遠離不來護持,那些餓鬼喜歡人身上的臭味,就來舔人的嘴唇。使人福報漸漸減少。所以飲食上很關鍵,這是經典的記載。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是人,那麼這個人要怎麼定位呢。就是肉體和精神的集合。肉體可以影響精神,精神也影響身體。先說身體,我們這個身體是怎麼來的。胎卵濕化,是胎生的。要吃五谷成長的。但是我們平常吃什麼呢,吃肉,肉是什麼,是動物的屍體。比如豬的屍體,牛的屍體,魚的屍體。人吃了這麼多屍體後,我們的身體上就留有豬的習氣,這個身體就是豬肉和人肉的集合體了。


 那麼我們為什麼喜歡吃豬肉等呢。因為這個身體,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所有眾生的。我們身上有很多鬼,這些鬼躲在體內,喊著我要吃肉,我要喝酒,然後吵的你受不了了,就去吃肉喝酒了。當然,你不會發覺是鬼哦,如果發覺了,那就是覺悟了,有定性了,沒有發覺才會如此。


 我見過一個師兄啊,他以前殺業重,結果他的報應就是肚子餓的時候,心中就像有蟲子在咬,吃了就沒有事情了。一天可以吃很多餐,幾乎從早到晚。不吃就難受。因為他殺業過重了,那些被殺害的動物沒有去任何地方,都躲在他的體內,喊著要吃。其實大部分都不是他在吃,是肚子的鬼在吃。為什麼我敢說是肚子的鬼在吃呢,因為吃了一下就餓了。大家有沒有見過附體的,我是有親眼見過,我村裡有個人,他突然有一天被附體了,把酒全部喝下,甚至見過一個把碗咬掉後吞下去,但是附體退出來後,仿佛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也不會酒醉。這個酒其實不是他喝了,而是附在他身上的那個鬼喝走了。這就是證明。南懷瑾說,我們人一天吃半碗飯就可以維持一天的工作量,但是為什麼吃這麼多,因為身上的鬼要吃。


 那我們身上怎麼有這麼多鬼呢。因為我們曾經吃過很多動物的屍體。從小到大,數一數看我們吃過多少動物,數不清哦。尤其是現在的人,有錢了拼命給孩子吃肉。眾生都會執著於身體的,人會動物也會,他們的身體被我們吃掉後,他們跑哪裡去了呢。沒有到任何地方去,就躲在我們的體內安家了。然後我們每天吃飯也是為了侍候他們,誰叫我們要吃掉它。


 體內為什麼可以容納這麼多鬼。佛法講法界,我們人看到的是三維的空間,鬼是另一個維次的空間,在我們看來小小的五髒六腑,在鬼看來可能比城市還大,因為維次不同。那鬼也要吃飯,吃什麼呢,吃精氣神。吃我們人的精氣神。知道草木有草木的精氣神吧,如果草木的精氣被吸走後,我們看到的是一樣的,其實只是渣滓了,沒有任何營養。供過鬼神的東西,吃了也沒有營養,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知道藥師經上講要“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我們達到了身如琉璃的時候,不僅沒有病苦,而且智慧和福報都展現了。所以說藥師法門就是如此的富貴,可以成佛的。佛的身體就是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沒有任何的雜質。我們為什麼喜歡貪嗔癡,喜歡淫欲,因為身體沒有轉過來,身體如琉璃時,淫欲心就沒有了。琉璃的感覺就是一片光明無礙,怎麼光明無礙呢。如果有修觀想的人,可以試著去觀想自己的身體,其實很難觀想到自己的身體非常乾淨。我天天觀,天天祈求,雖然有些進步,但是還差很遠。藥師法門就是如此的殊勝。


 法華經說,天人的飲食包括兩種,一種是法喜食,一種是禅悅食。當我們法喜充滿時,就忘記饑餓了,很多天都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覺。有個人拜佛,連續拜36小時,不睡不喝不吃不拉不撒,都不曾離開過拜墊。很神奇嗎?因為法喜食。禅悅食是什麼,虛雲老和尚一入定,就是十八天,不吃不喝不拉不撒,這就是禅悅食。我們體驗到法喜時,禅悅食時,就體驗了天人的境界了。


 修行道家的人,一定有素食,為什麼素食,吃肉會濁氣沖天,吃素會讓身體輕飄飄的。我們人是怎麼來的,不是猴子變來的。而是從光音天下來看到地球上有地肥,很好吃,就拼命吃,結果吃了地肥,就飛不起了,飛不回光音天,只好留在地球上繁衍後代了。吃了很多動物,我們也漸漸和動物接近了。


 夏天到了,一定要少吃肉。因為夏天陽氣往外面散,吃肉了很多都消化不了,體內的垃圾排不去,就留在體內。而且油脂垃圾的唯一的排出口,就是汗腺。吃肉多的人,全身油油的,很多油脂垃圾,而這些油脂垃圾可能是豬油,可能是魚油,可能是牛油,絕對不可能是我們人身上的油。這樣我們身上能有香味嗎?沒有臭味就阿彌陀佛了。


 素食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的。多誦經,把體內的鬼度走了,我們就可以享受快樂吃素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不轉念,吃一碗米飯等於吃一碗蟲子這麼大的罪 - 達真堪布



    比如,我們吃的這些東西,住的這些房屋,在生產、建設的過程中,傷害過無數的眾生。比如說房屋建設的過程中,殺害過很多很多的眾生。我們的這些食品飲品,生產的過程中,也是傷害過無數的眾生。所以我們現在吃一碗米飯,等於吃一碗蟲子,就有這樣的罪過。你看我們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痛苦的因,它們今生今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很多壓力、煩惱、痛苦,將來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很多痛苦。


 


    那怎麼辦呢?我們現在一定要轉念。如果我們不轉念的話,吃一碗米飯就等於吃一碗蟲子,就有這麼大的罪過。那我們住也是造業,吃也是造業,穿也是造業,用也是造業,時刻都在造業。我們一定要轉念,最好要發菩提心,發慈悲心,為眾生吃,為眾生穿,為眾生用。這樣不但沒有罪過,反而還會有很多很多的功德,能積累很多很多的福報。我們修行的境界,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這樣的層次的時候,我們先供養三寶,然後再吃。吃完飯剩下的,我們可以佈施給有緣的眾生。先供養給三寶,剩下的佈施給眾生。


 


    然後我們修法的時候,帶著這些有緣的眾生、我們惱害過的眾生學法修行,做功德回向的時候也回向給他們。我們發願的時候也帶著他們,發願我們將來成就了、成佛了,一定要度化他們。這樣我們就能跟這些眾生結上善緣。這樣發心發願,我們就不會有罪過,還會有一定的功德,也能積很多的福報。


 


    若不是這樣,我們沒有轉念,沒有發心發願,我們跟這些眾生沒有結上善緣,然後我們隨便吃,隨便穿,隨便用,第一個消耗自己的福報,有一天會窮盡;第二個隨時會傷害眾生,將來要感受諸多痛苦。所以這些都非常重要。這樣吃也不是白吃,穿也不是白穿,都是有意義的,都可以變成修行。我們這樣轉念,這樣生活工作,這都是修行,能消業,能積福。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生增福延壽命


 索達吉堪布




若想長壽,則應放生,《放生贊》云:汝欲延生聽我語,凡事惺惺須求己,汝欲延生須放生,此是循環真道理,他若死時你救他,你若死時天救你,延生生子無別方,戒殺放生而已矣。又彌勒菩薩偈云: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佛經中說人天七德:種姓高貴、形色端嚴、長壽、無病、緣分優異、財勢富足和智慧廣大。其中長壽和無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余五德之助緣。世親論師說:釋放遭殺眾,如是賜生命,斷除害有情,獲得長壽命,護士醫師者,施藥不損眾,即成無病者。



有些病人,以前世或今生殺業報應,醫生也無法治療,若立即放生,便有痊愈者。以前杭州有一個打鳥為業的人,背上突然長瘡,大夫無能為力,此時他自己知道是今生殺生果報,於是發誓不再殺生,並作放生,此後診治便有了效力而逐漸痊愈了。在藏地也有很多被醫生診斷為必定死亡的病人,若家人去放生、念經,就有逐漸恢復生命的希望。尤其是醫生不能診斷的怪病,均是自己前世或今世殺害眾生的業感現前,此時,唯有放生為好。


佛經云:
雖有殺百人百馬之罪,若放一眾生,清淨彼罪障。若放十三眾生,淨除萬劫之罪障。若有眾生盡壽命,為彼作放生,延長其壽命。若三日內必定死亡,即放十三眾生,此人能延壽三年。若殺害已經放生過之眾生,則有殺百人之過失也。


在清朝道光年間有一位太守,身患重病,正在生命垂危之際,他發誓願:從今之後,饒益一切有情,忏悔自己的業障,捨棄一切世間俗事。當夜,觀世音示現在夢中對他說:你昔日殺業重,今得短命報,幸好此時,能發堅固誓願,唯有放生可以延壽,且可增福祿。
他醒後大有感悟,於是全家戒殺,常常放生,其病體終於痊愈了。確實,放生者可現見其延壽,最近藏地爐霍縣有一位牧民,多年患疾,十分痛苦,去過很多醫院皆無效益,後來有一位僧人打卦說她前世殺生極多,若不放生,則短命多病。此後她發心放生,便成無病無苦,如今她特別相信因果,每年皆捐款放生。


若遭遇嚴重疾病而接近死亡壽盡之時,只有放生,才能延壽無病。從前蘇州有一位王大林,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常常放生,每當看見村中的小孩們捕捉玩弄魚鳥等動物時,他就致力勸止並給錢以放生,他平時勸人說:
少年時,必須培養愛惜仁慈物命的美德,不可令他養成殘忍好殺的壞習氣。他如是於一生中勸人行善斷惡,後來得重病將死時,於自己覺知的境界中聖尊告訴曰:你平生放生,有極大功德,將可增福延壽三十六年。因而得以復活,九十七歲時無病善逝。

同樣近有一位叫果才的藏族人,很多空行母等具神通者說他只能活三十一歲,若能放生誦咒,尚可延壽,他立即放生甚多,每年放生護生,今已五十歲。還有相同的實事,從前有一位屈師,到市鎮去買一條赤色鯉魚放生,後來屈師生病時夢見龍王,邀請他到龍宮,並對他說:
先生本來壽命已盡,因救龍子一命,增延福壽十二年。他救鯉魚時四十八歲,後來活到六十歲。所以,欲想延年益壽者,應當發心放生,才能增福長壽。


在佛教徒中,深信因果十分重要,感應也是非常地奇妙,目前有很多出名醫師亦依放生而治病。四川遂寧市有一位醫生,她在海內外影響極大,她家裡掛滿了省市中央、及國外經其治療而痊愈的病人所敬獻的錦旗,以感謝表彰其醫術的高明。現在她已是成千上萬人的救命恩人,我問過經她治愈的那些人,他們都說,經醫療無效時,這位醫生就勸我們放生、念經等,遵照囑咐,廣行放生等善行後,身體就痊愈了。當我聽到此語時,對佛語更加生起定解。所以放生也是一種特異功能的治病方法。

相反,殺生則是短命多病的唯一直接之因,本來能活久時的人,若喜歡殺生,則成短命,藏地阿阇梨阿旺扎巴雲:
若行救命放生者,短命亦成延壽命,若殺魚蛇等含生,長壽者亦成短命。自古以來,放生轉短命為長壽者,不勝枚舉。

我們若能時時以慈心推及物類,自己做到戒殺放生,又廣勸他人戒殺放生,則一切事必能吉祥如意,正如《太上感應篇》所說的
吉神佑之,福祿隨之。全知華智仁波切亦云:恆時行善放生者,護法地神常佑彼。《護生的故事》云:如影隨形,古今善惡報應,昭昭分明,感應事跡,歷歷在目,尚有何疑?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索達吉堪布:末法時期,惡勢力很強大!好人有時會比較艱難!

 

 



佛陀教法隱沒之時,喜黑法方實力強大,喜白法方勢單力薄。是故趨入非法之徒,長壽無病利惠眾多,趨入正法適得其反,此本規律修士莫懼。敦巴格西如此教我,故當思維此對治法。

在末法時代,喜歡黑法造惡業之人的勢力非常強大,喜歡善法之人的力量非常薄弱。趨入黑法的人可能會長壽無病,我們這裡有些人特別精進地背書,身體都不好,漢地也是這樣的,經常給寺院布施、給出家人結緣的人,他的生意也搞不好,經常出現違緣。經常殺生造惡業的人,工作順利,身體也很好,這是為什麼呢?這一方面是黑法方面的護法神幫助他,一方面他前世造的業力如今現前。


所以,世間人可能不理解,自己造的善業越來越多,為什麼身體越來越差,為什麼不順利,可能會怨天尤人,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懂因果的規律。趨入黑法的人也許是長壽無病的,趨入正法的人與其相反,身體不好、壽命短暫、沒有財產等等,但是希望修行人不要害怕,為什麼不要害怕呢?我們要明白這是前世的業力,並不是我們現在造善業,當下就馬上現前。


博朵瓦格西說:這是我的上師仲敦巴教我的教言,所以你們應該好好地思維。我們修行人也應該如此,遇到一點點修行的違緣時,是不是佛法沒有加持,上師沒有加持?乾脆我還俗了吧,佛法好像是假的,我修行越來越精進,身體越來越不好,修行越來越精進,什麼都越來越不順利。世間沒有佛法基礎的人經常怨天尤人,實際這就是在顯露愚癡的本性。


顯而易見,於此五濁興盛之時,想沒有痛苦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們應當坦然地面對各種苦難,而毫無怯懦之心。修行人沒有痛苦簡直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很多高僧大德在修行中很順利地度過的,哪裡有?從他們的傳記中可以看得出來。所以修行中沒有痛苦簡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與天方夜譚的故事沒有差別。


在中學的課本中老師講過,是阿拉伯發生的一個故事:一個國王特別霸道,每天殺人,晚上娶一個王妃,天亮的時候就要殺掉她,他殺了很多很多的王妃,還有一個國王有一個非常聰明的王妃,她去了以後,她附近的人都忐忑不安,但她晚上一直給國王講精彩的 故事,天亮準備要殺她的時候,那個故事沒有講完,就延緩行刑。最後她講了一千零一個故事,因為故事的情節很多都是勸人行善、不能殺人的一些動聽的故事,後來國王已經感動了,沒有殺她。


但是《天方夜譚》裡的故事全部是王妃的虛擬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就像說不完的故事一樣。所以這裡說修行人沒有痛苦等就像天方夜譚的故事一樣。一定要有無怯懦的心,這對修行人很重要啊!有些人稍微有一點違緣和痛苦的時候就認為很痛苦、認為不應該,痛苦轉為道用的方法一點都不懂。


薩迦班智達雲:諍時福報圓滿者,百里難得挑其一,朽塘若將水注滿,必有一方會毀塌。薩迦班智達:在濁世末法時代的時候,圓滿所有福報的人,一百個當中難以挑出一個人,比如說他的名聲也具足、修行也具足、人才也具足、身材也具足、智慧也具足,樣樣福報圓滿的人在一百個人中可能一個也沒有,有些修行好一點,人格不好,有些人格好一點,但是沒有名聲,一者好另一者不一定好。我們觀察別人時也是這樣,有些人稱許為美好端正的人,真正仔細觀察,也許是他的鼻子太大了,也許耳朵太長了,有各種各樣的缺點,真正圓滿齊全之人的面孔也是找不到的,所以說福報圓滿的人在末法時代百分之一也難以尋覓。


將腐朽的池塘里灌滿水,必定在一個地方會倒塌。人也是這樣,在末法時代,修行稍微好一點的時候肯定身體不好,譬如心臟不好,或者心情不好,全部圓滿很困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生長的世間太濁了,這樣的濁世中樣樣齊全圓滿具足是很難得的,所有修行人都在思忖自己為何遇到如此多的磨難,其實每一個修行人都會有不同的違緣。


大善者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而大惡者忽得大福報往往是墮落的前兆。正所謂:大福者臨趨善趣,痛苦猶如燃烈火重罪者臨墮地獄,福德猶如降大雨,對於這個深奧的因果道理,應好好思維,莫生邪見!有些人雖然廣行善法,今生卻遭受各種痛苦和厄運,其實這是好事,這是以善法的力量使往昔的惡業提前成熟,而現在所做的善法以後必定會成熟並為自己帶來幸福和安樂,這就是所謂的大福者臨趨善趣,痛苦猶如燃烈火。


因此,有些人在行持善法時出現各種違緣,如身體不好、心情不好、受到他人譏毀,此時不要產生怯懦之心,這些違緣是即將獲得成就的徵象。古來的很多大德在圓寂時,顯現上也感受了很大的痛苦。有些人也不應該對此產生邪見:既然他們一輩子修法,為什麼死時那麼痛苦?如果有這樣的邪見,就會障礙自己趨入解脫道。


邪見的種類非常多,除了不承認因果之外,經論中還提到了很多類型的邪見。在《十地經論》中講到了九種邪見:一、蔽意邪見,是指被無明愚癡蒙蔽自己的意識而產生的邪見。現在有些人本來特別愚癡,加之受到父母 和 老師的誤導,所以不承認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這就屬於蔽意邪見。二、驕慢邪見,就是經常處於驕慢的狀態。有些人對佛法一竅不通,還認為自己很了不起,這就是驕慢邪見。三、愛念邪見,是指心墮在慾念渴愛之網中。有些人貪心特別重,深陷欲河情網無力自拔,緣著貪愛的對境邪念紛飛,這就是愛念邪見。


四、諂曲心邪見,是指人的心諂誑歪曲。五、嫉妒行邪見,有些人嫉妒心特別強,經常以嫉妒心造作各種惡業,這就是嫉妒行邪見。六、集業邪見,相續中集聚很多貪嗔癡的煩惱而造作諸惡業。七、吹心熾燃邪見,是指因煩惱猛風所吹而燃起邪見的大火,有些人因為猛厲的煩惱現前,經常產生各種強烈的邪見。八、起業邪見,有些人因為前世的業力現前,實在無法克制自己,經常不由自主地產生邪見,由此導致凡有所作業皆與顛倒法相應。九、心意識種子邪見,這是指行持善法時隨順有漏心,有漏的善根存留在阿賴耶上,以後逐漸成熟有漏的果報。


《大智度論》裡講了三種邪見:一、破罪福果報但不破罪福,破因緣果報但不破因緣,破後世但不破今世。二、破罪福果報亦破罪福,破因緣果報亦破因緣,破後世亦破今世。不破除此之外的一切法。三、破一切法皆令無所有,即對一切萬法都不承認。另外,《佛說邪見經》中對邪見也有特殊的分析。大家應該多看分析邪見的經論,要搞清楚什麼是邪見,這樣自己生邪見時能立即覺察,別人生邪見時也會知道。


否則,如果不懂這些道理,你自己生了邪見不會覺察,而且有些人的見解本來是邪見,可是你還認為他的見解是正確的,跟在他後面亂跑,最終自相續也被邪見染污。有些人雖然積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卻過得越來越幸福快樂,不必感受任何違緣和痛苦,但這種暫時的快樂並不妙,這是往昔的點滴善果在現世成熟,之後便會徹底耗盡,如今所造的惡業雖然暫時沒有成熟,但必將於後世成熟,那時就永遠沒有解脫的機會了。這就是所謂的重罪者臨墮地獄,福德猶如降大雨。以上講到,有些人雖然精進行持善法,即生中卻遭受各種痛苦和違緣,這是消除惡業的好現象。


與此相反,就像播下種子後不可能馬上收穫莊稼一樣,造了善惡業後也不可能立即現前苦樂果報,但無論如何,因果是不會空耗的,以後必定會成熟相應的果報。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否則很可能在遇到違緣時對因果產生邪見。關於造業之後必定感果之理,龍樹菩薩曾經開示道:有者所造諸罪業,縱未即時如刀砍,然死降臨頭上時,罪業之果必現前。


有些人造了罪業後,雖然不像身體被刀砍後立即流血那樣迅速感受果報,但在死亡降臨(或罪業成熟)時,果報必定會毫釐不爽地現前。《無量壽經》中也說: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因此,有些人造了罪業後,並沒有立即顯現惡果,反而在一段時間內過得很快樂,這些愚人甚至會覺得越造罪業越幸福,這樣的想法完全是不懂因果的邪見,最終他們必將親身感受造罪的果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他們。


很多人因為不懂因果或者對因果有顛倒的認識,在邪見的推動下造了很多惡業。《雜譬喻經》中記載,以前一個屠夫向阿阇世王祈求:如果節會之際有要宰殺的旁生,請大王讓我來宰殺。國王感到很稀奇,問道:屠宰的事,一般人都是不願意做的,為什麼你願意做? 屠夫答道:往昔我是一個以屠羊為生的窮人,以屠羊的果報死後轉生於四天王天,天壽儘後轉生到人間又屠羊,人間命終之後又轉生於忉利天……這樣往來天上人間已經六次了。因為屠羊的福德,我依次在六欲天享受了無量的快樂,所以我現在還願意當屠夫。 國王說:你怎麼知道這些因緣?屠夫答道:我有宿命通。國王不信,覺得像屠夫這樣下賤的人,怎麼可能自識宿命呢?


後來國王向佛詢問此事,佛說:他確實有宿命通。往昔他值遇過一位辟支佛,當時他對辟支佛產生了歡喜心,至心諦觀,仰視其首,俯察其足。因為這個功德,他輾轉生於六欲天,從天界下生人間後還了知宿命。但是這一生結束後,他就會墮入地獄感受屠羊之罪,從地獄出來還要轉生到羊中償報。由於他的宿命通有限,只見到往昔轉生六欲天之事,不知道更早以前遇到辟支佛之事,便誤以為屠羊是生天的因。 現在很多人也是如此,因為目光短淺,看到別人造了惡業卻過得很快樂,便認為因果不存在甚至對因果持有顛倒的見解。


其實,有些造惡者之所以過得快樂,只是由於前世善業的果報尚未窮盡,而今生所造的惡業尚未成熟,但是,當以後惡業成熟時,他們必定會感受苦果。大家一定要通達這些道理,否則很可能產生顛倒的想法,做出顛倒的事情。


下面再看一則重罪者臨墮地獄,福德猶如降大雨的公案。以前,札珠城市的國王名叫俄扎雅那,他的兒子具髻繼承王位後,把兩個惡臣納入朝中,將兩個法臣擯出朝外,之後以非法治理國家,致使整個國家轉入邪道。俄扎雅那在世尊面前出家,通過精進修行獲得了阿羅漢果位。後來他返回札珠城市,準備製止兒子和惡臣以非法治國的惡行。由於奸臣們從中挑撥離間,致使具髻殺害了父親。由於父親是阿羅漢,所以他造了兩種無間罪。


當時嘎達雅那尊者也在當地,他預言說:從現在開始算起到第七天,札珠城市將被土埋沒,具髻國王及其眷屬被土埋死後將墮入無間地獄。隨後,第一天狂風四起,將地上的塵石一掃而空,第二天降下花雨,第三天降下衣雨,第四天降下銀雨,第五天降下金雨,第六天降下珍寶雨,到了第七天,漫天降下土雨。儘管國王等人企圖逃跑,但因非人擋住了去路而未能跑掉,結果所有的人被土壓死,死後都墮入無間地獄。


如果只看前六天的情況,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天上居然降下金銀財寶,看來殺父親、殺阿羅漢沒有過失,反而有很大的福德。但看了第七天的情況,就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因果。通過這個公案大家應該明白,有些人天天造惡業,可是不但沒有感受痛苦,反而過得幸福快樂,而有些人精進行持善法,卻出現各種違緣,這些暫時的現像不能說明因果不存在。


實際上,行善之人今生感受痛苦,造惡之人今生享受安樂,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因此我們不應對因果產生邪見。有時候乍一看,好像因果確實顛倒了:有些行善之人遇到各種痛苦,身體不好,心情也不好,還經常不明不白地受到冤枉,甚至有些精進修行者連吃的穿的都沒有,與之相反,有些造惡之人卻過得很快樂,財富、名聲、地位等世間的圓滿都自然現前。


見到這些現象,有些人就說:好人沒好報,千萬不能當好人,從明天開始我要當壞人。說這種話是不懂佛法的表現,這種人非常可憐,我們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人。其實,不要說一般人在行善過程中會感受暫時的痛苦,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臨終時也要感受痛苦。翻開《百業經》:有些阿羅漢是餓死的,有些是病死的,有些是被野獸殺死的,各種情況都有。


另外,龍樹菩薩因為前世割草時殺蟲的餘業,被樂行王的太子用吉祥草砍斷頭顱而示現圓寂。靜命論師是被馬踢傷而示現圓寂的。另外,貝若扎納大師因為前世當比丘時掐死過蝨子,後來被擦瓦絨地方的國王關在遍滿蝨子的監獄裡。這些情況 在佛教的歷史上非常多。可能有些人又會對此生邪見:連高僧大德的遭遇都這麼慘,看來因果真的不存在。


現在很多人都是如此,因為不懂佛法,經常對高僧大德的示現生邪見。藏地有位著名的貢智仁波切,他在歐美、東南亞有很多弟子,當他以車禍示現圓寂後,一些見解穩固的弟子認為:不管上師怎麼示現,我對上師的信心都不變!而有些紅頭髮的人則生邪見:上師肯定不是成就者,因為他連方向盤都控制不住,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救度,還怎麼救度眾生啊?


以前法王如意寶和阿秋喇嘛在醫院治病時,一個人說:怎麼藏地的法王都住院了?既然他們是法王,為什麼還要住院?很多人都是由於不懂教理,以一些相似的理由產生邪見,這些人應該好好聞思教理。除了 因不懂教理而生邪見之外,還有以前世的惡業而於今生產生邪見的。


下面我們看一則公案。以前邊地的給熱國王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戰哦,一個叫炯哇,他們一個是常見者,一個是斷見者。後來給熱國王委託勝光王撫養他們,最終他倆捨棄了邪見,在佛陀面前出家並獲得了阿羅漢果位。為什麼他們能獲得阿羅漢果位呢?因為他們曾是迦葉佛教法中精通三藏的兩位出家人,以此因緣,他們於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獲得了阿羅漢果位。


為什麼他們會轉生為邊地的邪見者呢?這是因為在迦葉佛時,他們前往某邊地,本來沒有教言卻膽大包天、擅自修行(有些人也是這樣,隨便買本書看看,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然後就開始盲修瞎練),本來沒有證悟,卻自認為已經證悟了,從而生起增上慢。在臨終時,因為沒有獲得任何功德而心生邪見,口口聲聲說:迦葉佛的教法不真實,因果不存在,我們倆沒能解脫,同樣,其他人也不會解脫。說完便死去了。以此邪見惡業,他們於多生累世墮入惡趣,並且於很多世轉生於邊地,在此之前連三寶的名字都沒有聽過。


在這個公案裡,兩個王子由於造了雜業而感受相應的果報——因為往昔出家而獲得阿羅漢果位,因為生邪見而轉生為邪見者,可見因果非常微妙,一點都不會錯亂。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邪淫等惡業消去的福報能夠重新找回嗎?——益西彭措堪布開示:功名隨心轉



 


作者:青蓮光明

  我們抉擇了身心世界的刹那性,就是抉擇到一切由因緣造作的有為法都是刹那滅的體性。回到具體的現象上來,像功名、富貴、壽命,都是有為法,都是身心刹那性的顯現。以功名來說,功名是以因緣造作的有為法,刹那生滅,所以沒有一成不變的功名,而且它隨著不同因緣會產生增減變化。怎樣變呢?就是造惡削減功名,行善增長功名。

  古代有個叫丁湜的人,相士看他能大魁天下(就是會做狀元),後來再遇相士時,相士大驚說:“你做了什麼事,功名已經奪去了。”

  丁湜想起曾經用方法拉人來賭錢,贏了六百萬,就告訴相士實情。相士說:“你造這個惡業,把功名都削掉了。”

  丁湜很後悔,急忙還掉所贏的錢來作贖罪,結果勉強落到了榜尾。

  從這個公案,我們知道,功名是有為法,它是可以創造也可以削減的。為什麼是有為法?因為它是福德因緣的產物。創造相應的因緣,才會得到;沒有因緣,單單空想也不會產生;前面有因緣,後來造了惡業,也會立即變化。功名是刹那滅的法,它沒有常住、沒有實質,就看你積聚什麼因緣。丁湜造了惡業,狀元功名完全消盡。

  《壽康寶鑒》上講有個李登十八歲考上解元(省級考試第一名),後來到五十歲都一直沒考取,他就到一位法師那裡去請問原因。

  法師代他祈禱文昌帝君(帝君專管人間的科舉功名),帝君叫官吏檢查善惡記錄薄,上面寫著,在李登降生時,天帝賜給玉印,他18歲中解元,19歲中狀元,52歲做宰相。因為他考中解元後,想調戲鄰居的女兒,事情沒有得手,他又誣告鄰居,把他關起來,他因此而錄取推遲十年,功名降低到二甲。

  後來又因為侵佔哥哥的屋基,打官司,又推遲十年,功名降為三甲。再後來,在長安旅店姦淫了良家婦女,又推遲十年。現在又強暴鄰居的女兒,做了很多惡事還不知悔改,他的福祿已經消盡了,死期就快到來。

  法師把情況轉告他,李登在慚愧、悔恨的心態中死去。

  李登的一生,就是一步步墮落下去的。隨著他不斷造惡,他的功名也不斷削減,最後完全消盡。

  其實,我們這個五蘊身心是刹那滅的現象,刹那刹那都在發生變化,隨著自己的起心動念、造作行動,在福德上時時有加減乘除,如果在噁心惡行上造多了,變異積累到一定程度,大的變相就會顯現。所以人是會變的,上半生是大官的命,下半生會成乞丐;或者上半生是出家人,下半生會成在家人,都是無常的表現。

  河南潘解元跟兩個朋友到省裡參加鄉試。旅店有個相士,偷偷告訴那兩個朋友說:“潘君會有大難,你們趕快避開他。”

  兩個朋友對潘說房屋太小住不下,然後每人送給他二金,讓他另外去找房子住。他就借住到一個小店裡。

  到晚上,他走到河邊,看見一個婦女要跳河自殺,就問她是什麼原因。她說:“我丈夫買棉花織布,積了很多匹。丈夫出門之後,我賣了得到四金,沒想到是假銀子。丈夫回來一定會責難我,所以我才尋死。”

  潘君急忙從袖子裡拿出四金錢送給她,回到旅店,因為沒有住宿的錢,店主罵著把他趕出來,他只好借宿在一所寺廟裡。

  寺廟有個僧人在當天晚上夢到很多神打鼓、吹號降下來。有一個神說:“錄取名單已經定了,原定的解元最近做了損德的事,他已經被除名,還沒有人代替。”
  另一位神說:“這寺廟裡的潘生可以。”

  又有神說:“他的命相該遭受橫死,怎麼可以作解元?”

  那位神就用兩手摸了摸潘的面容說:“你看看,這不是中解元的相嗎?”

  僧人心裡記住了這個夢,很好地款待潘君。考試結束了,潘君到兩位朋友那裡表示感謝。相士一看他,大驚說:“你作了什麼陰德,變成這種非凡的相,現在你超出眾人,是第一名了。”到放榜時,果然如此。

  公案裡,潘君本來沒有功名,後該遭受橫死。這是一種過去業力所造成的結果,但我們不能看死了,雖然沒有新的因緣和合時,會按原來的結果顯現,但是有很強的善業,就可以轉變。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是刹那性的有為法,加上新的因素,不可能不變化。

  
懂得一切有為法都只是緣起生的刹那法之後,對於人生方方面面的問題,都可以得到正確的認識。心裡也會明確,只要在世間,現世或者來世的顯現,都只是一刹那緣起的現象,一刹那一刹那相續下去,就叫做身心相續。我們要想自己好,確實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行善積德念佛、改過自新,這是唯一的路,除此之外,再沒有其它。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益眾生是圓滿自己的方法 - 達真堪布


    一提到發菩提心,利益眾生,很多人有這樣的心態,我不為自己誰為我呀?我不利益自己誰利益我呀?還有的人想,難道學佛不能利益自己啊?那我學佛有什麼意義?不是這樣的。你發菩提心,不自私、真心地去對待眾生,這樣才能感化眾生。利益眾生是解脫自己、圓滿自己的一種方法。


 


    還有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是要為自己,但不是自私自利地為自己,而是不自私不自利地為自己。這樣,天能容你,地也能容你。你以一個狹隘的心態,自私自利地去為自己,實際上是在傷害自己。這是一種愚癡的做法,不是一個智者的做法。


 


    若是沒有一個開放的心態,沒有一個利他的行為,你會傷害眾生,眾生也會傷害你。不僅是有形的眾生,那些無形的眾生也隨時都會傷害你。你若是有一個開放的、利他的心態,就能感化有形和無形的眾生。同時,這些眾生也會感恩你。有形眾生感恩你的時候,你就有了親友眷屬的幫助;無形眾生感恩你的時候,你就有了善神護法的護持。


 


    你現在連家人都沒有照顧好,沒有感化得了,因為你是自私自利的。我不是自私,我不是為自己,我是真心為他們的,是無私的奉獻。其實,你並沒有放下自我。你為什麼對他們這麼好呢?因為這是我的父母,我的兒女。都因為是我的,然後你才去做的,所以就感化不了他們。你應該把他們視為與自己有緣的眾生,這樣你才是真正為眾生,這才是真心對待眾生。在家裡、在單位,處處這樣去對待眾生,這是真正無私地奉獻付出,這樣才能感動所有的眾生。


 


    自私自利地為自己實際上不是為自己,不是利益自己,而是傷害自己,所以要斷掉自私自利之心。沒有自私自利之心,包括吃穿都可以說是為眾生的。我們保護身體、保護生命是為了學佛,為了成就。學佛、成就是為了利益眾生。自己吃好、穿好、休息好,都是為眾生,不會擔因果,不會造業。你要明白,利他心、願行菩提心是圓滿自己的方法。這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


 


    你不為自己,只利益眾生的時候,自己的功德、福德當下圓滿,內心當下快樂,當下自在。看人看事看一切,若是心態好就是好,心態不好就是不好。你發利他心、慈悲心去看一切,就不一樣了,眾生都變了,自己快樂,眾生也快樂,這就是活著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菩提心就要明白這個道理。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0秒速看女人一生從出生到衰老!附錄大德精彩開示!





求愛,之後——摘自益西彭措堪布的《甘露妙法》




情愛真的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能給人們真實、永恆的安樂嗎?實際上,從最初的求愛、中間的結合,直到最終的分離,人們品嘗的只有酸苦的情愛之果。




首先在求愛階段。




要博得女人的歡心,不付出沉重的代價是很困難的。不用說平民百姓,即便是帝王將相也同樣如此。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謂舉不勝舉,遠的不說,當代美國總統克林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超級大國的總統竟然為了一個女人,不得不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檢討自己的過失,以致名譽掃地,臉面丟盡,這恐怕是他本人在放縱情欲時萬萬想不到的吧!如是為了滿足女人各方面的欲求,而造作種種惡業、勞碌奔波,來世還要飽受三惡趣的痛苦。再者,女人的心態變化無常,睛雨不定,時而歡喜時而憂,為情欲系縛的人們總是飽受折磨。




在情欲的追逐中,人們實際上也是在滿足自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認為對方是“我的”,這時對方和“我”的房子、“我”的家電、“我”的車子等一樣成為“我所”。這正是一種堅固的我所執的表現,實際上無認如何也不可能恆時占有對方。人們在情欲的追逐中帶有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性。人們往往希望對方的所作所為按照自己的意願而行,聽自己的話,稍不合自己的心意即產生煩惱。然而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人格、自己的想法,一個人又如何去主宰另一個人呢?




其次是結合之後的苦。




涉世不深而又充滿幻想的年青人,總是把情愛看成如鮮花一般絢麗,幻想著組建一個充滿情趣的家庭,然而一旦步入婚姻的圈子中,就會發現家庭生活不外乎柴米油鹽,從此便不得不奔忙於各種雞毛蒜皮的瑣碎雜務。這時,人就像馬匹已被套上馬鞍馬刺,開始馱起沉重的生存負擔,尤其是周而復始地單調重復著的生活,更是便人深深地失望。鮮花盛開時確是耀人眼目,但最終必然枯萎。同樣,人們心中的美好幻覺也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這時人們往往會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其實正是人們從虛幻的想像中走入真實生活的必然痛苦。正因為人們心中美好的幻覺僅是一種非理作意,所以它不可能長久,像肥皂泡一樣終究會破滅。一切都將歸於平淡,歸向人生本有的痛苦煩惱。盡管現代人都不願意去正視它,人生的痛苦不會因為人們虛幻的憧憬而轉變消失,而人為什麼卻偏偏不尊重事實而喜好徒勞的幻想?人要獲得真正的安樂只有走解脫之道。人們沒有體察出情欲是痛苦之本,反而想以追求情愛的歡樂來替代人生的痛苦,這是一種不現實的想法。




人心就像秋天的雲朵一般變幻無常,尤其在浮躁異常的現代社會中更是如此。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生起貪心,並組成家庭,一旦長久,先前的新鮮感和美好的感受隨著時間的遷移而蕩然無存,生活開始變得枯燥乏味,甚至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已經無話可談,互相對視都感多余累贅。於是男人去尋找另外的女人,當今時代流行的婚外戀基本上是這種情形。實際上這都是人的分別念在作祟。同樣的兩個人,前後之間彼此的心態竟有如此大的差別!如果情愛的本性真實存在的話,那對同一個人的認識和態度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變化?




仔細觀察當代人的內心情感世界,變幻莫測的分別念尤為明顯、強烈。人們任性放縱,隨意結合,朝秦暮楚,無有克制之念,人們認為放縱而為即是自由,這種自由即是人生的快樂幸福。之所以會有如是荒唐的見解、瘋狂的行為,只因自身的理智被非理作意所牽制,而陷於虛幻境中不能自拔。這種自由觀痴迷地認為外面有真正能使他歡樂的異性,而實際帶來的只有今生來世的難言苦果,這實為深重的煩惱業障。




最後是分離之苦。




世人向往恩恩愛愛、如膠似膝的生活,不但要今生在一起,而且還想生生世世永不分離,所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然而即使今生生活在一起,也只是因緣湊合而暫時相聚,一旦因緣盡時,必是各自隨著自身的業力而漂泊不定。今世為夫妻,來世或許成為互不相識的陌路人甚至成為怨敵,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本來聚散不定,這又同是耽著情欲的凡夫能作得主的?印度的帕單巴尊者曾說:“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所以對此人間聚散當以放下隨緣的態度觀待。




是否人人都將欲樂執為人生的最大快樂而緊執不放呢?事實上並非如此,在修習不淨觀的行者眼裡,人間欲樂被視為糞堆、火坑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脫離愛欲染縛的成就者則見欲樂本如空花、了不可得。這是由於他們在各自相應的層次上觀察照見了事物的真實本相,從而遠離了普通凡夫的非理作意。如果我們依循佛菩薩的教言來觀修,同樣能化熱惱為清涼,使情欲之火當下止息。




以下就所貪戀對像一生的無常遷變、其身當下的不淨、幻化本質善加思維,從而破除情欲煩惱的根源——非理作意。




首先對於異性,我們的目光不應只停留在她一生中短暫的光輝時刻,應該觀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觀察她的出處——從父母精血腥臊交媾而來,又從污穢之處而出,從一個意識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漸長大而成。作為凡夫,她可能除了喜愛享受生活之外,其余美德不會很多。在她容顏光耀、青春艷麗的數年中,這時人們最願去留意、關注她。然而此後她必將走下坡路,隨著容顏衰敗而慢慢地退出人們的視線。如果她結婚生育,那將忙於操勞家務,日常生活中大眾面臨的煩惱,她也不能例外地一應俱全。煩惱將接踵而來,生活的壓力使她平庸,身體也日漸臃腫、膚無光澤。到了老年時候,則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這時病魔和精力衰竭將籠罩著她,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無能為力,一旦被死魔攫住就再也難以逃脫,而在茫然無奈中死去,即刻灰飛煙滅,化為一堆灰燼。往日的身形連一個影子都找不到了。難道這個曾經容顏姝麗、令人心蕩魂銷的美女不是和夢幻泡影無二無別嗎?再多多回憶一個女人一生痛苦艱辛,則同情心悲憫心亦會油然而生。




再思維這個嬌媚姝麗的身體,死時會是多麼令人生畏:顏色逐漸變成青瘀,身體膨脹腐爛,一塊塊化為膿水,然後蛆蟲從腐血中爬出,時間長了便成一堆白骨,再經過長年的風化,一切都將蕩然無存。一個生命不論她生前多麼風光,最後的結局皆是如此。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現前的絢麗一刻,要把時間拉長,觀想一個人一生的整個過程,把整個過程連起來觀察思考,再熾熱的欲念也會變得索然無味。




所以我們不應該被世間的愚痴粉飾所蒙騙,隨順世間的矯揉粉飾永遠也見不到真實面目,不應躲避而應面對真實的情景。




看見美女,你動心嗎?




——轉載——




眼前這個美人,她是如此的美麗,以至於我控制不了內心的貪欲,我為她意亂情迷,憂傷、熱惱、哀愁、耽戀,自從見到她後,內心難以安寧。美女人見人愛,貪欲不知從何而來?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貪心從哪裡來?最後又去了哪裡?




看著這個美人,從她的右眼開始,逐漸解剖:首先撕下表皮,割下身肉,再將骨骼節節分開,掏出內髒、各種不淨物等,在長長的案板上,從左至右一堆堆擺放。比如,頭發、體毛是一堆,手腳、指甲是一堆,三十二顆牙是一堆,全身的表皮為一堆,骨骼是一堆,這樣一堆堆地擺放。每一種解剖下來的不淨物清清楚楚地擺放在你眼前。




然後對每一種不淨物都漸次分解,越分越細,一直分到極微塵為止。




《清淨道論》中說:此身是三百多根骨頭的骨聚,一百八十個關節的結合,九百腱的連結,九百塊肉所塗,濕人皮所包,外面是表皮所遮,無數大小的孔隙猶如油壺般,上下不斷地漏流不淨物,這是蟲聚的寄生處、種種疾病的住處、一切苦法的根據地。九個瘡口就像潰破的老膿疤一樣常流不淨,眼出眼屎,兩耳孔出耳垢,兩鼻孔出鼻涕,口裡出唾液、痰、血,兩個下門出大小便,九萬九千個毛孔出不淨汗水……。




這個看似美麗、令我神魂顛倒的女人,事實上不過是一堆不淨物的積聚,我到底貪愛她的哪一部分呢?是她的頭發、體毛、指甲、牙齒、塵垢、皮膚、肉、骨骼、筋、脈、心髒、膽、肝、肺、大腸、小腸、生藏、熟藏、肚、胃、脾、腎藏、膿、血、熱痰、脂肪、膏、肌、骨髓、腦、膜、鼻涕、唾液、眼淚、汗液、屎、尿等等的那一部分呢?




按上面的方法如實反復地觀照,一旦透徹認識身體不淨的自性,貪心就自然而然止息了。




《大毗婆沙論》中有一則故事:佛世時,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結婚那天,請了許多婆羅門參加婚禮。早晨太陽還沒有升起時,佛對阿難說:“現在你隨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時,那些婆羅門遠遠見佛來了,就說:“今天是因儒童結婚的日子,瞿曇他來干什麼呢?”佛陀以天耳遠遠聽到後,便對阿難說:“你去婆羅門那裡,對他們說:‘三界大師,吉祥中最,汝不欲見,吉事豈成?’”阿難將佛的話轉告婆羅門,又說:“因儒童今天決定要隨佛出家,看你們誰有辦法障礙此事。”那些婆羅門聽了,拍掌大笑說:“瞿曇這人真奇怪,今天人家要結婚,怎麼可能跟你出家呢?”其中一位婆羅門說:“瞿曇的預言很靈,這是有可能的。”這些婆羅門說:“我們婆羅門這麼多,大家圍繞因儒童三圈,看他有什麼辦法讓因儒童出家。”不久太陽出來了,因因儒童崇拜太陽,他立即上房禮拜太陽,磕了幾個頭之後,只見從太陽那邊來了一個人,穿著鹿皮衣,身上掛著金繩子,手裡拿著金手杖,從空中飄然而落。因儒童趕緊擺好座位,請他入座,這些婆羅門看了,驚訝地說:因儒童真是大福之人,竟能感招大梵天王參加他的婚禮。因儒童以為來者是大梵天王,便很恭敬地向天王磕頭。大梵天王說:“今天你辦什麼大事,聲音這麼雜,這麼熱鬧?” 因儒童臉便紅了起來,他說:“這是我們人世間的事,我今天結婚。” 大梵天王說:“原來是結婚,那你怎麼操辦這件事呢?” 因儒童答:“我預備了三萬兩黃金,其中一萬兩請婆羅門吃飯,另外一萬兩准備送給這些婆羅門,剩下的一萬兩要送給我的未婚妻。”大梵天王說:“你請婆羅門吃飯,又送他們黃金,還是有功德。你送給未婚妻一萬兩黃金,是要買她嗎?” 因儒童想了一下說:“是這個意思。” 梵天王又問:“用這麼多錢買未婚妻,她能值那麼多錢嗎?”因儒童這時沉默不語。大梵天王說:“你的未婚妻吐的一口痰,能值多少錢?”因儒童說:“不值錢。” “她剪下來的指甲值多少錢?” “這也不值錢。”“她剪下來的頭發值多少錢?”“也不值錢。”“如果她出汗,這汗能值多少錢?或者,她流的鼻涕能值多少錢?她的牙齒值多少錢?血淋淋的心髒值多少錢?”這樣說了三十六種不淨物,越說越污穢,一個也不值錢。說到這裡時,因儒童就沒有貪欲了。因儒童在迦葉佛時代曾出家做過比丘,當時人壽二萬歲,他對界差別觀修了一萬年。因為過去修行的善根,所以經大梵天王一問,他往昔熏習界差別觀的善根立即現行,當下就消除了貪欲。他再仔細看大梵天王,發現原來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佛坐在那裡,身放大光明,並且為他宣說苦集滅道四諦,因儒童當即證得三果阿那含,隨佛起身乘空而去。這公案也啟發我們,如果對某人的身體生起貪欲,可以反問自己:我是愛他的頭發?還是愛他的牙齒?愛他的血肉?我愛他的五髒六腑嗎?愛他的骨架嗎?愛他的屎尿嗎?這樣觀清楚身體各個部分的形相,就可以壓住貪心。或者想:她的秀發,一絲絲放在可口的飯菜中,自己願不願意吃;拔下她潔白的牙齒,放入茶杯中,自己願不願喝這杯茶;血淋淋的心髒掏出來,自己願不願用手接觸;皮膚撕下來掛在牆上,願不願用眼睛看;大小腸掏出來,願不願用鼻子嗅。這樣思惟非常有幫助。




黃念祖:愛情屬於欲,並不神聖;學佛人怎麼選擇伴侶




人生三大問題裡,有個婚姻問題。外國人往往頌揚愛情,把愛情看得很神聖。其實說穿了之後,愛情屬於欲,並不神聖。愛是愛欲,情是情欲,總之和欲緊密相連。




欲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主要兩種:食欲、色欲。吃東西,什麼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所以,“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這個上頭的時候,吃東西也不知道什麼味兒。這個味兒哪去了?因為沒有食欲呀!自然不覺得有味兒了。“子在齊聞韶”,孔子在齊國聽到了演奏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在三個月裡頭,吃肉不知道肉什麼味兒。亡室蕭秾華在重慶的時候,我的朋友齊居士告訴她,吃肉時用觀想的法子,觀想肉變成一朵蓮花,然後咽下去,她按這法子,試了一陣之後說:“我吃的肉一點味也沒有了。”可見味兒是由於你的食欲所產生的。所以,你的心不在這上頭,就沒有味兒了。




外國人很明白這個道理,請客宴會,總要自誇,今天,菜如何珍貴講究,廚師多麼高明難得,誇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欲。主人要自己介紹、宣揚,引起大家食欲,讓賓客覺得好吃。




愛情不離色欲,色欲也是如此,都是從欲上出發,並不神聖。




《楞嚴經》就說:“汝愛我心”,你愛我思慕之心,“我憐汝色”,我就喜歡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緣”,就是因為這個因緣,經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纏縛。你喜歡我的心,我喜歡你的容色,互相愛戀,常在纏縛。這種情,是以欲為本,互相捆綁起來。




當然在家就有夫婦之道,這也是人生的一個因緣,大家也應該隨緣。有在家人提出要絕欲的問題,我反問說:“您夫人同意嗎?”所以應該注意家庭的和諧。




因此,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有很正確的標准,以人品為第一,其余的條件都在其次。




第一,希望對方是個明白人,俗語說:“願意跟明白人打架,不願意跟糊塗人說話。”




第二要良善,有很良善的心,不願意害人,不願意損人利己,有很良善的心。




第三是誠實,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術。




第四是正派,作風正派,男女關系上也很正派。




這樣的人就很好,是上選。其他的條件都可以降低,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十全十美是聖人了;現在找個賢人都不容易。




我們婚姻、家庭問題解決得好,對於修特有極大便利。建設一個佛化的家庭,對於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兒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過於兒女都不信佛。現在你們還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臨終,你兒女信佛和你兒女不信佛,這個差別就太大了。他幫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後腿,你就往生不了。現在一般說起來,這個時候還是需要有人幫助一下,完全能夠生死自由,不需要幫助,這種人不是很多,就是你有這個力量,有人幫一下還是好嘛!可以增上呀!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別人往往靠不上。




所以在交朋友,結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




我們應當慎重,也應祈禱,靠佛力。所以,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眼睛,所以要不斷地擦亮自己的眼睛。對於一個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後判斷,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關鍵是寧缺毋濫,有的人很善於討人喜歡,獻殷勤,很伶俐,很聰明。而實際上,往往跟我們所要求的主要問題:明白、良善、誠實、正派是不相容的。




我們在身在家,心可以出家。打個譬喻,好比蓮花在污泥裡一樣,蓮花就長在泥裡頭,所以在家人不能離開社會與家庭,就是這堆泥,藕就在泥裡生長,要離開這些泥,就把花掐下來了,也就不會結蓮蓬了。所以就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會,也就是世間。




可是,若總在泥裡,還能開花結果嗎?有什麼出頭之日?所以花與葉都要發出來,發出來不但離開了泥,而且離開了水。




所以我們應該這樣體會,這個家庭是一堆泥,你離不開這堆泥。我們的目的不但要出泥,而且要出水。長到虛空中,才能開花結果,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比喻。這就是心出家。




找一個跟你道念相同,觀點一致成為善友。組織個家庭不簡單,大家都說這是一輩子的事,我說不是,沾上了而後成了惡緣,生生世世牽扯你,不是一世的問題。這個可要慎重了。




-------節錄自夢參老法師《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選自百度空間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修學的功德從哪裡漏失了~~悟顯法師 開示


念完佛,口業很善。無量壽經上講:「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是善護我們身口意三業,明明念佛具足功德,那為何無量壽經卻說要先「善護口業」?就十惡業來看,眾生的口業有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我們觀察到:妄語是現代人很容易就犯到的,幾乎每個人都會有意無意的打妄語,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無論是什麼樣目的。說妄語一定有它的罪報,無論是欺騙他人,或是欺騙三寶,若是欺騙三寶那他的業報就更重了。不要以為說一點小謊、打點小妄語沒有什麼關係。你打了一次就還會再打第二次,還會打第三次,你說了一次謊你就要再說另外一次謊來圓你之前說的謊,愈騙愈多,愈說愈離譜,愈來愈嚴重,這個果報將來都在拔舌地獄或是耕舌地獄。


去看看地藏經就清楚了,所以,為什麼說「念佛」功德會漏掉!就是從口業去漏的,這地方漏得最多。我們的身可以用戒律、律儀來調伏。意念要是有警覺性,你可以覺察得到,但是這張嘴一不小心就會說謊話,無論謊話是大是小,在事相上都有它果報的輕重差別,但是在理體上來看,無論謊話是大還是小的它都算是重業,為什麼?因為你一旦動念,那你要出輪迴就很困難,所以經上講:若不斷妄語,想要出三界,那是不可能!去看看楞嚴經中講「妄語」這部分。


綺語就是一般講巴結、討好人的話,但終究也是為了達到自私自利的目的啊,多半都是這樣,還有的人很喜歡顯示自己的功名財富,說自己與誰有什麼關係,又有什麼樣特殊的往來,心中想透過炫耀讓自己得到特殊待遇,喜歡講這些也算是綺語。總認為自己很特別,跟人家不一樣,所以要說這些話來讓對方來恭敬你,就是經典上講的「求彼恭敬」,這在沙彌律儀也都有講到:「故作禪相求彼恭敬」或「誇耀己能」誇耀自己有多厲害,這都是綺語。


所以大家去反省看看,是不是有意無意就會講到這種話?如果有就要趕快懺悔,不然你念佛的功德都從這裡漏掉。阿彌陀佛為什麼叫做無量覺,「無量覺」就是怕你一念迷,一念不覺那些功德就漏掉。所以禪宗祖師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起念要趕快覺悟。 至於兩舌,會有兩舌就是我相太重,常常想要講講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聞,把這裡的事情搬過去講,那裏的事情搬過來講,在家居士、甚至出家人,在佛門到這個道場說那個道場的是非,到那個道場說這個道場或法師的是非,在同修之間、親戚朋友之間說是說非造口業,那他是不是故意的呢?當然不會是故意的,多數不是有意的,但也有少數一些是故意的。無意的一樣不可以,故意就更不行了,無意犯的話是感愚癡的果報,為什麼是愚癡報?因為不能覺察而造業,不要以為「不知者無罪」不是的!不知者得的是愚癡報,因為自己在做什麼都不曉得,不能覺察是愚癡。


所以有時候貪瞋癡會夾雜在身口意三業的行為造作裡面,貪念或是瞋念刻意從口裡起發,發起的相狀是兩舌,所以不要講人家的是非。來道場好好念佛、聽經用功。不要講家裡的事或別人家裡的事,甚至別說其他道場的事,或別的道場的法師又如何。佛門有句話說:「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僧讚僧」:僧團不是只有指出家人,在家人也是!「僧」翻作中文叫「和合」,來道場的四眾弟子要能和睦,佛門的四眾弟子能和睦,整個佛門是個大僧團。不是哪個道場算一個僧團,整個佛門是個大僧團。


要讓佛法興旺,就不要講道場的是非,不要刻意去講,當然也不要無意去講,無意的說出來,這都算兩舌。 「惡口」:現代人學佛了應該不會說髒話。但說一些因自己瞋恨而挖苦人的話,說些使人生瞋恨、難受的話也是惡口。這都是被禁止的,尤其是學佛人學經典有一點點小智慧,小辯才,就喜歡到處批評,這個道場如法,那個道場不如法,法師如何如何,那位比丘如何如何,這就是惡口。


在這裡沒有去注意,你的功德會從這裡流失掉,那麼這算不算是智慧呢?這個不算,只是學佛有一點點小小的感應,一點小小的智慧但不是究竟的,因為這智慧沒斷了你的惡口。你不曉得講這話會影響大眾和合,所以學佛的人要注意不要去挖苦人家,不要惡口去傷人。


這是簡單講這四條口業,過患無窮。佛號念不好,要想想是不是從這四條漏掉?是否心還是散亂?還是我相很重?所以念佛的功德守不住,你的功德法財積聚不住,這功德法財要讓他增長,不然哪天無常境界現前,你才發現你的功德庫房裡甚麼沒有!現在說的:功德簿上沒有功德,那就要去輪迴,會下三惡道!所以這問題相當嚴重,一定要重視! 善護我們的口業,不要讓它隨便造業,這樣功德才能守得住,念佛才是修無漏業!不然功德都從嘴巴漏掉。


關於口業還有:口腹之欲,貪吃、貪口味、吃葷腥的、吃葷腥的人又間接犯到殺生戒,這都是間接損害我們的道業,所以要注意!所牽涉的層面很深很廣,我們講的只是事相上的、若還講到理體上、講到心性上的層面開展出來,一法普攝一切諸法,所以犯一妄語戒即是犯一切戒,大乘是這樣看的,大乘在守戒律上,重事相上也重心地上,事相上要講求開遮持犯的智慧,但沒事不要自己亂開緣,別想說我打個小妄語沒關係,菩薩戒裡講到:菩薩犯有小過即心懷恐懼,何況是凡夫。所以不要想說:我有智慧,我來開個緣!這個是錯誤的。學守戒要先從不犯「妄語戒」開始做起。


 


http://tw.myblog.yahoo.com/jw%21oIxQ1_KTHQPoOijUOfB0rQ--/article?mid=931&prev=932&next=-1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戒十善不可少~悟顯法師


學佛無論是在什麼環境裡面,心都要保持著佛號,不要間斷,除了不間斷,佛號還要精、純,不要有妄想夾雜,然後具足信願心,這樣就是真正的做到精進,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若懷疑,「願」就喪失掉了。先是不要間斷,再來是要求念佛的品質,這兩樣都有了,再來就要發願求生淨土,不然我們念佛,縱然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不亂,你都沒有辦法到極樂世界去。事一心,雖然是斷除了見思煩惱,可是還有塵沙跟無明沒破,還是苦。念到了理一心不亂,無明也破了一品,總還是不如到極樂世界去親近如來的殊勝。所以在念佛的當中,要有「願生西方淨土中」的心,你的佛號就是從你對淨土的信願而發出來的,要去想一想,我們念佛到底是不是真信切願而念?是不是為了要求生淨土而念?是不是為了要斷除煩惱而念?確認了,這才做到了不懷疑,你的每一句佛號都念得很懇切,臨終之時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佛及聖眾就來迎接你了,這時的境界是如入禪定,心念不亂,實際上念佛臨終的境界,比你得禪定還要殊勝。我們講定功最好的---非想非非想處天,能定八萬大劫,可是時間到了,還得墮落,他真能夠八萬大劫心不動亂;四禪八定得到的是第八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壽命有八萬大劫。


念佛是甚深的禪定,佛在經上講:「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所以比世間的禪定來得殊勝,也許你感覺不到心已定下來,但是你就這樣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的念著念著,一切時、一切處都如是,念到你證無生法忍自己都不知道,這叫做默契。真正成就的人,心不隨境轉,六根不隨妄念轉,不是坐在那裡、定在那邊幾個月、幾年不出定,那還不是真正的功夫、不是真正的大乘定。


真正的功夫,在一切時、一切處,心都不亂。除了念佛還要加「持戒」,大家把這個都忽略了,持戒最基本的---持五戒,大家一聽到持戒就害怕,心想:我不要學了,受個三皈就好,就開始引用印光大師的文鈔,說祖師叫我們不要受戒,印光大師ㄧ輩子不勸人受戒。他不勸人受,不是說不用受,受戒要自己發心,勸也沒有用。所以大師有智慧,讓你能自己發心、自己受持,他不勸人,他告訴你戒律的重要性、告訴你持戒的好處,讓你自己發心,所以他不勸,不是祖師大德不重視,相反地,歷代祖師大德都重視,尤其是五戒,因為五戒是三世諸佛的通戒,是最根本的,再不學那就不行了。


況且五戒你守得好,是正常,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條。這五條可以幫助我們成就無上菩提,不要把戒律看成約束,就好像小嬰兒,要把他放在娃娃車裡面,娃娃車的護欄就像戒律,是為了保護他,不讓他受傷、不讓他摔倒,那麼小的小孩,身體各方面的發展都還沒完全成熟,怎可不保護?因為初學功夫不夠、道力不足,我們現前的道力就像小嬰兒一樣,外面的境界大風大浪,如果沒有五戒、沒有菩薩戒來保護我們,我們會很慘、很糟糕。所以要了解,守「五戒」不是在約束而是在增進,讓我們的心更清淨,讓我們的佛號念得更純、更好。現代的念佛人就是因五戒沒有持守好,所以佛號沒有辦法念好。有些念佛人心想阿彌陀佛很慈悲,一定會接引,所以敢照樣起殺心,照樣不與取,不與取就是: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想盡辦法逢迎巴結,或是用妄語、種種的手段,包括得到錢財、名利,這都是偷盜。


偷盜不是強盜,大家都不會當強盜,可是會有自己想要貪取的東西,這就很微細。所謂邪淫,就是心著色相,男女都一樣,著什麼色呢?這世間不是只有男貪女、女貪男,連買東西、用東西要求質感、要求這些花樣,這都是心執著、心在散亂、放逸,這是邪淫。當然對東西品質可以要求,重點是要「用而不著」,要怎麼用而不著?這四個字不容易做到。


所以五戒裡有大學問。在事相上,不殺生是指一切有命的不得捕殺,殺人的罪最重,殺其他的動物在事相上還沒有那麼重。但實際上罪都一樣重,因為眾生平等本來成佛,殺害眾生就是殺佛。偷盜是不與而取,不是我們的東西,連看都不要去看,非經過人家的同意不要去拿、不要去動。最後一條是不飲酒,雖然說是遮戒,勸你們還是不要喝,雖說喝了不亂不算犯,但有幾個人喝了不會亂?所以不要喝!這是從事相上講。廣而開之,一切會令人心昏亂的,都不要接觸、不要喝、不要吃,這是第五條「不飲酒」。


所以要了解戒律,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可以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不再輪迴,可以讓我們獲得無量功德、無量福報。你要修福報功德要這樣修。


當然是有一點福德,可是如果不守戒、不念佛,很快就會報掉,而且還會不知不覺增長罪業。要是能持戒、念佛,這是真正跟隨你永遠不會消滅的功德,所以一定要注重念佛、持戒,不要放逸。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慧律法師《說僧尼是非過惡犯無量重罪



時常會聽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會人士,喜歡評論出家人的對錯是非,不守規矩不持戒律等等,其實出家比丘、比丘尼都不可以說僧過惡,何況在家人呢?因為說僧過惡,就是談論是非,造作口業,惡口妄語,同時也是毀謗三寶,毀謗三寶者,罪過比破殺、盜、淫、妄、酒五戒的罪還要重!什麼叫毀謗三寶、說僧過惡呢?我們信佛的人,切記不要犯這種的罪過——就是專門說三寶的過錯,說佛教不好,說佛法不好,說僧人不好。


 


佛陀在世的時候,就不允許任何人造口業、毀謗出家僧眾,若說僧尼過惡,其人即違犯無量重罪。這是佛說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難道你還不信嗎?


 


如是比丘雖非法器,而剃除須發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聖賢;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所以依佛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我尚不許轉輪聖王諸大臣等,說出家僧尼的過惡。


 


如是破戒惡行比丘,一切白衣皆應守護,恭敬供養;佛陀終不允 許在家 居士,輕視、呵斥、辱罵出家人。


 


僧尼雖破禁戒,行諸惡行,而為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作善知識,示導無量功德伏藏。就是說這個法師現僧相,就等於是佛相,是三寶相。他代表了正法,他就算沒有修行,就算破了禁戒,行種種的惡行,一切的天、龍、人、非人等都必須要恭敬禮拜、供養。因為他就是善知識,能夠示導無量功德伏藏。這個伏藏就是埋藏在地中的一個寶物,比喻眾生本具的佛性。譬如說貧女不知道自己家裡有伏藏,等到有智慧的人告訴她,你家裡本來就有很多的金銀財寶,你把它挖掘出來,你不就變成很富有的人嗎?這個貧女子聽有智慧的人的開導,就把它挖出來變成富家女了。


 


記住!外道永遠沒有辦法超越三界,無量億劫絕對沒有辦法離苦得樂。為什麼?知見錯誤!沒有依佛的知見修行,永遠在三界裡面打轉。最差、最差的比丘,他現了僧相,了解無常、緣起,乃至於大乘佛教,念佛、參禪、拜懺、打水陸,都種下無量的善根,種下未來得度的因緣。所以說最差的比丘、比丘尼,現僧相的沙彌、沙彌尼(除非他知見錯誤)都比世間的人,包括一切的外道都強得太多。就是造業下地獄了,經過一劫或多劫,他依然能夠轉生人道,聽聞佛法,然後經過修行,就可以得到解脫。因為他在今生種下了無量無邊的善根因緣。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瞻博迦華是一種很香的花,就算枯萎了、爛壞了,也絕對比其他的花香。世尊曾說頌曰:


 


博迦華雖委悴,而尚勝彼諸余華。


破戒惡行諸比丘,猶勝一切外道眾。


 


出家僧人是三寶之一,堪稱是寶,既然是寶,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寶。譬如珠寶玉器,即使壞了,你能說它就不是寶了嗎?黃金壞了、碎了難道就不是黃金了嗎?又如瓦礫,即使再完整的瓦礫,它也稱不上是黃金珠寶,只能是一塊完整的瓦礫而已!破戒惡行的諸比丘,也依然是寶,絕對不是瓦礫!他的功德勝行也絕對勝過一切的外道。外道沒有緣起法,外道沒有空慧的思想,他怎麼解脫呢?!我在這裡說些,不是提倡比丘作惡犯戒,也不是包藏僧人的罪行,而是旨在提醒出家僧侶、在家菩薩要警防口業,不要因為別人錯誤了,自己也去錯誤,別人破戒了,自己也去破戒。須知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他要造業他得果報,你要毀謗僧人,你就要下地獄!破戒作惡那是他的事,謗僧受報那就是你的事。在家信眾說比丘過惡,犯大重罪,必受惡報;身為出家僧眾,說比丘過惡,也是同樣犯大重罪。因此,佛陀為了避免緇素造口業,特別教戒僧眾,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說比丘過惡。


 


如人惡心出佛身血、毀壞塔壞寺等,其罪雖是極為深重,但是尚不及說僧眾過惡的無間重罪。所以《戒經》說:寧可毀塔壞寺,不說他比丘粗惡罪。古人也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也說:為大護佛法故,如向白衣(在家信眾)說比丘罪惡,則前人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此罪極重),也不向未受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惡,則破法身。說僧尼是非、過惡的人,其罪超過毀壞佛塔佛像的重罪!為什麼這樣呢?因世間如無僧人,便無佛法,有話說:佛法弘揚本在僧嘛,所以講僧人的過失會使信眾遠離三寶。


 


毀謗三寶、說僧過惡者,死墮阿鼻地獄,受大苦報,無解脫之期。《謗佛經》雲:佛陀告訴不畏行菩薩說:“……爾時彼長者子,說彼比丘毀破淨戒,彼(長者子)惡業報,九十千年墮大地獄;於五百世,雖生人中,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於六百世,生盲無舌……


 


外道俗人是沒有資格舉發、談論僧人的過惡。佛告尊者優波離言: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芻(比丘)罪,舉就是舉發。我絕對不允許外道、世俗人舉比丘的罪。世俗人沒有智慧,只是憑藉自己的觀念,所以他怎麼夠資格來舉比丘的夠資格來舉比丘的罪呢?他看的只是外相,沒有看到真正的內涵。


 


我們凡夫的見解,有的時候會錯誤的,聖人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謂初地的菩薩,就不知二地菩薩的境界;十地菩薩,就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初果阿羅漢,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羅漢的境界。許多僧人看上去瘋瘋顛顛,但實際上是外濁內清,是菩薩示現,是教化眾生的。說到這裡,我想起兩個典型的例子:在中國梁武帝時,有一位志公禪師,他天天要吃兩只鴿子。廚子想這鴿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只鴿子的翅膀吃。志公禪師吃完了這兩只鴿子,就說:你為什麼偷我的鴿子吃?他說:沒有啊!”“沒有?你看一看!志公禪師把口一張,從口裡吐出兩只鴿子,一只就飛了,另外一只沒有翅膀。如果你沒有吃,這只翅膀怎麼會沒有呢?一樣吃鴿子,志公禪師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鴿子吃到肚子裡頭,又可以變成活的吐出來;而這個廚子就沒有這種本事,吃了就是吃了。志公禪師這種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又有濟公禪師,那時候他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這和尚怎麼樣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燒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個醉和尚。實際上他醉了,可是他卻到處去教化眾生。有一次造佛像,這佛像要鋪金,他告訴方丈和尚:這佛像我來鋪,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鋪金。方丈和尚說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鋪,後來當家和尚就說:你要鋪這佛像的金,這麼久了,你也不鋪。他說:好,我就來鋪。這天晚間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覺了,就跑到那佛像前,從口裡就吐金,往佛像鋪。


 


正在吐著,像各部份都鋪得差不多,只有頭頂上還有個地方沒有鋪時,當家和尚聽見他在裏邊,口裡往佛像吐痰的聲音,就進來了,說:你怎麼這個樣子,你口裡黏痰怎麼往佛像吐呢?他就說: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鋪好了,就剩頭上還有一點沒有鋪好,所以又找另外鋪金的匠人來鋪,但是所鋪的金,就沒有他吐的金子那麼好,所以羅漢的境界不可思議的。


 


有些禪師是酒肉穿腸過,用世俗人的眼光來看,就是說這些禪師是不稱職的和尚,也是破戒的比丘。豈不知道他們是菩薩轉世,他是示現給眾生看的,他可以吃進去死的,吐出來活的,有誰知道他吃肉也是在度終生呢?有些僧人也可能是菩薩,也許是羅漢示現,但憑我們的凡夫肉眼,豈能分辨識破他的本來面目呢?所以不可妄加評論,隨意毀謗。在此也提醒大家,如果自己不是羅漢,不是菩薩,千萬不要向他們學習,因為我們是業障凡夫,他們是應機施教,應何因緣得度,而現何身。他們喝酒吃肉都是在度眾生,而我們喝酒吃肉,就是造業,所以不能拿我們來和他們比,萬萬不能!


 


佛陀尚不許諸苾芻僧不依于法,率而呵舉破戒苾芻,何況驅擯?


 


……率就是輕率的樣子,草草率率,毫無根據。舉就是糾正。驅就是逼迫或者是排除,擯叫做排斥。


 


佛也絕對不允許這些比丘僧團不如法,草草率率就糾正某某人比丘、某某法師,何況棄摒他?!


 


要舉比丘的罪要如法,要有見聞疑,還要如法的求證,還要必須在比丘的僧伽裡面。你看要舉比丘的罪要多麼繁瑣的手續。約束在時空的架構上,一定必須在比丘僧團內,其他人不夠資格的。


 


修學佛法,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的欲心、妄心、貪心和燥心,看不貫別人那就證明你的修養不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管他如何不好,一但佛性顯現,就會徹底覺悟。在還沒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時候,不要生出一種毀謗三寶的心,不要說僧過惡。他明明就是有過,也不要講他,為什麼?你知道他有過,你自己往好的做,這就對了。不要好像照像機,盡給人家照像,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也沒有照一照。不要拿一面鏡子老在別人身上照來照去,應該學習和發揚別人的優點,不要看別人的缺點,印光大師說: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只管自家,不管人家……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在家學佛,當修戒、定、慧三學,熄滅貪、嗔、痴三毒,守護身、口、意三業。不可對僧尼三寶妄加毀謗,要靜坐細思自己過!說僧過惡,犯大重罪,望有緣同修、護法檀越反省三思!阿彌陀佛!


 


 


http://tw.myblog.yahoo.com/jw!Xi3IJDyBGBInedcCNE.xyLg-/article?mid=8386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並不是因為咒沒有靈驗,而是你不守規矩




摘自:天地靈文楞嚴咒
作者:宣化上人

沒有功德卻要持咒支配護法,只有增加自己的罪業

《楞嚴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門,我們學得一句,明白一句的力量,便要照著去實行。但也不是聽說法有大靈感妙用及力量,就去用它。你用法,但不持戒,好像一般人什麼都不懂,隨便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而在緊要關頭時念五大心咒,這是污衊法;沒有功德,卻要支配鬼神及護法,那只有增加自己的罪業,自己會遭受飛災橫禍之事。

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沒有功力

所以修法的人所先要首持戒律,要注重德行,首先要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你道德不夠,就像假傳聖旨,冒充國王,這是行不通的。現在人只注重唸咒靈驗有效力,但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沒有功力。

不好好守規矩,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發生

所以學《楞嚴咒》法,所行必須要正,存心要正,不打不清淨的妄想,不做不清淨的事,要念茲在茲修清淨的行門。如果一方面修《楞嚴咒》法門,一方面不好好守規矩,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發生,這一點大家必須明白。

佛菩薩是慈悲的,護法都是有很大的脾氣

若是你不存正念,不行正行,便會令金剛藏菩薩不佩服你,不保護你,佛菩薩是慈悲的,祂不會損害眾生,不會瞋害人;可是所有的侍從,一切的護法、天龍、鬼神,都是有很大的脾氣。這種惡鬼、惡神,他見到你這修道持咒的人有過錯了,他就會給你一點災害,或者令你不自在,令你有很大的麻煩,你便會發生種種災難,受種種的果報,這是絲毫不可以開玩笑的。所以必須齋戒沐浴,要心裡也清淨,不打污染的念頭;身上也清淨,不行污染的法門,時時刻刻要保持清淨,不可以有絲毫不規矩的行為。

持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

誦持《楞嚴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誦《楞嚴咒》一遍,就等於幾萬萬盎司的黃金那麼有價值,不過不能用貪心來誦持。若能持戒律,無嫉妒障礙,無貪嗔癡,那麼誦持《楞嚴咒》就有大感應、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規矩的行為,修這個法便沒有大的感應力量。

並不是因為咒沒有靈驗,而是你不守規矩

並不是因為咒沒有靈驗,而是你不守規矩,護法善神離得你遠遠的,有什麼事情他也不管。所以凡是誦持《楞嚴咒》的人,不要有一種詭譎的心,不要有一種盡造罪業的行為。任何時候都要正大光明,只知利他,不知利己,存菩薩心腸,存菩薩行門。

持咒要存大公無私的心,便能很快成就

修《楞嚴法》是很靈感的,但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要沒有自私心,其次要沒有自利心,要存大公無私的心,要存至中不偏的心,要存捨己為人的心,要存普渡一切眾生的心。有以上所說這樣的心,便能很快成就。

身、口、意三業清淨,才可以相應

各位要注意,你一定要守五戒,奉行十善,這是最低限度要遵守的規則。修這個法不守規矩是不行的,不守戒律,或心裡盡打污染的妄想,不單修法沒有感應,沒有成就,而且還會有奇禍。所以修楞嚴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要身、口、意三業清淨,才可以相應。不可以隨隨便便講是講非,挑撥離間,或令大家在道場住得不安樂。你一定要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不可以盡給旁人洗衣服,要好好把自己照顧一下,迴光返照。

每一句咒文,有每一句的效力

《楞嚴咒》是靈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嚴咒》怎麼沒有效驗?」不管有沒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鍛煉就有功夫,不可說不鍛煉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間斷,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時間久了就生懈怠,對《楞嚴咒》不再有興趣。

讀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學問,修行亦復如是

這不是說你一念,就見到什麼功效,就見、不見什麼功效,你也要天天受持讀誦。這必須要日久功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就有感應的。就好像讀書要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學問,修行亦復如是。持誦這個咒,你要念茲在茲的,時時刻刻都誦持這個咒,不要間斷,也就像穿衣、吃飯、睡覺那樣要緊,一天都不可以少的。不管它有什麼功效,你天天受持讀誦,時間久了就有基礎,自然就有它的功用。

誦咒想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就不要心裡總打妄想

你想成就妙行,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你不要心裡總打妄想,想入非非,總是妙想天開。你誦咒若間斷了,你三昧就不會成就的。修習楞嚴法門要拿出真心、誠心來修習。什麼叫真心

什麼叫真心?就是為修持《楞嚴咒》,把時間也忘了,空間也沒有了,是日、是夜都不知道,吃飯、沒吃飯也不知道,睡覺沒睡覺也不知道。什麼都忘了,什麼都沒有了,一念像無量劫那麼長,無量劫又為一念。要有這種精神,吃飯、睡覺什麼都忘了,只一心來修行《楞嚴咒》,一定成就三昧的。不能這樣,就談不到真正修楞嚴法門,不只修楞嚴法是如此,修其他的法門都要如此,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渴不知渴,餓不知餓。說:「那不是變成最愚癡的人了嗎?」就是要如此,這才叫: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

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持咒三昧

《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你若能學到愚癡到這個樣子,無論你修什麼法門,都能得到三昧,都會有所成就的。就是因為你沒能愚癡,沒能真正進入三昧的境界,所以修來修去也不相應。

修行好,自然有好的境界

你用功持誦《楞嚴咒》的時候,或者會夢見拜佛,或者夢見佛放光,或者夢見佛來摩頂,或者夢見佛和你講經說法,或者夢見菩薩、緣覺、聲聞、聖僧,或者天上的將軍,或者夢見自己騰身虛空,或者夢見會飛了,這都是好的境界;或者騎馬,或者渡江,種種祥瑞的光,或者有種種非常出奇的異相。

得到這些應驗應該要小心,更要發菩提心

假設得到這些應驗,你更應該很小心的,你要發菩提心,身、口、意三業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苦有誰憐



279期明覺 圖、文:法忍法師
2012-06-27




觀世音菩薩

有一次做開示的時候,跟信徒們講到有關佛弟子應如何在逆境中自強,我們反思一個問題﹕在面對災難、逆境、不如意時,若只會怨天尤人,祈求佛菩薩保佑,賜給財富、健康、好運的話,這算不上是一個具有正知正見的佛弟子;但是,我們如何可以訓練到自己變得冷靜自持、不為外境所牽動呢?在修行到「心不隨境轉」之前的這個過渡時期,我們心裡面有苦,又可以如何排遣呢?在這篇文章之中,我希望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在佛門中的修行經驗,希望可以令我們在煩惱之中,得到一個真正皈依處。


經驗分享


在我年紀很小很小的時候,還未知道什麼是慈悲的觀世音菩薩,每當遇上不如意的事情(最嚴重的就是給媽媽責打或責罵),因為怕激怒媽媽而令她再興問罪之師,我都只能心裡面苦,眉頭鎖起來,躲在被窩裡面自己飲泣。但自從聽師父講過「千處祈求千處應」的觀世音菩薩之後,當我心情低落之際,我都會想起觀世音菩薩慈悲的法相,甚或立即跑到香案前面,一直看著莊嚴的菩薩,心裡就一面跟菩薩訴苦似的,低落的心情或沮喪的感覺也會隨之而好轉。


另外,又好像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解決,不時有孤苦的感覺,但是因為心中常惦記著觀音菩薩,感覺菩薩與我一起,我便在重重挑戰之中,一一安然度過。所以,我總覺得自己就好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雖然是皮了一點,但是從小到大都是幸得觀世音菩薩在護佑著。在觀音菩薩那裡我可以找到休息之處,可以當一回小孩子,可以向她撒嬌。這是很大的解放。在解放一陣子之後,便可以重拾勇氣,一一面對外來的挑戰。回想這些心路歷程時,我現在還是很感恩!


就是因為一份感恩的心,所以我可以安然面對所遇到的挑戰。其實,我認為我們作為佛弟子的,雖然心中有菩薩但也不能依賴菩薩的保佑,而不明因果、不修福慧。反之,我們應從心中感謝菩薩,感恩菩薩在我這期生命之中出現,作為我們度迷之師。那麼,我們便可以一方面以諸佛、菩薩作為榜樣而好好修行,另一方面又可以「找」他們傾吐心事,而不怕他們瞧不起自己或將我們的隱私宣揚出去。


菩提路上的同修


再者,我會將觀世音菩薩視作菩提路上的同伴,這或許會讓人覺得我太高攀了菩薩。不過,我的意思不是說我能與菩薩「稱兄道弟」或「交朋結友」;我所指的是,當世人都不明白、不體諒我們的時候,諸佛、菩薩會知道我們的心意。而且,當我們為了「離苦得樂」而堅持的時候,菩薩是我們最好的依止,是我們最可靠的同修﹗就好像玄奘大師西行求法時的經歷一樣:


玄奘法師西出玉門關之後,所面對的就是一片戈壁沙漠,他早知西行求法一定是路途艱難;然而他的理想、宏願是是為了佛法,為了中土眾生可以得聞正法,因此告訴自己無論遇上怎樣的困難也要克服,堅定地踏上往西天求法的路程。在戈壁沙漠中,一望無際的都是黃沙,早晚的溫差很大,在白天的時候,他就好像在火爐中被燒炙,酷熱的空氣把人蒸得極為疲憊。但是,這些苦難都阻不了他前進的步伐,只是一步一聲「觀世音菩薩」,或是心中一直虔誦《般若心經》,一心與觀世音菩薩共同前行。我相信就是因為心中有菩薩同行,而且有菩薩般的慈愍心,故可以為了東土的眾生,而努力堅持下去。


感恩身邊的菩薩


在佛教的經論、歷史之中常有「不識菩薩」的故事出現,例如「文喜禪師不識文殊」:


 


一天文喜禪師,到五台山朝拜,到達五台山之前的一晚,他在山腳的一間茅屋留宿。這茅屋中住了一位老翁,文喜禪師就問老翁:「五台山內的道場內容如何?」老翁回答說:「龍蛇混雜,凡聖交參。」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文喜禪師起來,只見茅屋不見了,而見文殊菩薩騎著青毛獅子在空中。他自悔有眼而不識菩薩,空自錯過。1


 


我們有時候不只是有眼而不識菩薩,甚至有菩薩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都不自覺知﹗他們可能是我們的父母、師長、朋友、同修等等。以我的經驗來說,我十分感恩在我身邊的這些菩薩。記得有一次,我回台灣看我的依止師父,感覺很好,不只是因為又可以當回小孩子,可以在她面前撒撒嬌;而且,她在第一天晚上臨睡時,叫我翌日不要起來做早課,還說:「你回來,我是希望讓你可以好好休息的,因為回去香港又要忙了!」當下,我當然不是為了不用做早課而心存僥倖﹗我心裡是深深地感受到師父很疼我、關心我,我真的很感恩。而且,自此之後,每當我覺得勞累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這件事。因為我知道,在遠方有一個人並不關心我「飛得有多高」,而是關心我「飛得有多累」﹗我感恩在我這期生命之中,有這位菩薩的出現,使我在弘法的路上不只有導迷之師,還有心靈的依怙處。


 


最後,我很希望大家在得到菩薩護佑的同時,可以轉一下心念,在面對「怨親債主」時,我們應想:「我們與我們的冤家其實同是凡夫眾生,只是大家的業力、業報有點不一樣而已!」我們實在不應再好像以往那樣的「愛恨分明」了!因為一個人自己受苦的時候,都希望有人來扶持,但我們的苦明明是來自於我們過去所作的業因,現在受苦都只是為自己所做過的事而負責。而我們這些凡夫眾生在佛菩薩的眼中分明是「壞蛋」,但諸佛菩薩往往也能對我們心生憐愍,他們是憐愍我們這些惡人、「壞蛋」不識因果而造「障出世」的惡業之愚癡。我們為什麼不能也學學諸佛菩薩那種憐愍心呢?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娛樂是很低級的外道 ─ 益西彭措堪布





現在五花八門的娛樂節目組織者、引領者,實際是帶領大家玩樂的外道,叫做娛樂外道。除了玩得非常火熱之外,其它什麼實義也沒有。但是數以億計的人還崇拜如天王,這是很低級的外道,崇拜聲音、形體、動作、服飾等等,和某些古印度外道沒有兩樣。


《四百論釋》上講古代印度人怎樣加入婆羅門教。他們頭腦非常簡單,見婆羅門教作祭祀時,穿著乾淨整齊,唱頌的聲音悅耳動聽,就生起了崇拜之心,加入成為一名外教徒。現在的追星族,也是見到明星的舉止風度、服飾、髮型,看到他的舞蹈動作,聽到他的歌聲,就非常崇拜。


為什麼這些能讓人崇拜呢?問題就出在「受」上。現在人的貪欲很重,接觸到這些所貪的形象、語言、動作時,感覺很快樂。既然有快樂,當然喜歡、當然崇拜。這是極大的誤區。如果了知這是苦、是虛妄,決不會崇拜的。欲界眾生生來喜歡五欲六塵,所以現代外道們就製造種種聲、光、電、色及種種概念的假相,組成幾萬人聲勢浩大的場面,借著群體迷亂的力量,很快就把人「加持」到幻覺裡面。其實,台上的明星只是以分別心駕禦著肢體、發音器官,唱兩聲、扭兩下,說到底就這麼點意義,所以是最低等的外道。古代好多外道還壓制貪欲,還能做一些善法,好的能修到內心不動的境界,相比這些,現代娛樂外道就差勁多了,因為他們喜歡的只是一些煩惱境界。


頭腦簡單的人就喜歡耽著無意義的感覺。現在人思想幼稚,色聲香味觸法排列組合,產生一種迷幻的感覺,就覺得是非常好的東西,特別喜歡,興致勃勃。


偶像穿著奇裝異服,戴著墨鏡一出現,前呼後擁,跑步進入場地時,人們就瘋狂了,又是尖叫、又是哭喊。像這樣的現代外道聚會場面,比當年印度外道熱鬧多了、也愚蠢多了。


 


染污相續,種惡趣因


現代外道運用聲色、光影製造種種的幻相,灌輸到人們心裡,薰染多了,就致使意識錯亂,顛倒黑白、顛倒善惡。比如,把「為所欲為」當作「自由個性」,把「殘暴乖戾」當作「英勇果斷」,把「冷漠」當作「酷」,把「貪欲」當作「浪漫」。


 


舉例來說,有一首歌唱道:「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當河水不在流,當時間停住日月不分,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手……這是表達「愛到永遠」的意思,是希望貪愛能持續到永遠。這樣的見當然障礙解脫道,如果沉浸其中,就會顛倒迷亂,喪失理智。


一個學佛的人也喜歡這些、崇拜這些,見解是很成問題的,成了身在佛門、心在外道。佛法的特質是離欲清淨,皈依法的人怎麼能喜歡這些欲染呢?崇拜這些,連皈依戒都有問題,因為皈依的誓言是:「皈依佛,寧捨身命,終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法,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邪眾。」  


耽著感觀刺激,適應了那種波動頻率,有那樣的色、那樣的情節,才覺得舒服,這就障礙了清淨的正道,障礙了潔白的梵行。既然是追求感觀刺激,當然與離欲的正道不相合。修行人應不應該喜歡這些、追求這些,想一想就明白了。以前,好一些的外道都有遠離五欲的發心。如果我們還以獲得五欲為快樂、為享受,那比這些外道還低下。


這個地方很可怕,比如在中陰階段會出現種種境界,一般升到人天善趣,會聽到很美妙的音樂等等,都是寧靜、清明的境界。投生劣等家庭或者惡趣,就見到嘈雜、混亂的境界。現在問一問,如果我們習慣欣賞這些迷亂的影視、音樂,會種下什麼習氣呢?當然是惡趣習氣。以這種習氣在進入中陰時,一見到惡趣的光,就會很歡喜地往那邊奔去,結果就墮落了。現在的流行音樂大多是發洩煩惱。情情愛愛,不正是淫欲心的作用嗎?迪斯科、搖滾樂,燈光忽明忽暗,舞台上鬼影重重,不正是惡趣的景象嗎?穿著暴露的豔女款款而來,不正是地獄鐵柱山淫女的召喚嗎?對於這些耽著喜歡,不正是種下惡趣種子嗎?


好多人買票看演唱會,都是去找感覺的。幾萬個人聚在一起,音樂一放,人們就興奮了,認為這是激情。「情」,就是煩惱。「激情」,就是猛利的煩惱。(煩惱是初生起時就使心不寂靜的法。生了情,內心就不寂靜,不是煩惱嗎?)所以所謂「激情」,就是在因緣聚合下點燃了煩惱的烈火,讓煩惱肆意地現行真。一個人煽不起來,幾萬個人推波助瀾,如火如茶地燃燒在狂熱的分別中。在有聲有色的大場面中,偶像蹦蹦跳跳,或者歇斯底里,或者脈脈含情,帶領大家一起瘋狂。這樣彼此助長煩惱、增上染污的欲樂算是什麼安樂呢?煩惱增盛,只會毀滅自己而已。


現代人追求刺激的感覺,要讓心識處在快節奏當中,借助所緣境,盡情地瘋狂。這完全是在玩弄感覺,飽嘗一頓現實中得不到的快感大餐。很多人有這種嗜好,把生命意義完全建立在虛妄的感覺上。從佛法的角度看,這是非常無知、非常荒唐的表現。


真正能拯救人類的辦法,就是引導人們觀察五欲的過患和本質,否則無藥可救,只要看看全世界幾十億人都在電視機前迷亂,就知道這是欲界眾生的通病。沒有深刻地瞭解五欲的過患,有幾個人能不為五欲所轉呢?可見,不觀察享樂的本質,就無法止息逐取的衝動。


比如,二十多年前,彩電剛剛出現時,誰也無法擋住它的誘惑,色彩亮麗、圖像清晰的畫面給人很大的感官享受,人們幾乎個個都被它俘虜了。在碰到電視時,可以觀察到自己的眼睛很快就想往那邊看,這證明內心貪著五欲的習氣很強,一遇境界就馬上現行。如果內心沒有對治,百分之百會被五欲俘虜。


住在深山裡的修行人,沒有透徹地認識五欲的本質,也是很難過這一關的。一個學佛的人談起他在城市裡的感受:「好看,就是想看。開始還想用佛法觀照一下,但觀一兩下,就不再觀了,喜滋滋地看下去了。」所以,即使我們與世隔絕,我們心中的貪欲並沒有從根剷除。它潛伏在心裡,遇緣就會出現。一個凡人無非就是喜歡異性,喜歡好的色聲香味觸,坐輛好車子、住個好房子、看部好片子、聽首好曲子……。這些種子心裡都有,一遇境界就被牽走。


暫時覺得這些跟我沒關係。但只是暫時沒關係,一入紅塵就被這些團團包圍,天天接觸,能沒關係嗎?現在,關鍵要從根本上破除執著五欲為樂的顛倒心。以理觀察透徹了,內在潛伏的顛倒見就會一下子破掉一片。再繼續,又破掉一片。這樣真正破徹底了,才開始放下。我們一進入城市就被境界牽著走,不需半年,人就變質、退步,原因是內心沒有正見攝持,所以一碰境界,就把持不住、顛倒迷惑。這也不足為奇,本來欲界眾生就有貪欲種子、俱生就喜歡五欲,又從沒有在思想深處破除邪見。所以,所愛的境界一來,馬上就會逐取。


相反,正見上穩固了,任它世間快樂花樣百出,心裡也有定解:這只是純苦的事。由此就遮止了貪求。之所以還留戀、還想接觸、追求,都是因為沒有看透,樂執還存在於相續中。


要怎樣才能瓦解樂執呢?就是要如理思維,舍此沒有別的辦法。不然,憑什麼能從心裡瓦解樂執呢?這不是靠外在吃什麼藥、打什麼針能消除的。我們有追求的衝動,是因為我們沒看透有漏樂的真相。所以現在是引導你看清真相。從壞苦這部分來說,要從緣起上抉擇:受用有漏樂是帶來好處,還是壞處。所謂沒看清真相,就是誤認為這是真實安樂。所謂看清真相,就是明確認識了有漏樂必定帶來痛苦,由此追求的衝動就會被遏制。


所以,硬壓並不是真正的化解。今天壓著不看奧運會,明天世界盃來了,心裡還是癢癢的。壓住不看,這是從外面按捺,並不是真正心裡消除了疑惑和邪執。


這個快樂的苦性,沒有用智慧清清楚楚地觀察到,心裡就不能服服帖帖地安下來。如果只是強制性地壓住,而沒有得到堅固的定解,那在看到它時,心裡還是會想追求。所以要在真正的境上觀察,當然這不是現在就到紅塵裡去亂看,首先是以現實境界為觀察對象,把它看透。


 


 


 


本文轉自顯密佛網


http://www.xianmifw.com/bbs/viewthread.php?tid=14319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兒童們是怎樣造殺業的呢? - 索達吉堪布 



 在童年生活裡,除了從小就成熟大乘佛性者以外,許多孩子都殺過青蛙、蝌蚪、蜻蜓、蝴蝶、蚯蚓、螞蟻等。不過,現在的城市裡,人口密集、高樓林立,除了學校的水泥操場外,孩子們見不到綠油油的大自然了,所以,殺害小蟲的機會可能少一點。然即便如此,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善良的天性,後天也不培養慈悲心,那他小時候會殺小雞、小鳥雀、小兔,長大後就會殺牛、殺馬、殺獅子、殺大象,甚至一旦成了科學家,還可能會製造原子彈、核武器,殺害無量無邊的眾生。


  


  所以,孩童一定要接受慈悲的教育,至少也應要求他不准殺生,如果殺生就必須懲罰。今天來了很多老師,聽說你們對不交作業的孩子打手板,一、二、三、四、五、六……兩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一直打。這樣雖然也可以,但如果誰殺一個眾生,就更需要打了。除了強行懲罰以外,當然還要給他們講授佛教的道理,以令其從小就懂得,自己愛惜自己的生命,其它眾生也是如此,如此可慢慢培養他們的慈悲心。


  


  去年過「六一」兒童節,我讓很多城市裡的孩子在家長帶領下,放生、念佛、磕頭、供燈、唱佛歌、跳佛教舞蹈等,參與各種大乘佛教的活動,以培養其慈悲、和諧、護生的理念。今年的「六一」還有近一個月就到了,我仍然要求各地組織類似的活動,讓孩子從小就播下慈悲心、愛眾生的種子,這對他們一生來講,比什麼都重要!


  


  一般來講,小學、中學的記憶,在人的一生中都不會忘。各位回顧一下就會發現,自己在小學、中學時的經歷,到現在仍記憶猶新,而過後所發生的事,大多數都已淡忘了。正是基於這種特點,我們如今把國學與佛學結合起來,通過動畫片、朗誦等方式,讓孩子從小種下慈悲的種子。這樣等他長大之後,即使沒有財富、地位、名聲,也會具有善心、菩提心,成為一個大乘種性的人,我認為這比什麼都有意義。


  


  其實,關愛自己身邊的孩童,每位道友都有責任,因為他們的命運與你息息相關,此時救他們還來得及。如果你真去做了,也許一個微小的行為、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他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今天來了不少智悲小學的老師。你們和高僧大德的功德相比,所做的事似乎微不足道,但實際上,你們跟高僧大德一樣了不起。我曾聽過青海一位小學老師的演講,他說:「我當老師三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這些孩子。因為他們是未來世間主要事業的創造者,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弘揚者。」因此,不管是大人、小孩,很多人將來的慧命都掌握在我們手裡。希望大家共同發心,一起關心身邊的人,尤其是兒童。


  


  對兒童來說,如果能得到慈悲的教育,前途必然很光明,否則,順著惡習發展下去,可能一生就毀了。


  


  明朝的《好生錄》中,就記載了一則小孩殺生現世現報的公案:冀州有一小孩,生性喜歡殺生,尤其愛從鳥巢掏鳥蛋吃。一天有人告訴他:「某某地方有鳥蛋,跟我去掏吧。」隨即把他帶到了桑田。小孩忽然見道邊有個城市,裡面好像很熱鬧,就暗自納悶:「何時冒出來這麼個城市?」那人把他帶進城中,城門突然關了,整座城的地面變成熱鐵,他的腳燃燒起來,痛不可忍。小孩哭號著跑來跑去,跑到東門,東門關了;跑到西門,西門關了,南門、北門也是如此。當時有個採桑的人,見這孩子在田里邊哭邊跑,以為他瘋了,就告訴他的父親。父親來了以後,呼喚他的名字,他應聲後昏厥在地,城市和火一下子消失了。父親查看孩子的腿,發現膝蓋以下都燒爛了。抱回去調養後,那些被燒的地方成了枯骨,一輩子都沒有恢復。


  


  所以,有些孩子突然得怪病,怎麼樣都治不好,甚至落下殘疾或因此死去,這都與他殺生的業力有關。作為父母,若想孩子將來成為社會棟樑,就要從小灌輸良好的教育,不然,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真的不好說。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念生起菩薩心 (心道法師)





過去


我只是個苦行的和尚


苦行了十多年


現在的我走入人群與大眾相處在一起


我把我所體驗到的和大家分享


這份度眾的快樂


深深在我心中───心道法師



從修行認識菩薩道



念念生起菩薩心


菩薩做些什麼呢?就是常常做付出、佈施的工作,做我們未來的主人。在付出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挫折,所以要常常去消化煩惱,這就是智慧。有了智慧才會通達、不罣礙、內心沒有負擔,這樣生活才會有空間。


所以,我們希望生活有空間,就要時常把內心的煩惱丟到虛空裡面去。因為我們不能丟入虛空,所以才會積存了這麼多的麻煩。如果能把煩惱轉化成空的時候,你就能夠把煩惱變成能量,就像垃圾變成瓦斯一樣。把煩惱丟到虛空裡去,就轉成快樂的基因,這時我們的內心,才算是真正的清凈解脫。


我們在修道當中,如果觀照一切都是空的,我們的內心就純潔了。反之,如果不空就會有煩惱了。因此當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我們看色成空,關照一切色相都是空幻、短暫無常、稍縱即逝的東西,我們常常用這樣的方式去觀照就不會貪執、罣礙、計較。


一般覺悟者或是得道者,在修道自覺的範圍裡,是把色轉成空,而菩薩道卻是把空當成色。原本我們是在「空」的成就上,可是菩薩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所以把一切眾生當成「有」,這樣才能緣起應化,因此中道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同樣地,現在最好的辦法是:色空不二;色也好,空也好,通通不障礙。


最後,再說明一下:行菩薩道不僅使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這也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把法喜透過自己的體驗佈施出去,傳播給其他人,讓他們因為接受這份佛的教化,而法喜充滿,這就是菩薩道。


我們發菩提心就是要發覺悟的心,只要一有覺悟的心,菩薩道就開始了,然後做到遍知遍覺的緣,這也就是佛為什麼出現的原因-──祂是爲了要讓眾生能悟入佛的知見、領悟佛的知見,也就是離開痛苦、離開輪迴、離開一切障礙的知見。所以我們學佛,要念念生起菩薩道的心,這才是學佛真正最基本的觀念。


棒喝篇


天為什麼是藍的?


因爲透明,所以藍。


陽光為什麼是溫暖的?


你要不讓它照一照,


它再溫暖,你也感受不到。


學佛,就是學這個透明,


然後感受溫暖-溫暖即法喜,即自在。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違緣障礙都是來成就我們的



達真堪布    


別人說我們的過失,誹謗我們、羞辱我們的時候,我們不但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惡口相向,反而要讚歎對方。


第一,對方說我們的過失,是幫我們消業,提醒我們改錯、改過,是好事,並不是壞事。能指出你的毛病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能改正你的毛病的方法,才是真正的竅訣。若是能利用這個機會反省、改正自己的錯誤,就能消除宿世的好多罪業,還能積累很多很多福慧資糧。讚歎敵人的功德非常大,是積資淨障最最殊勝的方法。


第二,這個時候若是能夠把握好心態的話,是降服我執的最殊勝的方法。對方羞辱誹謗我們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接受不了呢?就是因為有我執。平時,把「我」看得太重了,把「我」想得太好了,遭受誹謗、羞辱的時候,我執自然就會顯露出來。若是在這樣的對境當中能夠把握住心態,能很快速地降服我執。


第三,若是能將誹謗、侮辱轉為道用的話,就是一種成就,是一種最最殊勝的悉地。上師如意寶在世的時候,我們在喇榮也修過這個法。當時喇榮在藏區以及整個世界開始出名的時候,有各種的誹謗,也有各種的羞辱。雖然我們也有驅除這些侮辱、誹謗的一些修法,但上師說了,我們不修這個,我們一定要把這些都轉為道用。於是我們就修了將羞辱、誹謗轉為悉地的一種修法。結果你看,現在喇榮的盛名傳遍了整個世界!若是自己能夠把握好,能夠轉為道用的話,就是一種成就。


第四,這也是驅除魔力最最殊勝的一種方法。青海果洛那邊有一個大成就者,他周圍有很多人嫉妒他,給他施咒術。但是他說,他可以轉為道用。這些對他來說是一種保佑,根本不是什麼傷害,都是好事,不是什麼壞事。真正有修行的人,他們通過這些方法、竅訣,能迅速成功、成就、圓滿。


所以,外界的這些顯現,如果自己有修行、有智慧的話,都是助緣,若是沒有修行、沒有智慧的話,都是違緣,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有時候你覺得這太好了、太順利了;有人讚美你了,有人幫助你了,於是非常得意,其實這都是違緣障礙。有人批評你了,心裡就不高興了,覺得受委屈了,受到傷害了,這就是沒有智慧。其實,這才是真正讓你成就的最最殊勝的竅訣,但是我們都沒有認識到。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