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並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欲 ...



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把簡單的東西想的太複雜,那樣子會很痛苦。所謂笑容,就是笑著去包容。


認識到煩惱不是就去壓抑它,而是透過禪修來轉化。禪修,藏文意思是"習慣",也就是你要讓自己去習慣去練習去完全轉化我們煩惱的習性跟習慣。就像我們不熟悉的事情,透過練習跟習慣將它變成熟悉,或者是有些不慈悲的想法,透過一再調整,讓它變成慈悲,這種"讓心習慣的方式"就叫"禪修"
——
大寶法王噶瑪巴  慈悲開示

摘自:噶瑪噶舉中國論壇:


一、         觀修慈悲心~
  在無始無終的歷史長河中,曾經當過我父母的這些眾生,在以前作母親時,先是含辛茹苦地讓我住在胎中,生下我以後,這些母親又盡自己最大的慈湣心來哺育和撫養著我,並且將自己所擁有最珍貴的財物等全部賜與我。
  這些對我恩重如山的母親們因業力現前,或者說以自己前世的各種因緣,現在已經變成了怨敵。如果這些無始以來慈愛的母親具有能力,她們肯定不願捨棄自己的骨肉親人。遺憾的是,她們並不具足這種能力,所以一直漂泊於六道輪迴之中。
根據教證與理證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眾生,以前都曾當過自己的母親。這些母親都願意享受安樂和遠離痛苦,但不幸的是,現在這些母親失去了快樂,真是非常可憐!雖然她們以前曾經長時間精心哺育過我,但後來已經互相失散了,如今母子重逢,而她們已經完全把我遺忘了,根本不知道我以前曾當過她們的兒子。
而我們依靠佛經論典,知道這些眾生以前曾當過我的母親,所以當這些母親損害我們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對她們抱怨。這些母親們的心就象已經瘋狂了一樣,因為得了瞋恨的病,一方面她已不認識我,一方面她還用各種方法加害於我。她們既然已遭受如此嚴重的病,我也是非常地可憐她們!
這些無有依怙的母親,長時漂泊於難忍痛苦的三界輪迴大海當中,那麼當他們傷害自己的時候,只要是具有一點點智慧的人,誰又能不以慈悲心來孝養她們呢?我們應該對她們慈愛而不應該生起瞋恨心。
總之,我們對任何眾生非但不應生起瞋恨心,而且應如母親對待親生兒子那樣觀修慈悲心。比如有一位仁慈母親其兒子已生瘋狂病,那不管兒子的行為是多麼地粗暴與不盡人意,而母親對他都是非常地慈悲愛護。同理,世間上的眾生雖然對我加以損害,我不但對他們不生瞋恨心,而且內心也要發願讓這些眾生心中的瘋狂病早日得到康復,應如此祈求上師三寶加持,並願他們早日脫離苦海!
[
竅訣寶藏海]~~法王如意寶 晉美彭措
感謝Ru-Ping Huang的分享


密勒日巴尊者說:如果你要飲水,那麼飲用觀照和覺察之茶。如果你想要逐漸克服你的缺點,發展正面的品質,那麼你必須時時覺察心的狀態,觀照行為的重要性,以及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無論在行、住、坐、臥之時,時時刻刻保持全心的觀照是重要的。它將帶給你力量,並有信心去面對死亡。當你在中陰階段遭遇駭人的幻象時,你將能夠立即憶念你的上師和三寶;而這些念頭將使你離於恐懼。覺察心將幫助你通過死亡和投生的過程,並在因果業報法則的推動之下,你將繼續在修行的道路上前進。
摘自:《修行百頌》頂果欽哲法王講述


我們每天禮佛,念誦皈依文,這是佛教徒基本的功課。這樣可以天天提醒自己,要心存謙卑,不忘修行。因為人只要有了傲慢心,認為自己的聰明能力勝過別人的話,就不可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到任何優點。


人生需要結交兩種人:一良師,二益友。練就兩項本領:一做事讓人感動,二說話讓人喜歡。能吃得下兩樣東西:一吃苦,二吃虧。自覺培養兩種習慣:一看好書,二聽演講。<轉載>


《華嚴經》:譬如如意摩尼寶,隨有所求皆滿足,少福眾生不能見,非是寶王有分別。善逝寶王亦如是,悉滿所求諸欲樂,無信眾生不見佛,非是善逝心棄捨。


布施並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欲。


持戒並不只是斷惡行善,而是能生起對輪迴的出離。


 忍辱並不只是壓抑憤怒,而是能調伏內心的瞋恨。


 精進並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時時刻刻保持法喜。


禪定並不只是得到平靜,而是能安住於本然的自覺。


智慧並不只是通達經典,而是徹底覺悟心的本性。


「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只是它的功能和表現不同而已。「有智慧」的人,他的內心世界經常能保持平靜、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環境的情況所困擾,同時能關懷他人,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讓自己深入眾生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慈悲心」的表現。


心態傾斜的時候,可以去幾個地方看看:孤兒院,遠離了親人的溫暖,是人生最大的不幸;邊遠山區,貧窮沒甚麼,唯有正視現實,生存才是硬道理;生命最值得珍愛,其它皆是浮雲;擁有得再多,最終亦是殊途同歸,適當降低物欲的追逐 —— 心態平衡了,你救贖的也正是你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觀 的頭像
    達觀

    勸君勤放生 終久得長壽 若發菩提心 大難天須救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