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勸發菩提心文 1    省庵法師



勸發菩提心文   省庵法師


不肖愚下凡夫僧實賢,泣血稽喪懺悔頂禮,哀告現前大眾,及當世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唯願慈悲,稍加聽察我微渺之言。 


 


(一)


 


我曾經聽聞:進入佛道的要門,以發心為首;修行最緊急的要務,以立願居先。誓願如果建立,則眾生可度;菩提心若是發起,則佛道堪成。如果不發廣大的菩提心、建立堅固的誓願,則縱使經過塵沙劫,依然還在輪迴;雖然也有從事修行,總是徒勞辛苦!


 


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暫時忘失尚且如此,何況未曾發菩提心呢?


 


故知欲學如來一乘,必先具足發起菩薩大願,不可以延緩也。


然而發心願力的差別,其相貌有很多種,若不詳細指明陳述,


又要如何趨向修行呢?如今日簡略為大眾言之。發心之相貌有


八種,所謂邪、正、真、偽、大、小、偏、圓是也!


 


云何名為邪、正、真、偽、大、小、偏、圓呢?


 


世間上有的修行人,一向修行之時,不探究自心,但知追求外相事務,


或者求利益供養,或者喜好名聲遠聞,或貪現世的欲望快樂,或者期望


未來好的人天果報,如是發心,名之為「邪」。


 


既不追求利養、名聞,又不貪圖欲樂、果報,唯是為了出離生死,


為了成就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念念之間上求佛道,心心之中下化眾生。聽聞佛道長遠,而不生退怯之心;


觀見眾生難度,而不生厭倦之情。猶如攀登萬仞之山,必定窮其峰頂而後止;


又如上昇九層之塔,必定到達塔尖而後休,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有罪惡不懺悔,有過失不去除,內心染濁而外現清淨,起始精勤而終於怠惰。


雖有好心,但是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又為罪業之所染污,


如是發心,名之為「偽」


 


眾生界度盡,我之願力方盡;菩提道成就,我之願力方成,


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觀察三界六道如同牢獄,視生死輪迴猶如怨家,只期望自己度脫生死,


不欲發心入於三界生死中度化他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若於自心之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眾生、願成佛道。


功德成就等種種法相之念不忘,我相人相之知見不泯,


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若是能夠了知自性即是眾生,因此願意度脫。自性即是佛道,


因此願意成就。不見有一法,離於自心而別有。


以如虛空廣大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


亦無虛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知道此八種發心之差別,則知道審察自我之心念;


知道審察斷心,則知道何者應去除,何者應執取;


知道去除、執取,則可以發心。


 


云何名為「審察」?這是說應當思惟我所發的心念,於此八種之中,


為邪、為正?為真、為偽?為大、為小?為偏、為圓?


 


云何為去除執取?所謂去邪、去偽、去小、去偏。


取正、取真、取大、取圓。


如此發心,方得名為真正發菩提心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