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還債哲學」 - 游陳毛
週三, 二月 18, 2009, 06:08 PM - 清平故事
此生,她力行「還債哲學」──照料四名幼子,讓他們學有所成;看護三位老人,讓他們安養天年;晚年時,盡可能不麻煩別人,還捐出餘錢……
晨起,游陳毛的第一堂功課,就是焚香禮佛、誦讀經文。八十六歲的她住在彰化,平時生活打點、三餐料理,盡可能不假手他人,偶爾還會做點小生意;手上若有餘錢,悉數捐作慈善用途。閒時發心當慈濟志工,阿嬤生活裏有一分安樂;光亮的臉上散發著歡喜、和善的笑容。
籌三餐,受盡委曲
十七歲時,游陳毛身染重病。日據時代的社會,還處在迷信的氛圍裏,家人深恐她一病不起,日後或要供奉一個未出嫁的姑婆牌位,因此僅以二十四塊錢的聘禮,就將她草草嫁了出去。婚後,她漸漸發現先生對家庭沒什麼責任感,自己必須承擔起大部分家計。而先生的姊姊結婚不到幾年,即因病往生,留下了稚齡的一子一女;姊夫再娶,不願負起照顧的責任。於是,她一肩挑起扶養外甥、外甥女的責任,視如己出。
兩年後,游陳毛也相繼生了兩個兒子。當時社會普遍貧窮,米、油、肉類等物資採配給限制政策,一家人青黃不接時,只得向鄰人借米。有次五、六歲大的兒子去向鄰居借米,結果一去個把光陰。正當游陳毛疑惑時,兒子回來了,手上捧著借來的米,帶著一臉委曲。原來鄰人正在打麻將,一聽到兒子的來意,惹得眾人不悅,直讓他等到麻將打完,才願意取米相借「聽到兒子這樣說,我眼淚馬上掉下來,決心自立自強,再怎麼辛苦,也不再讓孩子去受委曲。」游陳毛說。
她開始在鄰里間做起日常用品的生意,想盡辦法換取食物給家人。「當時物資管制,私下買賣是違法的,常常要躲警察,一不小心就會被抓。像芝麻、米、萬金油或面速利達母等,我都是分成小包裝夾在衣服裏,或是藏在棉被裏以寄火車貨運的方式,躲過警察的檢查。」
咬牙關,艱苦過日
夫家原本開設縫紉機製造廠,卻遇上日本和美國交戰,鐵材均徵用去打仗。沒有材料做縫紉機,先生只好報考軍機場技術工人,指望靠軍俸貼補家用。先生二十五歲考上軍職、赴新竹受訓,然尚未到職卻聞軍機場被轟炸而付之一炬,人員死傷慘重,因此不敢去報到。這下先生成了「逃兵」,全家只好躲藏到台中大甲山上。
先生、婆婆外加四名年幼的小孩避居山上,全家僅能指望游陳毛一人掙錢。她借住在山下人家裏,把買賣換得的物資,每週一次帶回山上,給嗷嗷待哺的一家人。游陳毛回憶起她肩挑著扁擔,一路摸黑循著山路,將物資帶回家的景象:「空襲警報隨時會響,家家戶戶怕成為敵機的攻打目標,晚上不敢開燈,有燈也是用黑布罩著……根本就看不清楚路。」
從后里到大甲,約要一小時又四十分鐘腳程,就算是下雨天也得走。「那條路一邊是甘蔗園、一邊是大圳溝,水滾滾地急流著,風在耳邊颯颯地颳。有次,一隻老鷹從頭上掃過,嚇得我跌坐在地上……我哭了好久,後來想到家裏的人沒東西吃,才又爬起來慢慢走回去。」游陳毛語帶感慨地說著,當時為了養活家人,不管再怎樣艱苦,都咬緊牙根努力賺錢拿回家。
繳學費,典當衣物
這樣上山下山奔波的日子維持了好幾個年頭,孩子們也陸續進了小學。游陳毛除了養家活口,還得支付學費,這擔子挑在她一人身上,自然是相當沈重。當時小學快畢業的外甥女,見舅媽獨撐家計,又常要向人借米,於是決定不再去學校,在家裏幫忙帶小孩。「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孩子怎麼都沒去學校?才知是擔心繳不起學費,所以不想去。」
游陳毛想著:「我不會說國語,如果她能多念幾個月的書學好國語,也是不錯啊。所以鼓勵她繼續去念,後來竟讓她考上彰化女中。」考上了好學校,沒錢念書怎麼辦?游陳毛將家裏的衣服、布料拿去典當,讓外甥女安心就學。「當時物資缺乏,好一點的衣服和布料多少能賣點錢。」
光復後,全家從大甲山上搬回台中。游陳毛利用手上一點餘錢,在成功嶺的軍營裏開福利社,做起阿兵哥的生意來了。好景依然不常,接著二二八事件,全台草木皆兵;游陳毛在軍中做生意唯恐遭受波及,於是將福利社關了,搬到現今居住的彰化。全家租了一間日式宿舍,月租七塊錢,房租當然是常常繳不出來。
「日子真的很苦。當時豬肉都挑肥一點的,爆成豬油放著。婆婆會到隔壁去幫人家撿蔥,將撿剩的蔥尾帶回家,用豬油爆香,再煮一鍋粥,全家就吃粥配油蔥。」早期舊農業社會,有粥吃算是幸福,沒粥可吃的日子,番薯也就成了代替品。
所幸外甥女沒讓游陳毛失望,初中畢業接著考上師專,學費全免,畢業後當小學老師,讓家裏的負擔減輕了許多。之後,外甥高中畢業,自願放棄升學,進了金融機構當臨時雇員,後來參加升等考試,成了正式職員,做到經理階級直到退休。外甥女和外甥這麼爭氣,游陳毛親生的兒子也沒有漏氣。大兒子師專畢業,在國小當老師;二兒子台大外文系畢業,在台北從事貿易工作,可說個個學有所成。
夫外遇,難再指望
家裏減輕負擔,先生遂想東山再起,開設縫紉機製造廠。由於家傳祖業,先生得有一些技術,又另請了人,於是工廠開始慢慢回本,有了利潤。作了老闆的先生,應酬多了,在外面結識了新的對象,並要求娶進門,游陳毛當然不肯。於是先生常常借酒裝瘋,在床上撒尿,或是半夜裏把熟睡中的她叫起來拳打腳踢,孩子們也不得安寧。游陳毛說:「常常這樣的鬧,我體會到夫妻已不同心,所以不想再指望他。但婆婆不同意離婚,我只好任由先生離家。」
先生拋棄家庭,搬出去和姨 太太同住,不久工廠也因先生經營不善,倒了。遭先生遺棄的游陳毛,由婆婆資助一千元做本,持續跑單幫的生涯。那時發現港貨不錯,所以常常到高雄去拿船員們帶回來的貨轉售。「到高雄一趟車要六小時,來回十二小時,有時船沒有按時靠港,就得住在親戚家裏,蟲蚤很多,被咬了也是要撐過去。」游陳毛說。
後來,已開始賺錢的外甥給她五千元,她的信用也良好,於是改用支票支付貨款、貨品用寄送的,才不再兩地奔波。時光漸漸過去,游陳毛娶了媳婦,開了雜貨店,攢錢買了房子,日子總算安定下來。
1980年、五十八歲的游陳毛,漸在宗教上找到心靈的依歸。她常到寺廟走動、布施,也讀佛經,了解人帶業而來世上,雖然自己的過去很苦,但總算責任已了,於是生起出家的念頭。就在那時,友人招攬她來到花蓮慈濟功德會。「那時就覺得證嚴師父很不一樣,還跟我們說回來精舍就好,不要花錢買東西來。」
游陳毛得知上人要蓋醫院,回到當時還沒有慈濟委員的彰化後開始募款,並將善款交給志工邱蘭芳。「我那時一心只想出家,所以沒有打算當慈濟委員。」游陳毛說。心意已決,她索性把出家的衣服都做好了,沒想到被婆婆發現!婆婆雙膝跪在她面前以死相逼,懇求她不要出家。游陳毛跟著在婆婆面前跪了下來,她於心不忍,只好打消出家念頭。
心量大,怨親平等
當游陳毛歡喜過著志工生涯時,和姨 太太生活幾十個年頭、已六十二歲的先生中風,而姨太太也酒精中毒,兩人生活窮困潦倒。游陳毛聽進上人的一句話:「怨親平等。」於是不顧孩子、媳婦的反對,毅然決然地把先生和姨太太帶回來,讓出一棟房子給他們住。她說:「孩子已經出社會工作、當老師了,放長輩們在外面流浪,總是不應該。」「上人說親的要愛,他所愛的我們也要愛,所以我就把他們全接回來了。」
游陳毛後來被人倒債,不得不賣房子還債,因此將先生和姨 太太接回家同住。「我被人倒債沒關係,但不能連累到無辜的人,所以必須賣房子。」於是,先生、姨太太加上婆婆,她一個老人照顧著三位老人。
「把他們接回來,鄰居們都笑我是打腫臉充胖子,心裏的負擔也是滿大的。」游陳毛表示,為求中風的先生能夠痊癒,她還發願茹素。
然先生並沒有讓家裏安寧,常嚷著媽媽管他太多,要搬出去。游陳毛勸 先生:「我跟母親生活了四十多年,都沒說跟她不合;你一去幾十年,沒有照顧母親,卻說和她合不來要搬出去,人家會笑話──若因為我跟姨太太不合,還有話說。我主張讓你進來,孩子媳婦可是都不同意;這次要出去,以後要再回來,可就難了。」先生因此打消念頭。
「上人說:『欠人的若甘願還,很快就能了;若不甘願,是要外加利息。』所以我就傻傻地還。」然這項擔子也沒有在游陳毛身上擔太久,婆婆往生三、四年後,先生及姨太太也在兩個月間相繼往生。他們的往生,游陳毛都是用莊嚴的佛教儀式來辦,並親自為他們助念、淨身。「打引罄、念佛號,我都自己來。」「姨太太告別式那一天,有人說會沖到我哩!我一生做得明明白白的,無所畏懼,我是要去幫她,怎麼會沖到我。」游陳毛自在地說著。
不虧欠,此生無憾
該是享清福的年紀,游陳毛卻堅決不讓孩子們承擔她的生活;前幾年還持續做雜貨店生意,一有餘錢就布施出去。「有人覺得我這樣做很笨,不會為自己晚年打算。我卻覺得這樣很好,沒錢一身輕,還賺到歡喜。」游陳毛說。
以前日子過得很苦,小孩要註冊,四處去向鄰居探門想借錢,但都不敢進去。所以能夠體會窮人家那種求助無門的心情,所以現在能幫人就幫人,這是游陳毛從生活經歷中獲得的晚年哲學。
1991年,大陸華中、華東地區發生嚴重水患,有些地方一淹就是三個月,上人不忍災民受苦,發起賑災;甚至冬天也不願加衣裳,只為感受災民的苦。游陳毛知道後,把原本準備做牙齒的十二萬元捐出來。她說:「錢捐出去,心就安。後來我自己賺錢,還是把牙齒補好了。」
走過了這樣的人生,游陳毛認為該還的今生就要把它還完,以免拖到下輩子再加利息。所以,對於丈夫生前所虧欠的債主,「我到處去打聽,把他們一個一個找出來,欠兩千的就還一萬;除了有一位已經往生,找不到後代子孫來還外,其餘全部都還完了。那些錢都是我自己賺來的,沒有讓孩子們負擔。」游陳毛說。
欠人的,她想盡辦法還,但人家欠她的呢?她總請對方不要掛心,若自己往生前有能力就還;若是往生了,就當作沒這回事,有能力時記得去幫助別人。
回首來時路,她只有感恩。「我很感恩我婆婆,她雖然生活嚴謹,相當難侍候,但她會幫著節省家裏的開支,孩子也照顧得很好。」面對一些為她婚姻打抱不平的人,她會說:「現在對先生已沒有恨,更是感恩二太太把先生帶出去,我不用再被打,孩子也可以在平順的生活中長大。」
她清楚分明的度日,是因為體認到「命要由自己來運,不要由命把自己給運了。」媳婦懂她的心,故意拿她以前去算命的結果來和她開玩笑:「算命的說您和爸爸是三世姻緣耶,由不得您哩。」而游陳毛自在地說:「不會啦!該還他的,我已還完,若有來生一定不會走同路!我今生勤布施,想要出家沒成功,來世必會如願以償。」
【游陳毛的幸福小語】
‧人生短短幾十年,沒有什麼事物永遠是我們的,有什麼好苦惱的?
‧苦沒有關係,只要認真做、節儉一點,日子一定有辦法過。
‧萬物都在變,外表美醜都一樣,心好看就好了。
‧自己可以的就自己來,不靠子女,心安而自在。
‧人什麼時候會走不知道,錢放著要做什麼?有人需要,就給有需要的人用。
‧欠別人的要記得還;別人欠自己的,不還,就把它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