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法儀軌(五):聽聞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事情

楞嚴經


聞法儀軌

淨界法師主講


甲三、正聞軌理(分二:初、斷器三過;二、依六種想。)



 
乙一、斷器三過


前面二段都是在聽聞佛法之前的心理準備,叫道前基礎;這地方「甲三、正聞軌理」,就是我們進了講堂、正式聽聞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事情。這地方分二段:第一斷器三過」,第二依六種想」。第一個我們要這個,這個就是我們內心;佛法把心當器,因為我們內心能夠盛裝很多的甘露,就像杯子能夠裝水一樣,叫做「」。我們在聽聞的時候內心要失:


┌一、若器倒覆─謂雖住說法之場不屬耳───專注
├二、縱向上然不淨潔─雖屬耳然心有邪執───誠敬
└三、雖淨潔若底穿漏─謂於所受文義不能堅持─思念


第一個若器倒覆謂雖住說法之場,然不屬耳。首先我們不要讓這個杯子「」蓋,因為倒蓋,法水就沒有辦法倒進去了這地方的意思是說,你到了「說法」的地方,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的住世,這時候你沒有掌握非常重要的因緣,就是你內心「」專心,可能是打妄想、可能是昏沉;你看,你每次「老師講完以後,你也睡醒了」,那你這堂課就空過了,你就沒有掌握。為什麼今天你是他的同學、你們同時出家,幾年後,二個人修學的善根差這麼多?這個事情我們要檢討,就是我們沒有掌握因緣。就是你到了「說法」的地方,而沒有保持「」心的態度。


第二個「縱向上然不淨潔雖屬耳然心有邪執。」那麼今天到了講堂,我們神狀態也非常好,但是這個杯子「」乾「」,可能裡面有一些髒東西。為什麼呢?因為你心中已經有成見「有邪執」了。我覺得我們今天聽法的人,要把自己的想法放下來,先聽聽別人怎麼說,這很重要。我覺得一般人,剛出家的五年會進步很快有些到了五年以後,從今以後再也沒有進步了,這個非常可怕,這種人叫做「活在過去」,他沒有未來;就是昨天是怎麼樣,他今天還是怎麼樣,除了今天的吃飯睡覺以外,跟昨天完全沒有任何的差別,因為他再也不能夠去學習新的東西了。我覺得這樣不好,就是說你不要聽到一些觀念跟你不一樣,就馬上把它切斷,不要這樣,你聽聽看嘛!一個人要保持謙卑的態度,不斷的修正自己,讓自己的思想不斷的圓滿不斷的進步,你就是保持謙卑,先聽聽看。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保持一種誠敬之心。


第三個「雖淨潔若底穿漏謂於所受文義不能堅持。」我們今天很專心、也很恭敬把這個法聽進來了,但是離開講堂以後,沒有去數數的思惟,一下子就忘掉了,這樣子就非常可惜,沒有把這個法「堅持」,把它相續的堅持下去。


我個人覺得這三種過失,最嚴重的是第二個「心中有邪執」;我們不能夠保持謙卑的態度跟別人學習。我是佛學院畢業的,我在佛學院聽了很多老師的上課、累積很多老師的經驗,得到很大的受益。畢業以後,我聽了很多長老的錄音帶,甚至於有些長老是不相信淨土的,甚至於裡面還批判淨土的,其實我離開佛學院以後衝擊很大,我到底該怎麼辦?但是這個法師有他的好處、有他的優點;後來我就是看了「聞法儀軌」以後,我覺得:我應該要調整自己。諸位要知道一個觀念,我們不可能改變別人,不可能改變外在的環境你永遠要知道個觀念,就是「山不轉水轉」。你這個水到這地方,山是不可能轉的,只有水轉而已,不可能哪天、山為了你而改變,不可能!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老師的思想,跟我們完全一樣,不可能!你有二個選擇:第一個、你不聽,就永遠不能進步,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完全一樣。尤其出家愈久,你會發覺,選擇一個善知識愈難,讓你進步更難。甚至於這個善知識,他唯識、天台、中觀非常強,但是他就是嚴重的批評淨土,你怎麼辦?我問你怎麼辦?你必須調整自己;我為了要跟他學習這一部分的優點,我必須包容,這一部我聽了以後,我可以把它放掉,我自己可以把它轉換,重點是我要聽他對我幫助的地方。你別無選擇,因為你不可能遇到佛陀!你生長在末法時代,不可能遇到一位圓滿的善知識;如果你這麼挑剔的話,永遠沒有辦法進步。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不能夠改變別人,但是可以改變自己,心念轉變一下,你就進步很多了。我講實在話,一個人敢去講一個錄音帶出來,沒有花三、五年的時間不敢講的,他的心得、精華都在裡面。敢講一個課程,最少要經過三、五年的學習;你謙卑的跟他學習,直接吸收他的精華,你得到最大的便宜。如果你不跟他學習,自己看註解,我問你你要看到什麼時候!雖然他的思想有問題,但是我們自己會過濾,沒關係嘛,我們把他不好的地方心存保留,把好的地方吸收過來,我跟這個長老學這部分的優點、跟另外一個長老學其他的優點,你自己進步很快嘛!所以我們保持謙卑,對自己有幫助,重點在這裡。我講句實在話,末法時代沒有一個善知識是十全十美的。因為把心思放在這個地方,其他地方就會不足;那怎麼辦?所以我們要善於利用環境,因為我們不能改變環境,只能夠怎麼樣?把環境利用到對自己的成佛最好的效果,就是吸收各方的優點。而這個地方的關鍵,就是你要有足夠謙卑的心,那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心態。所以你看一個人不同的學習心態,會讓一個人裹足不前,也會讓一個人每天不斷的進步,這心態非常重要;同樣的環境,你看他也生長在末法時代、你也生長在末法時代,但是他為什麼有進步、你為什麼都沒有進步呢?那是心態不同所以我們要調整我們的心態。


 乙二、依六種想


前面是講到遠離過失;這以下是我們必須要建立的想法,是應該要去成就的。我們先把它唸一遍:


┌一、於自安住如病想
├二、於說法師住如醫想
├三、於所教誡起藥品想
├四、於殷重修起療病想
├五、於如來所住善士想
└六、於正法理起久住想 



(糅合《菩提道次第廣論》十五~二十頁)─釋〈聞法儀軌〉竟─


當我們在聽聞的時候,最好的心態,就是把己當「」人。很多人為什麼不肯聽經?我看很多人出了家以後,好像前面幾年聽經,到最後都不聽了。為什麼?因為他認為:「自己沒有病」這件事情很嚴重一個人不認為自己有病,就很嚴重,他沒有辦法進步了。所以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個有病之人」,你非常要藥物的治療、非常需要佛法的藥物。我除了講經以外,幾乎每一天,除了今天要講的經,每天至少都會聽卅分鐘到四十五分的佛法,每一天;而我聽的佛法,老師是不一樣,即便我離開佛學院,還是不斷的聽聞佛法,因為我自己覺得我有病,而且我覺得幫助很大,有時候我聽個十五分鐘也不錯。一個人要永遠讓自己保持進步,非常重要,你生命在的一天,就是讓自己進步。這就是說:要覺得自己有病,你非常需要這個佛法。


第二個「於說法師住如醫想」。「法」它自己不能宣說,是要一個有明了性的法師來宣說。所以你要聽法,你不可避免的一定要遇到人,因為一定要有人才能夠說法,法不能自己宣說。我們對於演「」法的「法師」應該怎麼呢?把他當「」生來轉「」。我記得有一次,我那時候剛出家,差不多四、五年的時候去齋戒學會上課,反正懺公師父要我去我就去了,齋戒會那些所謂的(除了懺公師父以外)法師,幾乎每個人的戒臘都比我高,戒臘比我高、輩分也比我高,懺公師父在齋堂就說話了。懺公師父說:我們聽法的時候要把法師當成醫生一樣的轉想,不要管這個醫生是不是很健康(呵呵),也不要管醫生是不是比你健康,只要這個醫生可以把你的病治好,那就可以了。誒,這個觀念很正確。這個說法者可能戒臘比你低,也可能他在其他的地方比不上你,也可能;但是重點是他所宣說的這部分能夠幫助你,你也得要很虔誠的來聽。就醫生他身體健不健康,那是一回事,重點是他能夠把你的病治好。


第三個「於所教誡起藥品想」,我們對「於所教誡」的法,要把它當做吃「」一樣,不管這個法的獲得是這麼的辛苦我們今天得到癌症,要去求藥是不容易的,一定要是如病得「藥想」這樣的一種希求心。


第四個「於殷重修起療病想」,這點非常重要。我們在整個修學過程當中,要把它當做一個治病。你看我們今天長一個腫瘤,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五年十年無量劫來產生的病。所以你在擦藥的時候、聽聞佛法,為什麼要一次一次的聽聞呢?你這個藥擦一次,稍微消腫一點;再擦第次,又消腫一點;沒有一個仙丹說一次就完全治好的,沒有可能,都是要慢慢來,要不厭其煩、數數的聽聞。


第五個「於如來所住善士想」。我們對於這個法的根本來源,所有的法雖然是法師在弘傳,但是法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從佛陀的地方出來的,我們要思惟佛陀是最圓滿的、最徹底覺悟的大善知識


第六個「於正法理起久住想」,這個地方就是說你聽聞以後,你必需有「把這個法弘傳給下一代的使命感,這一點也很重要,你不是自己受用,你希望這個法的光明能夠代代相傳,使令這個「」「久住」,要有這樣的使命感。


宗大師說:當我們能夠作六種的轉想來聽聞佛法,就會在這個聽聞佛法的過程當中,得到最大的加持,這是聽聞佛法的一個最圓滿的心態。這是講到在聽聞佛法的過程的一個心態。我個人的學習經驗,提出了三點,給大家參考。當你聽聞佛法以後應該怎麼辦?第一點、我們聽聞佛法的重點是在改變觀念,不是增加知識。我覺得佛學院的學生,有些人的態度是錯誤的,背了很多的名相、增加很多的常識,但是沒有改變他的觀念。其實這個時代知識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是知識很容易獲得,電腦你一檢索,知識就 show 出來了──知識很容易獲得,但是念很難改變。觀念不能改變,你的行為就不能改變所以我覺得:我們聽聞佛法,思惟消化的時間太少,所以我們不能改變觀念,這是很嚴重的。


所以你要知道:聽聞佛法不是增加知識,是改變觀念。你看,我們之前有一個觀念,我問大家:很多人說「念佛,好好念佛就好,所有的教理都不要看。」這觀念對不對?錯誤的。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個觀念,我覺得對淨土宗的傷害很大。高水平的人、上根利器的人,這句話適用;中、下根的人聽到這句話,接受這個觀念就完蛋了,很多人不能往生。因為淨土宗的根本思想在於「信、願」,對阿彌陀佛的歸依,不是對「佛」的歸依而已,還要對極樂世界這個「國土」的歸依包括對佛的歸依、對國土的歸依;因為你是要求生淨土,如果歸依的心不能生起,只是念佛,那你跟修禪定是差不多,不能感應道交。所以淨土宗叫做「信、願、持名。」蕅益大師說:不要以為年紀大的人就不要聽經,年紀輕就不要念佛。他說:念佛跟聽經是缺一不可的。你看我們在聽聞佛法的當中,就可以調整一些過去的觀念,所以聽聞佛法,最重要的是改變觀念


第二個、要融會貫通每個法師都有他的專長跟心得,今天法師把他的心得丟出來,你吸收了;另外一個法師也丟出一個心得,你也吸收了;當然你要是不把它消化完,就覺得沒有事情;一旦你一思惟、就覺得有問題了,有的觀念是衝突的。在佛學院的時候,我的老師都是修淨土的,都是傳統佛教,沒有一個例外;但是我畢業以後,廣泛的跟很多長老學習,我就發覺很多思想是衝突的。


這時候你自己要做一個工作,把它融會貫通。我講實在話,沒有一個人回家的路是完全一樣的。我再講一次,我們離開家太久了,但是我們回家的路,不是每個人完全一樣的,不可能一樣!成佛之道,沒有二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所以他適合走的路,不見得適合你。《大乘起信論》說:我們今天所對治的是無明、是妄想,而每個人形成妄想的因緣是不一樣的他的妄想是這樣形成的,所以他必須這樣對治;我的妄想是這樣形成的,必須這樣對治你的妄想是另外一個方式形成的,你必須有你的對治之道。所以孔夫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你必須在這麼多善知識的法中,聽聞以後,融會貫通,安排一個自己適合的道路,否則你就不知道怎麼修行。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以第二個要融會貫通。


第三個要付諸行動你得到一個觀念,就要試著去實踐,即便走出半步都好,你的心要強迫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往這個方向去思考;佛法的信心、佛法的宗教情操,來自於真實的受用做基礎;你可能剛開始是仰信,但是如果學了佛法很久以後,你都沒有得到真實的利益,你那個信心就很薄弱了。所以如果你今天「聽聞」以後,能夠「隨轉修心要」,你順著去思考而產生利益以後,你對佛法的信心會更加的堅定。就是說你聽到一個新的觀念以後,要強迫自己盡量往這個觀念去思考,要改變過去的老毛病,要付諸行動。


所以我個人的心得就是:當我們聽聞佛法以後,第一件事情要去改變自己、改變觀念;第二個、融會貫通;第三個、付諸行動。好,我們這堂課,簡單的把聽聞佛法的儀軌跟大家作個宣說。好,我們這一堂課上到這裡,迴向。


http://tw.myblog.yahoo.com/yds-bore/article?mid=3498&next=3497&l=a&fid=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