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19605月,他出生於浙江省江山市保安鄉的一個貧困家庭。


他是一位貧苦的漢子,從沒過過一天富足而安逸的生活。


早年喪父,家庭貧困,9歲就外出謀生,


給人放過鴨子,做過基建,撿過垃圾,當過貨郎,擺過地攤……


居無定所,在閩浙贛邊界一帶的山區裡過著流浪漢的生活。


他更是一位善良的男人,在飄泊的路上,遇人有難,都會伸出援手。


甚至傾盡所有,也要幫人一把。


有一回,他路遇一位腳受傷的女孩,忙將她背回她的家。


女孩昏迷,她的家人以為他欺侮了她,將他扭送派出所。


女孩醒來才指認他是救命恩人。


家人正要酬謝他時,他已挑起擔子匆匆離去。


19899月,他挑貨擔途經江西瑞金,


在河邊洗臉時,感覺不遠處的河裡響了一聲。


他看了一眼,以為是誰投了塊石頭。


走了幾步路,他忍不住又往那看了一眼。


就因這多看了一眼,他大叫一聲:不好!有人投河自盡!


衣褲也來不及脫,他就下河救人。


是一位老婦人。他把她拖上岸後,還帶她到附近診所檢查。


見老人無大礙,正準備轉身離開,老人卻一把抓住他,


哭道:你何苦救我這個要死的人,如今我死不了,你救我就救到底吧!


老婦人時年60歲,丈夫兒子相繼病逝,孤苦無依。


聽完老人的哭訴,他心軟了,便收留了老人。


就這樣,他多了一個母親——他認老人作義母,叫她媽媽。


可是,帶著義母四處漂泊不方便。


為了能讓老人安頓下來,這年底,他輾轉來到福建省明溪縣,


租了間簡陋的民房住下,結束了長達20年的流浪生活。


定居後,因一時找不到事做,他便收破爛。


有了一點兒微薄的收入,他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而是不讓義母挨餓受凍。


1993年冬天的一個早晨,他外出收廢品。


天氣寒冷,路邊的柴草上都結著一層霜。


他聽到從柴草堆裡傳來一陣嚶嚶啼聲。


開始他以為是小貓之類的動物發出的聲音。


可聽了幾聲後,又覺得不像,便循聲走過去,看到了一個包袱。


就因為多看了這一眼,他看到了包袱裡的嬰兒,臉蛋凍得發紫。


心善的男人動了惻隱之心。


他將嬰兒抱回家,這是一個剛出生就被拋棄的女嬰。


女嬰一進家門,義母將她抱在懷裡歡喜得不得了,說什麼也不讓他再往外抱。


於是,他決定將女嬰當作自己的女兒來養。


就這樣,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組成了一個特殊家庭。


義母體弱多病,他從未嫌棄,竭力贍養。


後來,老人雙目失明,


緊接著又因摔倒造成腿部骨折,無法正常行走,他皆盡心照顧。


有一回,老人連發高燒,


為了給老人治病,他二話不說賣掉了借錢買來載客的摩托車。


女兒在他的撫養下健康成長。


女孩小的時候,他忙碌一天后還要照顧女孩;孩子餓了,起來喂米糊;


孩子尿了,立即換尿布;孩子病了,整夜地守護。


女孩8歲那年,看到同齡人背著書包上學,


已知自己身世的她默默哭泣:我好可憐,父母不要我,現在連書都不能念……


他聽後如萬箭穿心。他決定無論多苦,也要讓女兒上學。


母親多病,女兒讀書,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他拼命地幹活,擺地攤,賣饅頭,送液化氣,修自行車……


最辛苦的是挑松油,三伏天,要從山上把松油挑到山下,


晚上回到家,衣服粘在肩膀上,揭下來全是血。母親和女兒看到了,眼裡全是淚。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女孩聰穎、勤奮、懂事,她不再在意自己身世,更沒有自暴自棄,


而是慶倖有慈祥的奶奶和疼愛自己的父親。


奶奶雙目失明行動不便,


12歲的女孩就會煮飯、洗衣、侍奉奶奶,將一個家安排得井井有條。


一年到頭,一家人幾乎沒吃過肉,女孩對此從未抱怨過。


有幾次,他讓女孩去買塊肉來改善伙食,她買回來的依然是醃鹹菜。


女孩知道,手裡的一分一厘都是父親的血汗錢。


讀初一那年,儘管每天還要照顧奶奶,


但女孩還是利用週末時間,兼了一份家教。


這位品學兼優的「陽光少年」,看到誰都是純真的笑,


許多家長都願意讓孩子跟她在一起。


這家是貧困的,也是幸福的。


鄰居們說,這祖孫仨可親熱了,


父女倆做晚飯時,會各炒一個菜,然後搶著讓奶奶嘗,


「還是我炒得好吃吧?」「別聽我爸的,他那菜都糊了。」


逗得老人咯咯地笑。其實哪有什麼好菜,無非是白菜、豆腐。


2010年初,老人下身癱瘓不能動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痛疼難忍。


加上患有腦血管硬化、腦萎縮等疾病,


煩躁哭鬧,大小便失禁,晝夜需人服侍。


父女倆就輪流陪護。晚上要做功課,女兒就下半夜來陪護。


他擔心女兒睡眠不足影響學習,就讓她下半夜好好休息。


可女兒也擔心父親勞累了一天,更應該休息,


說什麼也要在夜裡輪流給老人按摩,端屎端尿,擦身換藥。


201045日清明節,


在浙江老家73歲的親生母親給他打來電話,問他能不能回家給父親掃墓。


他含著淚對母親說:對不起,我這裡的媽媽需要照顧。


20105月,父女倆失去了他們「最親愛的人」,


這位「撿來的母親」因病去世,享年81歲。


因為他和這個家,這位老人多活了21年。


她的晚年,感受到的是人間的親情與家庭的溫暖。


後來,他們搬進了政府安置的廉租房,房子雖小卻乾淨整潔。


51歲的他潸然淚下:可憐我的老媽,無福享受到這麼好的房子。


17歲的女兒則輕聲地說:


他為了奶奶和我,至今未娶。


我真希望有個善良的阿姨能嫁給他。這樣,將來我去外地上大學,他才有個伴。


他叫柴裕財,因義母叫范玉英,他們又在福建生活,他便將女兒取名柴建英。


2007年和2009年,父女倆分別入選「中國好人榜」。


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三個沒有血緣的親人,演繹出了一段感天動地的摯愛親情!


作者:李耿源


 



( 夏花摘自《意林·講述》2011年第8)

http://www.85nian.net/archives/1443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觀 的頭像
    達觀

    勸君勤放生 終久得長壽 若發菩提心 大難天須救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