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啟動免疫力
大笑啟動免疫力
2012-04
作者:李瑟
相關關鍵字:
圖片來源:康健資料
高柳和江是位小兒外科醫師,曾在科威特的國立醫院擔任外科醫師,十年後歸返日本,覺得兩相對比,
差別很大。
她回憶在科威特的醫院,患者可以直率地對醫師提出意見,兩者關係間對等關係。醫師與患者會握手,
且和睦而自然地流露微笑。
但是,日本患者的表情黯淡,完全沒有笑意,只馴服於病魔與醫生權威下,等待死亡。也有病人說「雖
然知道笑對身體好。但是,在被白色的牆圍住的大病房裡,每一個人都帶著疼痛與不安,又沒什麼可以
笑的材料,怎麼可能笑嘛?」
高柳和江說,「我心想,這樣,就算能治癒的病都無法康復。」
她開始推廣笑的醫療力,鼓勵民眾樂觀,以微笑勇氣迎戰病魔。並且開始培育「笑的療癒師」,舉辦笑
的講座,組成「笑的療癒師認證定委員會(療癒環境研究會)」予以認定。活動的前三年,全日本就約
培育了三百名笑的療癒師;後來,接受青森縣縣長委託,開始以一般人為對象組成的「綠色森林微笑企
劃」,公開培育了兩千名笑的療癒師。預定增加到兩萬名。
為什麼笑的醫療力那麼為她看重?高柳引經據典,細數笑的好處多到數不完。笑會活化荷爾蒙,還會活
化能殺死癌細胞的NK細胞(Natural Killer),提升自然的自癒力,還能化解風濕、癌症的痛苦,達到
控制病情的效果。大笑十分鐘有助減痛兩小時。但如果患病後自覺不行了、快死了,負面心情導致腦無
法好好運作,自然的治癒能力無法提升。
對於有人為疾病擔心,高柳和江都會先開一帖「笑的處方箋」,告訴大家:一天笑五次,一天感動五
次,笑與打呵欠一樣有感染力。
一天笑五次不難。早晨起床與晚上睡前,照鏡子對自己微笑。然後早餐、午餐、晚餐時,邊說「好好
吃」,邊微笑,就總共有五次了。不可思議的是,雖不好笑但仍然笑,最後會不知道為何就笑起來。
「無論身處任何狀況,也絕對要笑著活下去。」、「好好吃喔」、「好開心」,一邊說出這些話一邊活
下去,如此,痛苦就會不見了。
這本書無論從哪一頁開始讀,都可以。是一本能啟動讀者發出會心微笑的書。
以下摘錄《大笑啟動免疫力》提到笑治療疾病的能力:
* * *
減輕苦痛
有研究指出,笑與幽默,對懷孕或面臨分娩、分娩後母親的照護,以及化療及讓疾病緩和的照護上,具
有顯著的效果。
醫療人員的幽默能減輕患者的痛苦,透過這份溫暖,會獲得周遭所有人協助。反之,患者抱持幽默感,
則能以更輕鬆的心情面對醫生的診療,讓自己身處在更緩和的氣氛中。醫療人員具有幽默感,每天都會
過得很快樂。
美國某雜誌總編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難治之症,之後,靠「笑療」與維生素C治療。
做法是捧腹笑十分鐘,至少能安睡兩小時不覺疼痛。一週後,症狀開始改善,半年後,他重返總編輯的
位置。
讓風濕患者聽相聲,能減少體內惡化風濕的不良物質,多數人也會覺得關節的痛楚獲得緩和。癌症患者
也會因笑療而增生NK細胞,增強免疫力。
感受幸福
生病的人也是人,罹患失智症也是人,要讓這些人感到幸福,就是要對他們笑。目前,對失智症的復健
是以把他當小孩般反覆練習為主,但要讓人恢復活力,還需要保護當事人的尊嚴。
對於這些努力活過漫長人生的人而言,少不了愛與被愛的關係。對失智症患者是這樣,對生病的人亦如
是。為了讓大腦維持靈活,必須創造新的事物以達到快樂,且讓他感受到生存的價值。
我的好友,美國醫生派奇亞當斯(Patch Adams)提及,無論生病或罹患失智症,笑,就對了! 他讓兩
位罹患失智症的女士坐在自己的大腿上,並對著她們爽朗地唱歌,凝視她們的眼精。無論歲數多大,畢
竟仍有女性的特質。因此,當男人展露笑容,專注地凝視自己且在耳邊低語,因失智症而顯現怒顏者,
或因阿茲海默症而面無表情的人,都開懷笑了起來。
笑的處方箋讓醫師恢復活力
有一天,一位開小兒科診所的醫生朋友傳來一張傳真:「高柳醫師,我罹患惡性淋巴瘤,是第四期,五
年的存活率為25%。」
因為我不是他的主治醫生,所以無法採取任何處置,只回傳了一份「笑的處方箋」給他。「一天笑五
次,一天感動五次。副作用:肚子會痠。」
醫生朋友回信:「我費盡心力考進醫學院,很難,但終於考上。然後,我成了小兒科醫師。為了避免生
病,我特別注意飲食,每年參加標準馬拉松,跑42公里,為自己的人生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為何惡
性淋巴瘤找上我?但或許這麼想只會徒增壓力,所以,以後我只好開始笑了!」
住院期間,他一吃完中餐,就去大阪城散步,每天「笑呵呵」地過日子。
三個月後,傳來傳真:「笑不出來了。癌細胞已轉移到脊椎,走不動了。」他問我該怎麼辦,因為我不
是主治醫師,所以無法對他做什麼,但我還是可以幫助他,支持他。轉變想法,我又寄了一張笑的處方
箋:「笑得不夠,再多笑一點!能自然的治癒就治,若不能,死以前都要快樂地活下去,這是我信奉的
法條。大笑可以增生腦內的嗎啡,培養自然治癒的能力,促進健康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然後,附上一
張我搞笑的照片,用麥克筆寫道:「多笑一點!」回寄給他。
據說他把我的照片貼在病房牆上,邊接受化學治療邊大笑,還逗身旁的人笑。出院後定期接受回診,他
會前往約20分車程、名叫甲山的森林裡散步。一開始,腰會痛,還得拄著拐杖去,但一走,腳步會碰觸
落葉發出聲響,聽得到鳥鳴,一幅田園的景象,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彷彿在耳邊響起。持續走路之間,
感覺逐漸恢復元氣,後來真的能抬腳闊步。他抱著心愛的樹木大喊:「我會好! 我會好!」山中的回音
讓他勇氣倍增。他的妻子對他親近森林,氣色竟變好,感到驚異不已。他一直笑,一直笑,努力地與癌
細胞奮戰。在這過程中,他變得更有精神了。
一年後,這位醫生又傳來一份傳真:「真是奇跡! 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腫瘤不見了。」
但是,身為醫生,我不會立刻信以為真。還懷疑,會不會是不小心搞錯了,因為這種醫療疏失常會發
生。我心想,一定是檢查結果的報告弄錯了,誤把壞結果當作好結果了。畢竟他已到了第四期,所以,
我輕描淡寫地回應:「那很好啊。」
四個月後,又來了一份傳真:「醫生,奇蹟是真的。一天五笑,令人感動。」他把檢查報告一起傳過
來:「部位:無徵狀。所見:無問題,沒有任何腫瘤。」
笑就會痊癒?當然不盡然只是笑的功勞,因為還有其他方面的治療,才能使笑變得更有效。但對他、對
我而言,都是令人高興的結果。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