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學佛兩年半只讀一部經,讀一千多遍後法喜充滿! - 淨空法師




                       胡小林 居士(一門深入的又一成功案例)


 


我學佛這麼多年,講經有五十一年,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一個,有人有,沒有他那麼明顯, 胡小林 居士,你們有人認識他。他學佛才兩年半,他那種法喜、那種歡喜,一般人沒有享受到。


 


他為什麼會有成就?聽話。


 


我遇到他也是很偶然的,告訴他一句話:世出世間聖人教誨秘訣就是八個字,"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他問我,學哪個經論?


 


我介紹他《無量壽經》,我說你先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落實《弟子規》,他就一門深入。


 


《無量壽經》現在念到一千多遍,他已經法喜充滿。


 


我說你這是剛剛嘗到法味,還需要多少時間?像他這種進度,我說還要三年。


 


他這一千多部念下來,他心定了,其他的一切經不看也不聽,天天就聽《無量壽經》,我有《無量壽經》的光盤,他每天重複的聽,一遍一遍的聽。


 


《無量壽經》還有很好的批注,黃念 祖老 居士有《大經解》,還有《無量壽經白話解》,我都介紹給他。


 


他手邊都有,不看,還是看我的光盤,看我的批注,他說他一門深入,絕對不夾雜,我介紹他的他都不看,這個真難得!


 


這一部經上,你看其他的經都沒有接觸,但其他一切所有,佛法裡頭、世法裡頭,他都通了,好像什麼問題有人問他,他答得真妙。


 


他問我,這是怎麼回事?我有沒有犯錯誤?


 


我說沒有錯。


 


為什麼?智慧開了,你心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學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你現在放下一分,自性智慧透一分;你能放下兩分,你就能透兩分,不要以為這少,這一、二分一生用不盡,你是真正生活在幸福美滿的世界,真正生活在佛法裡面;


 


再換句話說,你生在佛國土,怎麼會一樣?


 


所以,願要堅定,不能夠改變。現在在佛法裡面已經嘗到法味,嘗到法味,他就不會改變。


 


為什麼?世出世法裡再沒有找到比這個更快樂的,找不到。可是我們自己要警覺到,決定求生淨土。


 


為什麼?我們不求生淨土,輪迴一關很難過。縱然輪迴你能夠超越,十法界也不容易超越,學得很辛苦,時間太長。到極樂世界好,穩當快速,一生決定成就無上道,比一般菩薩在時間上縮短太多了。


 


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把執著、分別、起心動念統統捨掉,需要多少時間?


 


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十二劫。我們看十二劫很長,在極樂世界的人看十二劫很短。為什麼?個個都是無量壽,無量的壽命,那十二劫算什麼。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十二劫的時間,這三大類的煩惱,一種都捨不乾淨。


 


你細細算這個帳,極樂世界能不去嗎?你才曉得這個地方非去不可。


 


什麼時候去?這一生決定要搞成功,要發這個大願,決定要求生淨土。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很認真的把這五個課程學好,這五個課程都是建立在儒釋道三個根的基礎上,沒有這三個根,你學不到。


 


人家學到的人是什麼?那個根扎得牢。這個根學到之後,他能融會貫通,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他都能解決。


 


用什麼解決?就用《弟子規》來解決。


 


《弟子規》字字句句無量義,雖然是一百一十三樁事,你要記住,佛在經上講"十善業道",十樁事,《弟子規》比起十善業多一百樁事,它一百一十三樁事,這只有十樁事。


 


但是那個十樁事一展開,在前面跟諸位做過報告,小乘展開三千威儀,你看這十條一放大,三千條;在大乘更不得了,八萬四千條,菩薩八萬四千細行,根本就是十善。


 


所以《弟子規》一展開,也是八萬四千細行,什麼問題不能解決!


 


這要真智慧,你才能體會到,真智慧才能夠善巧方便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他怎麼不快樂!


 


所以,佛法修學,要不要學很多東西?


 


不要。


 


我們把三個根紮下去之後,這個很重要,要把其他的放下,你才能把根紮好。你先試試看,用二、三個月的時間,別的都放下,專門學《弟子規》,讀誦受持。


 


讀誦是先決條件。你要把它念熟,念到能夠背誦最好。


 


文字不多,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句句都要把它做到,要落實在生活上。


 


然後,接著落實《感應篇》、《十善業》,你有這個基礎的根,那兩部就不難。


 


第一部選《弟子規》可以,選《感應篇》也可以,《十善業》決定是在第二部,沒有前面兩個基礎,《十善業》不行,你學不到,所以它有先後次第。


 


這三個根紮下去,我們相信一年就成就了。


 


然後,你在大乘經教裡頭選擇一門,一門深入,我相信小 林 居士能夠兩年的時間有這麼好的成就,你不會輸給他。


 


你的兩年,也能達到他的效果,那你對佛法就充滿信心,你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你就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古人不欺騙人,句句都是老實話。


 


然後,你要學淨宗。


 


有這個能力,也就是說你有這個善根、有這個緣分,你就把我們淨宗五個科目學好,這也是真實的佛法的基礎,就是:三學、三福、六度、六和敬、普賢菩薩十願,這些東西全都要落實。


 


十願裡面頭一個"禮敬諸佛",毋不敬,我們怎樣對佛菩薩禮敬,要用那種心、恭敬的心對一切眾生。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我心裡很敬佩的人我對他恭敬,我心裡很不喜歡的人,對他也一樣恭敬,你才學會。


 


我們這一生的緣可以說是相當的深,聽經能生歡喜心,雖沒有得到真實的受用,歡喜心生起來,這就是有相當程度的善根。


 


如果能夠堅持不中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會有悟處。


 


如果你勇猛精進,真的接受,我花一年的時間扎三個根,把《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修好。


 


這一修好,我們淨宗這五門功課馬上就相應,一點都不難,也就是跟你講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不難,你有基礎。


 


現在聽到是容易,做起來困難。因為你沒有從基礎上扎根。


 


如果從基礎上扎根,一點都不難。然後你能夠一門深入,一部經、一個方向、一個目標。


 


小 林 居士學《無量壽經》,他就一部經,他其他的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看,就這麼一部經。他告訴我,這些年來專聽我講《無量壽經》的光盤,我還特意把黃念 祖老 居士的《大經解》,跟他的《白話解》都送給他,他手上有,他不看,他說我只看你這一樣,一門深入。


 


我說:好吧,你繼續再看兩年,然後再可以廣學多聞,觸類旁通。


 


這個方法是正確的。


 


為什麼?修定,一門才能修定。看二、三個人的東西,心就定不住。


 


經上這句話,你看這是怎麼講的,那些又是一個講法,會擾亂,這真的,一點都不假。


 


過去我們學佛學教, 李 老師常常給我們說這個道理,可是我們的做法雖然也專,沒有像胡小林這麼樣的專,他的真的專。


 


我學習的時候,專是以一部批注為主,我還要參考其他的,這就差了。


 


他(胡小林)這個專做得比我還好,他所悟的境界我知道,他給我一說我就明瞭。


 


我在佛法上用了五十八年的時間,他才兩年半,我看他再有兩年半就趕上我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個道理我很清楚,他是真的專,我們專裡頭還夾雜一點,夾雜得不多就是。一夾雜多,那就不行。


 


我們為什麼夾雜?


 


這是因為要出來講經,老師告訴我,我講《彌陀經》,老師告訴我,用蓮池大師的《疏鈔》,或者是用蕅益大師的《要解》。


 


我《彌陀經》講過很多遍,有時候專用《疏鈔》,有時候專用《要解》,但是有些比較難講的地方、難體會的地方,我還得看看像圓瑛法師的、諦閒法師的,看看這些老法師他們的講記裡頭這一段有沒有值得參考的,我還得看看。


 


我頂多找兩個幫忙,我不會找第三個,像 胡 居士他一個都不找,這個很厲害。


 


但是他要出來講經的時候,我要把我的經驗告訴他,一定要找兩個現代人做幫手。我們能理解、能講的不必參考他的,遇到困難,看看他怎麼講的,會給我們一些啟示,能觸動我們的善根,會有一點小幫助。


 


所以,一定要懂得取捨,不是真正有修有學的人,他的東西就靠不住。最好是證果,證果古人裡頭才能找到,今人太難了。


 


今人我們找到什麼?他有修、他有學,也就是他做到信、解、行,我們要找這樣的老師。只有信解沒有修行,這個不行,這決定靠不住。


 


古人是有信解行證,這樣的善知識就太難得,遇到這樣的善知識,肯定成就。


 


所以,供養裡面,法供養是第一。我們要懂得如何在古大德裡面選好的東西,而現在人能看得懂,太深了現在人看不懂,有困難,要現在人能看得懂。


 


像明清還可以,註疏就比漢唐那時候要淺得多,漢唐時候難懂,明清距離我們近,近代,民國初年也有些大德,他們的東西很值得我們做參考。


 


我們供養是以法供養為最,法供養裡當然還是要用錢,你看就有財供養。法裡面,大乘佛法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斷煩惱、學智慧,這裡面就有無畏的意思在。所以一舉三得,圓圓滿滿包含了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果報是圓滿的。


 


轉自地藏緣論壇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