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為什麼不靈



摘錄於淨空法師相關佛學講座光盤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不到是因為你有業障,你業障消除沒有不感應。可是一定是如理如法的去求,你用貪、嗔、痴求,佛菩薩不會增長你的貪、嗔、痴。佛菩薩不會幫助你造惡業。你果然是行善,是為眾生,佛菩薩感應道交。為自己不可能,絕對沒有感應。為自己如果有感應那是邪魔,魔促成你的欲,魔幫助你做壞事。佛菩薩不會幫助人做壞事,只給你善緣不會給你惡緣。由此可知,凡是助長我們慾望,助長貪、嗔、痴,自己要有高度警覺——惡緣,不是善緣。


  供佛,記住要用自己的財物。用別人的財物來修福——錯了,自己一點都得不到。一定要用自己的,不能用別人的。有的人到佛菩薩面前大修供養,求發財,求升官。跟佛菩薩許願:我要是升了官,發了財,我再來還願,再來給你大供養。跟佛菩薩談條件——賄賂,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這種供養不但沒有福,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保佑我發財,我發一百萬,我一定拿一萬來供養你。佛菩薩哪有那麼傻,讓你占九十九萬的便宜,哪有這個道理?你把佛菩薩看作什麼人?所以這樣的供養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不要看到人來修供養——好事情,不見得是好事情。你要去打聽打聽他的動機是什麼?你才曉得他是福還是禍。那個供養,又得不到升官,也發不了財,回過頭來就怨恨佛菩薩,這個佛菩薩不靈,我去供養,他沒有保佑我發財……”,就怨恨,再毀謗三寶,那個罪業就愈造愈重。


  有一位法師,這位法師現在也不在了,過世了。生前他常聽我講經,有一天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常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非常懷疑。我說:你為什麼懷疑?他說:我向地藏菩薩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來。這是台灣的德融法師。我就問他:請問你那個道場住多少眾?住多少人啊?他說就他一個人。我就跟他講,沒有必要啊!我是地藏菩薩也不給你。為什麼?你一個人嘛,一個人沒有需要哇,為大眾,這個求是對的;為個人享受是錯誤的。


  你對這個修法有懷疑,不能夠以真誠心去修,那感應就很難達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誠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應。世間一般人遇到災難,縱然讀到這個經,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苦苦的哀求佛菩薩保佑他,也未必能濟事,未必能夠真的有效果,什麼道理?沒有做到至心。


  現在有人求而不得感應,都是精誠不足。精是專,專一;誠是誠敬。還有一些人讀了這個經,沒有能夠圓解,心量很窄小,只是在佛菩薩面前誠心誠意來求,處事待人接物就不誠實。能不能求到?求不到。諸位要曉得,一誠一切誠,它是性德,你這樣才能消業障。在佛菩薩形象面前露一點誠心,離開佛菩薩形象,跟大眾接觸之下,惡念又起來,煩惱習氣又現行,沒有用處。


  現在有許多人說,念《地藏經》,也依照《地藏經》裡面所講的去修行,但是得不到果報,於是謗佛、謗法,說《地藏經》不靈。他沒有曉得,他自己錯解如來真實義,不是經不靈。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沒有達到的標準,沒有人想到。善的標準是什麼?淨業三福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世間善人的標準: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了沒有,你做到了,你是世間善人,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礎上,你連這個標準都做不到,你學佛是佛門外的學佛,沒有入門。







【轉貼】佛 恩


昔日,雪公老師晚年與諸生共聚而談。
  
 
雪公言道:
   
「你們想想,何以我晚年,每要辦一件事,人力、財力馬上得以順利具足?」
   
「老師!因為您有睿智,辦事有方法。」
   
「我早年也是這麼辦事,怎麼不這麼順利呢?」師言。
   
「這……
   
「哦!老師!因為您德高望重,所以一呼百應,事情就完成了。」
   
「唉!都不是,這都是蒙佛感應加被之恩啊!」
  
 
佛恩!多少人在順境中,會想到是佛加被之恩呢?而 雪公一位年近百齡之長者,行遍大江南北,經歷過多少國事天下事的人,在順境中,竟把這一切都歸於佛恩。
   
想想你我,在順境中,那一次沒有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反之在逆境中,又那一次不責怪佛陀不靈,菩薩不祐?我們佛教徒,吃了幾年齋,持了幾條戒,布施了些許銀兩,便指望得到永世的吉祥太平,而忘了宿世所造無量無邊,盡虛空不能容受的罪孽。啊!太貪心了吧!我們何不想想一次又一次的困逆,正也是佛菩薩加被,轉重報而成輕受的啊!
  
 
印祖曾說,佛菩薩常在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處,顯大神通,演說妙法,無奈眾生迷背錯過,辜負慈恩,倘能常念佛菩薩名號,自于一切時,一切處,常蒙覆被矣!
   
佛菩薩或明或暗的加被我們修行人,明的我們能夠警覺到,暗的則被庇祐得不知不覺。守五戒的人,更是隨時有二十五位善神,常護其身。所以徹悟禪師言:「我造業時,佛則警覺我。我受苦時,佛則拔濟我。我歸命時,佛則攝受我。我修行時,佛則加被我。」佛於眾生之深恩重德,雖天地之高厚,也不足以比擬。吾等唯有竭力精修,盡報歸誠,拚命念佛而已,又怎忍再說什麼呢?







轉載自明倫月刊資訊網---雪廬述學語錄


(五三)佛力加持


師講華嚴,至如來現相品,於諸佛加持頌,釋曰:持者以力支持也,加者加被眾生也。設有人焉,負物百斤,頗感沈重,若得他人一肩之助,即為減輕其半,而身不勞矣。佛力加於人,亦猶是也。修行之人蒙佛加持,即其言行半屬於佛,故施於事功,輒有不可思議之力。然若不明佛理者,雖蒙加持,亦屬偶爾。明乎理已,可求之以其道。良以加持在佛,而受持在人,人之能否受持,端視自力之有無。喻如力足以舉百斤者,乃強以萬斤,縱得佛力加持其半,尚餘五千,豈其百斤之力所能及。是以行人有求諸佛,必先求諸己,己之惑力斷幾許,則慧力增幾許,而佛之加持力亦大幾許。故初果之得於佛者,不及二果,羅漢又不及菩薩。明乎此,於佛力加持,有求必應矣。


 







竹窗隨筆---菩薩不現今時


 


竊怪今時造業者多,信道者寡,菩薩既度生無已,何不分身示現,化誘群迷?且昔佛法東流,自漢魏以迄宋元,善知識出世,若鱗次然;元季國初,猶見一二;近胡寥寥無聞?如地藏願度盡眾生,觀音稱無剎不現,豈其忍遺未度之生,亦有不現之剎耶?久而思之,乃知菩薩隨緣度生,眾生無緣則不能度;喻如月在天上,本無絕水之心,水自不清,月則不現。況今末法漸深,心垢彌甚,菩薩固時時度生,而生無受度之地,是則臨濁水而求明月,奚可得乎?


 







竹窗隨筆---如來不救殺業


 


復次,今時造業,惟殺尤甚。無論四海之廣,即此一邑,於一日中所殺生命,牛羊犬豕、鵝鴨魚鱉,動以千萬,其細微者何可勝數!而春秋二時,饗天地,祀鬼神,蒸嘗於祖考,報德報功於先聖先賢,牲牷之用,不知其幾;而天地不矜,鬼神不憐,祖考不知,先聖先賢不潛為禁止。至於如來,仁覆天地,慈攝鬼神,恩踰祖考,德冠於諸聖賢,何不稍示神通,或俾現受惡報,或令還著本人,則誰不戰懼改悔,而漠然若罔聞者,何也?久而思之,乃知今牛羊等,因昔造殺,報在畜生。彼旃陀羅,即前所殺,轉為能殺,因緣會遇,始暢本懷,定業使然,無能救者,俟其業盡,然後報息。雖天中天、聖中聖,亦末如之何也已。況宿報甫平,新殃更造,因果相循,吾不知其所終也。且往者莫諫,來者可追。則今斷殺因,後無殺果,如來明訓,彰如日星,為諸眾生而救殺業,不已至乎?



 







【轉貼】李炳南老居士論語講要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疾病,是重病。請禱,集解包咸注:「禱請於鬼神。」意思是向鬼神禱告請求。有諸,集解周生烈曰:「言有此禱請於鬼神之事乎。」諸字是「之乎」的合音字。誄,說文引論語此句是「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可知許氏所見的論語版本,是讄字。誄讄二字音同而義不同。誄是累舉死者生前的事跡,以定其諡號。讄者是為活人累敘功德,求福免災。此處誄字應當作讄字,今本作誄,劉寶楠以為這兩個字可以通用。竹添光鴻以為,因讀音相同而誤。現在不妨把誄當作讄的同音假借字。禱爾于上下神祇,是子路所舉的成語。


爾字一作代名詞,當你字講。一作語助詞。弟子對師不應稱呼你我,應作語助詞。上下神祇,就是天神地祇。


孔子病得很重,子路禱告鬼神,請求保佑孔子病癒。後來孔子病好轉了,聽說病中子路為他祈禱,就問:「有禱請於鬼神這回事嗎?」子路對答:「有這回事」,隨又補充說:讄辭說,「向天地神祇祈禱」。孔子便說:「何能等到病時,我自己很久就在祈禱了」。


孔子平時言行純善,決不違背天地神明,事事如禱,所以說:「丘之禱久矣」。此是無日而不禱之意。既然平素就事事如禱,為甚麼還罹患重病呢?那就要歸於天命了。例如孔子問伯牛疾病時,歎說「命矣夫」。這章書無異是聖人提示祈禱的要義。


 


轉自佛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