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學習必定改變你一生的好習慣(秘密法寶,進來看看你就改變了)
作者:上善若水
我有這個習慣,我覺得挺好的,錢多少不是關鍵,關鍵是一定要天天做,永不忘記。錢放在裡面了,就不是自己的錢了,不能拿來自己用,但可把大額的換小或小的換大(如在有需要時,用十元紙幣換十張一元的,這不算犯規)。
我有三個這樣的容器,一是給師父的(見面時另外給較多一點的供養是另一回事,這是天天習慣的另一種供養),一是給三寶的(我是隨便找個寺院捐的,有去時就順便放進香油箱),一是給眾生的(我一般是到有了像樣的金額時,給希望工程那類社會慈善)。我一般是在回家時,把身上所有小於五元的零錢放入,一進門就做就不會忘了。如當天沒零的,就只好放五元、十元。甚至有一次沒零的又不願冒雪到樓下換零的,只好放一百了。總之,絕不能斷一天。這樣的話,能天天積功德,雖然不多但貴於不斷,而且其實也不會嚴重影響生活質素(每天給了一點點,不怎麼會覺得少了錢的)。
好處有:
布施的功德這都會有
天天有念及三寶或念師父或念眾生而培養悲心(看你的錢是幹嗎而定)
天天有象徵式地報恩
恆常不忘地做,培養紀律性
皈依有學處、密戒也有些戒條,是要每天供養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自己培養自己的‘怪習慣’,這是不向別人說的。師父好像就有習慣,每見電線杆,都念一句佛名。這是我觀察來的。他還有一個習慣,每聽到什麼新聞或朋友提到有人死了(如新聞報今天哪國飛機出事了等等),馬上記下來(有名記名,沒名就記有這回事有多少人),晚上或下次修法時特別念額外的一串珠的咒幫助這些人或動物。我們也可那樣做。對死人不見的有幫助,但對我們自己的悲心的培養肯定有幫助。另外也有些朋友,每在門檻下走過,就念一句佛。門檻就是提醒他想佛的提醒物
。。。。餘此類推。也不必讓人知道。
這樣,我們其實不知不覺也做多了善行。
這是源出於基督教的習慣,也叫tithing,三千多年前以色列就有這傳統了。tenth 就是十。這是把自己所有的十份之一拿出來給社會慈善公益、三寶、師父等等。月薪1000,給100。月薪10000,給1000。。。。餘此類推。據說對財運很有幫助。很多香港有錢人也那樣做,視為‘生意的必然開銷’。再說,布施,不論有沒馬上見效那麼靈,本來就是好事,有功德的嘛!(好了好了,也不必搬【金剛經】裡什麼空性法句來和我辯論說我的看法不正了。我也看過那段。)
關鍵是:
不是把我們工資、盈利或媽媽給的零用有多的供養布施,也就是說,不是我們用剩了的給出來,而是心態裡要想,供養布施是第一位,供養布施完了,剩下來的(也就是90%)才是自己的錢(那10%根本不視為是自己的錢)。月薪1000,給100。月薪10000,給1000。。。。餘此類推。
有關這,有很多說法:
1。基督教的一些小派別認為這是富足之道。
2。基督教的一些小派別,有些類似靈驗錄的書,專說這個的。
3。老外的新紀元運動,也用這個。
4。我很多朋友也這樣做,都說本來以為會少了錢用,後來反而事業越來越順。
5。還有,歐洲的神秘社團玫瑰十字會,也相信tenthing
的靈應。
我認為:
1。是外道的方法也沒問題,好的習慣就學嘛!
2。是不是迷信沒問題,反正是培養自己行善的好習慣,不靈也沒問題,我也就不是要想發財而做的。
3。關鍵是這心態很好:不是我們用剩了的給出來,而是供養布施完了,剩下來的才是自己的錢,所以,自己永遠排第二位,這很好,能去掉一些永以自我中心的心。
4。從老外的新紀元運動的理論來說,這也有點根據:他們認為,你的心如何,就會吸引怎樣的結果。看過matrix 的人很多都知道,這電影和新紀元運動的理論很有關,也就是說,世界的規矩,都是社會、別人和自己給自己定的,可以不是那樣的,是那樣只因為我們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而已,“我們唯一的侷限,只是我們自己相信的那些!”,所以,我們可以重定它們,如新紀元運動就有教人在火炭上走的課程(這不是宗教的事,和那一定關系都沒有,而是為了學習打破從小既定的‘程序’,學習自己重定規則)。這些就不多說了,主要是想說,他們認為,沒有人是天生該窮的,你要什麼,你要求的急了、凶了,‘宇宙’自然會給你你所要求的。你天天抱怨窮,就是自己在‘要求’窮,所以你真的會窮。你的心富,你自然就會真富起來(我們平時說“當我看到了,我才會相信!”但新紀元說這是搞錯了,應該是“當你相信了,你就會看到!”)。長話短說,不論你如何窮,你在布施時,潛意識中其實就是在‘騙’自己說“其實我有‘多餘’!”為什麼呢?如果我們給了一元,這就是說我們起碼有比自己所需要的所有金額多出了起碼這一元,這就在潛意識裡種了種子,騙了自己說我所擁有的其實比實在需要的為多(否則哪有可供給出來呢?),這樣就有了‘富裕’的潛意識,等於是在重定命運,等於是向宇宙說“我富有!”,然後就會慢慢富起來。
5。不論是否同意第4點,我認為這和佛教還是可以協調理解的。用佛教來說,你布施,就會富裕。你可以說因為你窮,所以你自認為沒法布施,可是如你不布施,就很難富起來啊!所以,要想不窮,不是應該省那一點點(估計那10%對你脫離困境沒太多幫助),而是更應布施,比富有的人更要布施多(按比例來說)。很多人有種怪想法,認為窮人就不必想去布施了,可是,我認為窮人才需要財啊,想要財怎麼辦?不就是該布施嘛!
6。開始這樣做時,肯定難,但你把那10%想為根本不是你的。如果你工資1000,你就當作本來就只是900,這就行了。
7。還有,很多‘修行人’以為沒錢才叫‘清高’,其實那句話是個大誤解。“金錢是萬惡之源”(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其實也不是原話,原話其實是“對金錢的熱愛是萬惡之源”(the love for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信就信,不信拉倒或自己去查原句!
8。好處有:
布施的功德這都會有
念三寶或念師父或念眾生而培養悲心(看你的錢是幹嗎而定)
象徵式地報恩
搞清楚先後輕重,重新把三寶或師父和眾生放第一位,自己是第二位(這點我認為很重要)
在這全世界所有人都在說‘要!要!’的年代,培養‘給!給!’的心。
上面的是舊貼。昨晚看到了點算是佛教依據的文字,如下:
有一次,一個叫樸空的貧窮刻石匠,向他乞討要錢。
“可憐的朋友,”巴珠說:“你只要說‘我不需要錢’,我就會給你一些。”
“這是那門子的把戲?”樸空奇怪地想,一言不發。
巴珠仁波切重復這句話三次後,張口結舌的樸空,終於結結巴巴地說:“我不需要錢。” 大師於是給了他一大把錢幣。
因為巴珠在任何情況下從不會錯過調濟人的機會,因此在那之後,有一個弟子請上師解釋他的行為。
巴珠說了這麼一個故事:從前,在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位窮人供養佛一塊糖果。一個貪婪的婆羅門知道佛陀從不說不,便立刻要求把這塊糖果給他。
佛陀回答:“你只要說:‘喬達摩,我不需要這塊糖果。’我就給你。”婆羅門照做了。 阿難請佛解釋。佛陀詳細地說;“在過去的五百世中,這個婆羅門,一次也不曾開口說過‘我不需要’,我幫他發出這幾個簡單的字,灌輸他不需求任何東西的意識,減少他的貪心,這些字將會在他心識上,種下慷慨的種子。”
選自《雪獅的藍綠色鬃毛》作者喇嘛舒雅達
關鍵是,一旦決心培養這個習慣,如果沒有零錢,必須保證也要給,10的,50的,100的,必須強逼自己,不能說明天有零的才給,這樣才有效的。這是修行嘛!我們世俗的事,譬如今天沒吃飯,會等明天補上嗎?不會的!如果明天補給,只證明我們看吃飯比修行為更重要!這裡強逼自己,是為了教導自己,要把修行看的比吃飯重要。能達到這點,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成就了嘛!對自己的紀律培訓很有幫助。有1次沒有零錢,只有100,外面下雪很冷,只好這次“吃虧”了,也是好的,一是培養自己承擔自己失誤(忘記回家前察看零錢狀態)的結果,二是培養了為了持續和維持當初發了的願而願意付出代價的決心,三是其實“吃虧”也不算吃虧,布施是好事嘛!四是培養自己從錯誤學習的習慣。如果明天才給,永遠不會學習的。為了堅持給,可是不願意給100,強逼自己給了,以後會很好的學習到錯誤,以後就會記得要查看袋裡零錢狀態了。這也是培養認真細心態度的方法啊!
說說有關布施吧。這個不止和功德有關,其實培訓自己紀律,決心,降低自我中心,致富都很有關系,而且超有效!
有關每天的習慣:
關鍵是每天,風雨不改。無論如何都要給。多少不重要。“每天”才是重要的關鍵。別小看這個修行,不是打坐想空才算修行的。如果高的所謂修行辦不到,小的又不屑做,哪還有什麼可以做的修行呢?
有關Tithing 的習慣:
關鍵是不要想著把屬於自己的用剩下的有餘的給出來,必須想給了後剩下的有餘的才屬於自己。這點很重要。一是訓練把自己放第二位。二是很實在的原因,基本上大部份人不論賺多少錢,都沒多少算是剩下的有餘的,這樣的話,一定沒有多少可以布施的,導致方法不可行。三是種下自己很“有餘”的富裕心態概念。
有關乞丐:
很多人認為很多職業乞丐不應該給。其實-
1。有一個眾生求,你能力範圍裡面能給的,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龍樹給了頭給一個無理要求的太子。我們整天說什麼給與眾生所求的所謂大願,難道是要講條件的嗎?才1,2塊錢,我們就搬很多大道理出來解釋不給的理由,可是布施的定義沒有說明必須對方有道理的求我們才給啊!如果要有道理才給,不必佛教徒,大部份人也能做到。如果要給很多錢,看看對方真假當然合理。就1,2塊錢的小事,舉手之勞,給了就放下,不必這麼多道理嘛!對我們自己也沒什麼損失。
2。搞清楚,給的時候,不是你給與,他占便宜,而是各取所需。他是否真乞丐根本不重要,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和我們的修行才重要。佛光山還是台灣哪裡,有個對弟子的不共要求,給別人布施的時候,必須雙手給,看對方,尊重地說謝謝。雖然我老覺得台灣人有時候比較肉麻(聽到40,50歲的老男人假可愛地說“我們醬的‘男生’.....如何如何”總覺得很恐怖!),但這裡說的這樣做的精神確實很好,比起很多人給乞丐的時候,把錢很不屑地丟地上,好多了,而且有道理。得益的,可能是我們占多,乞丐占少。他的求,成就了我們的修行啊!
有關能力和布施:
很多人老說如果我有錢,就會布施,可是這個正說明內心不相信佛說的因果。窮,就是因為以前沒有布施。想有錢,方法就是必須布施。這是很基本的老太婆都懂的佛教因果論啊!不難明白。你說因為你窮,所以你自認為沒法布施,可是如你不布施,就很難富起來啊!所以,要想不窮,不是應該省那一點點(估計那10%對你脫離困境沒太多幫助),而是更應布施,比富有的人更要布施多(按比例來說)。很多人有種怪想法,認為窮人就不必想去布施了,可是,我認為窮人才需要財啊,想要財怎麼辦?不就是該布施嘛!
再說,布施不一定用錢,吃的喝的,都可以啊!
再說有關好像是假的那些職業乞丐:
萬一是真的呢?如果你碰到的100個裡面,99是假的又怎麼樣了,萬一有一個真的呢?有套香港電影,裡面說一個很憤世嫉俗的人,很不相信人,遇到一個他想泡的樂觀女孩,他們來往的時候,遇到了一對夫婦,老公求救說因為沒帶錢,老婆要生產了,無法去醫院。男主角說這是騙人伎倆,不給,還要罵夫婦,女主角說萬一真的怎麼辦?反正也不是很多錢嘛。男的不同意,但為了討女孩歡心,就給了錢。後來,男的很久後遇到夫婦,帶著新生的小孩,而且還認得他,向他還錢感恩。如果他當時沒有給,結果會怎樣?(所以,看電影能看到很多佛法的!誰記得是哪套電影順便告訴一下。好像是劉青雲的不了情。)這裡也不是說教人對任何人都傾家蕩產,但在舉手之勞的時候,好像沒必要想太多了吧?!我在亞運村遇到過一女孩,下雪,她說來北京,錢丟了,無法買車票回家,要借電話,我借了,她打電話好像無法解決問題,然後向我借錢,說一定會還,我當時覺得這演技太差了,由於上述理論,我還是給了50,她還向我討名片,我也給了,當時覺得這個還挺做戲做全套的,給了就忘了,一直以為是假的,因為太明顯了。後來,3個月後左右,她真把錢寄回來了。如果當時沒給,這50也就自己花了,不是很大的錢嘛,可是就會有一個小女孩兒因為我的戒心,而要在陌生的北京下雪街頭不知道結果如何。
常懷卑下:布施時的心態小結一下,歡迎補充:
我們不可能很快達到佛所說的境界。但是無我的行為絕大多數的人一定還是有的,我們可以推而廣之。比如,您的小孩馬路上玩耍,一車疾駛而來,不遠處的你應該只有小兒,不會有我。又,當看到你的老父親身負重物艱難而行,你一定會上前扶助,不會考慮為了多些功德,這件事我一定要做,或想,我得先三輪體空下來然後助之。其實我覺得菩薩們為利他可以欣然的投向地獄的猛火,與我們幾乎凡事都為自己都是串習的結果,我們利己的習慣是生生世世才養成的,菩薩們也久遠以來才從利己到無我的,比我們實踐的早。盡管我們兩種業習力難以比較,但只要抓住當前的一切機會,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有質量的至少是無我的事(暫時有他不怕的),那麼,這種無我之因,一定會結出無我之果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