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之龜吃不得,撈不得

|
|
【圖文】賴銘輝菩薩坐化生西見證
賴銘輝菩薩坐化生西見證 賴銘輝菩薩坐化生西見證
往生時日:2011年3月4日(週五)卯時
臨終情形:唸佛坐化自在往生
助念因緣:家中佛案前,妙音同倫16小時開示助念
殯葬禮儀:3月5日入殮、3月14日告別式
銘輝菩薩因中風20餘年,長期過著輪椅生活,平時皆由其太太同修細心照護,於2003年收視到廖苑長電視弘法所講的《金剛經講義》相應而法喜,復於學苑開辦函修班時,率先報名,成為函修班第一屆學員。爾來,藉由學苑免費寄供廖苑長講述之佛陀教育課程DVD,在家依教修學,由淺而深,深入經藏,從無間斷,精進不懈之程度,堪為我等佛弟子之表率;尤以《金剛經》更是愛不釋手,配合DVD影音,一遍再一遍,週而復始,不下20餘遍,但見講義均已泛黃,舉凡科判,耳熟能詳,朗朗上口,每日僅睡四小時,十小時諦聽《金剛經講義法要》講解實相妙理,另十小時一心唸佛,渴望以般若智深信切願,老實一心唸佛,自在往生極樂國。
2月6日,歲序正月初四下午,銘輝菩薩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菩薩隨侍兩側,復有三十幾位隨行菩薩,頭頂皆放光,衣著同阿彌陀佛。此刻銘輝菩薩見狀,喜出望外,高舉原本無法舉起的手說:「佛祖啊!趕快接我去啊!」
阿彌陀佛撫摸銘輝菩薩頭頂曰:「汝精進修行,成績60分,待80分再行接引。」
銘輝菩薩說:「那還得很久?!」
阿彌陀佛曰:「不會的,快了。」
事後,經銘輝菩薩敘述,該三十幾位隨行菩薩,乃過去生西之妙音同倫,跟隨阿彌陀佛倒駕來迎見即將生西之新同倫。
此見佛之勝緣,於農曆年後2月10日晚間學苑第一次上課,銘輝菩薩之太太同修特別趕赴學苑,講述予同倫分享,並稱:「雖非菩提、蓮花、淨蓮等本科班,函修生只要精進修學,依然可生前見佛,預知時至,自在往生西方極樂。」這一句話,妙音同倫們備受鼓舞。
話說,上述銘輝菩薩與阿彌陀佛對話,很快2月下旬有所發展。2月26日(週六)銘輝菩薩告訴太太同修一週後往生,並自此日起不進食、不睡眠、坐著一心唸佛直到見佛往生。銘輝菩薩預知時至,繫因於前兩天讀誦《金剛經》,圓解真實義而感無限法喜,26日當天讀誦《金剛經》,卻一念不起,心地一片清淨,異於往常之修學,從而知時至,故也。銘輝菩薩並囑咐其太太同修5日後始得稟報廖苑長。惟其太太同修怎生按捺得住,隨後偷偷馳電人正在蓮臺山上率領志工打造叢林道場「蓮臺山妙音淨苑」的廖苑長,身旁隨眾志工皆聞此之電話對話。
銘輝菩薩預知時至往生唸佛過程中,仍經歷魔考。一為親情;另一為冤親債主。平時夫妻未與子女一屋簷同住,孩子聞訊不捨於翌27日(週日)返家探視,聞訊白父親言:「您不是說要等蓮臺山建好才往生,何必急於此時?!」
在兒子親情關懷勸說下銘輝菩薩略有動容,遂使其服侍沐浴,並抱至床上歇息就寢。惟銘輝菩薩在床上輾轉反側,終在家人攙扶下回座椅上,繼續一心唸佛。隔日幸蒙我釋迦佛陀慈悲即時教誨,喝斥銘輝菩薩言:「傻弟子!汝之修學已具般若智之離相、離念,為何還要落入凡情之念!」銘輝菩薩為之頓悟,堅定信願求生正念,以般若理智擯退子女之關懷,從此不允入室相見,以免親情障礙唸佛生西之勝緣。
往生前確有冤親債主前來討債,冤親債主手持敲碎酒瓶朝銘輝菩薩頭部砸刺而來,為渠猛力推開,對方應聲倒地,適逢有第三者勸架,遭斥以修行者應忍讓不該還手才對;銘輝菩薩恍然大悟,隨即拱手道歉,並稱:「請恕無修忍辱」求取對方寬宥,始化解彼此冤結。
時間來到3月3日(週四)傍晚,苑長援例在三重苑本部講經上課,於上課前接到銘輝菩薩太太同修馳電告知銘輝菩薩狀似快往生,央請苑長能否即刻趕往探視。苑長告知因緣未到,晚上宜請格外細心照顧,復囑咐往生之時辰請注意明晨卯時。苑長當晚於菩提班上課即向同倫們正告:「銘輝同倫依止般若,以深信願,一心唸佛,預知時至,他是我們唸佛人的模範,將於明日3月4日(週五)卯時(早晨5~7點)往生,請同倫注意,屆時仍請排班助念為盼。」
銘輝菩薩安坐一心唸佛七天,兩道魔考皆順利通過,果然依彌陀經之若七日,於 4日卯時(晨六點正),坐化見佛往生極樂國。明確印證《佛說阿彌陀經》開示:『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4日天明, 6時過後片刻,接到電話告知,廖苑長隨即趕赴處理,方組長秀珠則聯繫妙音同倫並安排輪班助念,直至晚間十時餘結束,助念16小時始予淨身更衣。期間銘輝菩薩坐姿未改,猶如老人家仲夏樹蔭下高座小憩,闔眼養神般自若,臉上表情安祥,享年七十有三。
3月 5日,廖苑長自遠赴台南及台中講經返北,晚間7時許在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為銘輝同倫舉行入殮儀式,從迎大體、納棺、封棺以至停棺,苑長均躬身主持在側,並親自為銘輝同倫帶上學員名牌,近百位妙音同倫到場助念,場面莊嚴隆重。
3月14日,於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告別蓮池海會,家祭圓滿隨即舉行法眷祭禮,我蓮榮家族百餘位妙音同倫,以至誠心唱誦清淨蓮花並逐一向銘輝同倫菩薩獻花禮別,祝福銘輝同倫菩薩生西蓮品增上,上求下化,早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銘輝菩薩坐化往生之殊勝因緣,仍留下關心者以「是否生西」的疑問?以下事相告知分曉。
銘輝菩薩入殮後,據學苑蓮花班同倫許惠華表示:渠於翌(6)日早上,看見銘輝學長穿著妙音淨宗學苑上白下黑之校服,臉相極為莊嚴且呈無限法喜之容,自在地朝西方天際凌空飛去在前,一群穿著同樣校服之妙音同倫跟隨於後,一前眾後自在地飛向西方而去。
另銘輝菩薩儘管唸佛自在往生,惟其同修太太仍無目睹銘輝同倫蒙佛接引生西之示現而難免牽掛。告別式後,翌日 ( 3月15日 )中午時分,其同修太太在家中半閤雙眼唸佛,突然屋內光芒大作,西方三聖放光現於眼前,親眼目睹其同修銘輝菩薩立於大勢至菩薩旁,剎那間,銘輝菩薩隨從西方三聖消失而去,屋內僅留下心驚喜未定之賴太太。此刻篤信銘輝菩薩生西,終可為眾生釋疑,見證信願唸佛必可生西,不啻為唸佛功德不可思議之最佳佐證。
詳情-http://www.lts.tw/notice/31
文章來自佛網
人救猴一命 靈猴救人一村 |
|
||
在重慶金佛山密林深處,猴子和人演繹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記者4日有幸聆聽了村民的龍門陣。
來源:學佛網 |
彭鑫博士:如何吃素才能健康
1 問題的引出:面黃肌瘦
時下出現很多“飲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為主的飲食原則。有兩類人群持這種觀點:第一類,想減肥的女性;第二類,某些佛教人士。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很多減肥的女性為了控制熱量攝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面有菜色,要麼萎黃晦暗,要麼臉色蒼白,精神體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勞無力,造成月經量少、甚至絕經,來門診求治婦科疾病,希望調理月經。
2 氣血生化:五穀雜糧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無從攝取,氣血無從生化,後天之本虧耗,導致月經量少,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因此,我在診治這類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復正常飲食,以保證氣血之來源,此外,建議喝小米粥加紅糖以充養脾胃,迅速恢復元氣。在北方,婦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時候,老婆婆通常給產婦做小米粥加紅糖,以補養身體,小米在中醫看來是補腎健脾利濕的佳品,古代行軍打仗多以小米為軍糧,吃小米不僅耐餓,而且除去脾胃濕氣,避免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一把小米,撒到地裡是一片莊稼,小米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機”,產婦生完小孩,生機消耗很大,所以民間用小米來幫助其恢復生機元氣。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紅糖,不僅月經調順,而且臉色紅潤光彩,真印證了五穀雜糧補養身體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出家師父和在家居士,也是不吃主食僅吃蔬菜,但是據我觀察,大部分遵從這個飲食原則的人久而久之面黃肌瘦,身體衰憊,氣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講的僅靠蔬菜是無法維持氣血來源的。蔬菜多為植物的莖和葉,其疏通力量比較強而補養力量比較弱,氣血雖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補養,尤其是脾胃沒有水谷滋潤,久之就會造成脾胃氣虛的病機。
3 氣滿不思食
以上論述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則,就說明有一部分人是這個原則的親身受益者。那麼,什麼樣的人合適這種飲食原則呢?我總結為“心地清淨,元氣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養生原則。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內心清淨無染,妄想分別執著淡泊,元氣消耗極少,依靠修行禪定所獲得的能量補充(禪悅為食),全身元氣充沛。正如古人所說“氣滿不思食”,真正元氣充盈的人,不思飲食。因此一天僅僅吃一頓飯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灣著名的廣欽老和尚,數十年來不吃主食,僅吃水果維持體力,活到九十五歲高齡,身無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經典《增一阿含經》中以“禪悅食”為五種出世間食之一。並在《雜阿含經》指出,有眾生進入初禪,“離生喜樂,處處潤澤,處處敷悅,舉身充滿,無不滿處。”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會有全身氣力充足之感。毛凌雲居士所撰《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現摘錄如下:
清*竺峰、圓融大師,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無缺。篤好禮念,以往生淨土為決定志願。不畜徒,不自住庵,恆依人修,免雜用心。居無定所,合則留,不合則去,意氣灑落,不為膠執,亦不樂隨眾作務。常靜掩一關,禮念平行,不禮則念,不念則禮,無一時間斷,亦不參以他法,竟以此終其身。嘗於午間敲魚念佛,直到次日日晡時(下午3~5時),人見其終無休歇,大聲喚之,始止,自謂才如半日耳。問其飢否?則曰:“我口甜水如蜜,常咽常盈,受用無量,更不思食也。”脅不帖席者數十年,故少夢,偶有夢,亦不離禮念,更無異緣,夢中常見佛菩薩活動如生,間予獎勵,或導引念佛。忽自知時至,念佛而逝,年六十四,頂示暖相。
圓融大師精進念佛一天一夜,竟不會感到飢餓,反而覺得口水甘甜,受用無量,這恰恰說明法喜充滿,禪悅為食便會得到能量的補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飲食。
又如歷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壽禪師,據歷史記載他三十歲悟道,“後住永明,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每天由早到晚,講經、作佛事,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而且夜晚還要到其他峰頂念佛。明代學者洪覺範說:一個人每天要做這麼多善事,而且日中一食,一定骨瘦如柴,結果看到他的畫像,卻是身體壯碩、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永明延壽禪師一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需要補充的能量卻很少,足見禪定功夫之深。禪定並不一定是面壁打坐,行住坐臥都不離禪定,禪悅為食自然身體健壯。
4 不要盲目模仿
然而一般佛教居士,沒有專業修行,或者因為功夫不到,還需要應付日常工作,有的護法居士為佛法、為眾生而奔忙操勞,修證上還沒有真正契入境界,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假如不加以補充,就會導致上文所說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亞健康狀態,長久以往,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任何規律都有其適用範圍,每個人在接受不同的養生觀點時,要參考自己的實際情況,斟酌採納,方能如理如法。
5 補充氣血的食療方法
小米粥做法
做法:小米適量,小火慢慢煮熟,氣血不足者可加紅糖少許。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還可以治療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洩瀉等疾病。《本草綱目》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經常喝小米粥,可以溫補脾腎,增強生命力,對身體虛弱的有不啻為一帖補養良方。
印光大師的飲食建議:
1 提倡吃麵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麵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2 提倡吃豆油
又大磨麻油亦能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復鮑衡士書》
3 佐以乾果食療
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4 印光法師滋補粥
根據印光法師的建議,結合中醫理論,提供以下食療的方法,而達滋補氣血、調理脾胃之功效,如下操作:
做法:蓮子十粒、桂圓(剝掉外殼)十枚、紅棗(掰開)十二枚、芡實(大型超市裡面或藥店都有)一兩、薏米一兩,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補氣化濕,固腎強精。
粥中之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芡實可以開胃助氣,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此四種配伍相輔相成,溫補脾腎,養血安神,同時佐以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功用健脾利濕,流通濕氣,正可兼製桂圓之熱,溫陽而不助火;又可反佐紅棗之膩,使補虛而不留濕。諸種補養食品相配,共奏補氣養血,固腎強精之效。
“藥補不如食補”,滋補粥長期服用,對於氣血不足、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血虛萎黃等現在社會常見虛弱類疾病確有良效,其中加大桂圓、大棗的量便可以針對失眠類患者,加大蓮子、芡實的量針對脾胃虛弱、瀉下傷精的患者,加大薏米的量,針對濕氣較大的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白帶,肺膿瘍患者,此外,現代研究中發現薏米裡含有抑制癌細胞的成分,因此對於癌症患者,薏米粥不失為調養身體的佳品。
傳喜法師:吃素的貓與念佛的鸚鵡
以前我有個師父養了一只貓,這只貓它就吃素,跟著師父一直吃素。一開始也不吃素的,跟著師父住了很久,有一次師父跟它說你可以受五戒了,然後給它受了五戒,它就開始吃素,很奇特的。
我們這只貓還小不懂事,剛剛幾個月大.慢慢大了或許通點人性還好一點。在內蒙有個佛教徒,在家裡養了一只鸚鵡,這只鸚鵡和家人一起學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有客人來了它就念,有時候客人不會念佛,它還教人念佛“快念佛”,不單單教人念佛,他家裡養了一只狗,還教狗念佛,那只狗走過來喊他名字“來、來、來一起念佛”,狗看起來蠻聰明的,可還沒有鸚鵡靈光。那只鸚鵡後來念佛往生了,火化了之後燒出了幾顆舍利,鸚鵡當中也有菩薩啊!
畜生是有靈性的
作者:觀成法師
有朋友問:為什麼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認為畜生是沒有靈性的,既然沒有靈性,為什麼不可以宰殺它們,作為食料?
各位,宰殺畜生,食噉其肉,切勿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須知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梵網經》說:食肉者斷大慈悲性種子。佛門以「慈悲」賅攝一切善法。「慈」者,愛護眾生並施予安樂;「悲」者憫念眾生並拔除其苦。這慈悲心是普及一切眾生的- 包括畜類 - 故「戒殺」被列為根本戒律之一,而「持素」更是佛門慈悲心的體現。
佛經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成佛,簡單來說,即是覺悟宇宙人生真理,滅盡一切煩惱,淨盡一切惑業,超脫生死輪迴,常住於涅槃之樂。)。畜生的靈性與人無異。歷代有不少野史記載畜類的倫理道德故事。其中蒐羅最多,徵引最透徹的,有《物猶如此》一書,是清朝徐謙所著的。這徐太史博覽群書,舉凡有關畜類的懿德善行,他都輯錄下來,以表揚義畜的靈性。全書共有一百六十七則事實,現以白話意譯兩則,與讀者共勉:
(一)舐犢情深
在沐陽縣,有一屠夫姓王,以宰牛為業。有一日,他買了子母兩牛,打算先縛宰母牛。當他正在磨刀的時候,剛好有人敲門,於是放下屠刀,出外開門。
這時,小牛趁無人發覺,走過來用口銜著屠刀,走出門外,飛奔來到鄰居一個姓孫的農夫屋前,用自己的角來敲門求救。孫農夫開門見到一只小牛,口銜著一把利刀,刀的一半已強吞入口內,外面祇有半張刀露出來。這只小牛對著孫農夫不斷哀鳴,兩眼不停地流淚。
這時,王屠夫不見了小牛和屠刀,亦跟著追來。孫農夫見狀,心內已經明白情況,原來小牛不忍心自己的母親被宰殺,所以要吞掉那把屠刀,還走來鄰居求救。孫農夫頓時生起同情心,要救活這兩只情深的子母牛,於是用雙倍價錢將牛買下。
孫農夫將母牛牽回家裡的時候,小牛見到母牛,便跪地悲鳴;而母牛亦臥地用舌頭舔舐小牛的臉孔。當時小牛已把那張鋒利的屠刀全部吞進了肚內,不能取出。大家都認為小牛一定會死,但是過了幾日,小牛竟然無恙。後來,這兩只牛在田中耕作,比其他的耕牛更加落力。過了二十幾年,兩只牛相繼去世。後來剖開牛肚,發覺在小牛的腹胃之間,竟然長了一層厚厚的皮囊;屠刀就是包裹在這皮囊內。
朋友,中國有一句成語:「舐犢情深」,讚揚牛只母子之情。畜類是有靈性的。我們怎忍心宰殺其身,噉食其肉呢!《大乘入楞伽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輪迴不息,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易生而受鳥獸等身。云何於中取之而食……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皆是親屬,乃至慈念如子想,是故不應食一切肉。」
人同畜類,三世輪迴,循環互食,今日你食它八兩,將來必要還它半斤。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
(二)義猴殉主
在明朝年間,南坡有一個乞丐,養了一只猴子。他訓練這只猴子耍木偶戲,然後帶它到市集表演,將賺來的錢買食物充饑。十多年來,不論寒暑,乞丐與猴子都是相依為命。
後來,乞丐老了,行動不方便,不能再帶猴子上街市賣藝賺錢;但猴子很有靈性,它每天獨自走到市場賣藝,繼續賺錢養活乞丐。村人都知道這只猴子的情況,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施捨些食物給它,讓它帶回給乞丐吃。
直到有一天乞丐病死了。這只猴子就拿著當天乞回來的一些錢和食物,走到市場一家棺木店門前,在那裡又叫又跳,不願離開。棺材店的老闆覺得很奇怪,就派人跟著猴子,前往乞丐所住的茅舍查看,發現原來乞丐已經死去多時。棺材店老闆被猴子盡忠主人的義行所感動,就自己出錢將乞丐埋葬了。
當老闆為乞丐焚燒遺物和紙錢的時候,這只猴子手拿著一塊布,仰天長啼幾聲後,就縱火自焚而死。當時的村人看到這情況,都覺得不可思議;大家都被這猴子的忠義所感動,於是為它立了一座義猴塚,以作紀念。
朋友,一只猴子都能夠對飼養它的主人盡表情義,試想我們人類自稱為萬物之靈,父母親從小將我們撫養長大,我們有沒有報答這份恩情呢?
這義猴盡忠殉主之義,不遜於歷代忠烈殉國者,可知畜生是有靈性的。
袁中道遊西方極樂世界 (慧律法師譯)
摘自《淨土聖賢錄易解》
袁中道,官為南禮部郎中,乞求退休,養老於家,平日常常精勤地禮拜課誦。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西元一六一四年)在一個月圓的晚上,課誦完畢後跏趺靜坐,形體心神寂靜清爽,忽然間入定,心神飛出屋子之上,飄然地乘著白雲。此時有二位童子引導他向西飛行,不久之後下降到地上,童子說:‘停!’袁中道隨著他停下來,見到大地平坦如掌,光耀明淨細滑柔潤。旁邊有水渠,寬十餘丈。水中有五色的蓮華,香氣芬芳異常,並有金色的橋梁跨過水渠,七寶的欄楯交羅排列,樓閣極為整齊美麗。
袁中道於是向童子作揖問道:‘此是何地?您是何人?’童子說:‘我乃靈和先生的侍者也!’中道問:‘靈和先生是誰呢?’童子說:‘正是您的兄長袁中郎(袁宏道)啊!他現在正在等您,有話要跟您說,您可以趕緊前去。’接著就依著步道走到了另一個地方,有樹木十餘棵,池水流動作聲,水池上有一個白玉的門扉,其中一位童子先進入,另一位導引袁中道,經過樓閣二十幾重,到了一座樓閣之下。此時有一個人下來迎接,其容貌如同美玉,衣服如同雲霞,身長有一丈餘,見到袁中道後,歡喜地說:‘弟弟你來了!’袁中道仔細地一看,原來是袁宏道。
兩人於是上樓作禮交拜,有四五個人前來共坐。宏道說:‘此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信解尚未成就,持戒尚未完全的,大多生於此地。又稱為“懈慢國”。上方有化佛的樓台,前面有大蓮池,約有一百由旬(一由旬約四十~八十里),其中有殊妙的蓮華,是眾生的化生之處。一旦已往生此地之後,則散處在各個樓台,與有緣的淨土蓮友相聚。因為此地沒有淫聲美色的惑亂,勝解容易成就,不久之後,就能進升為淨土中之人。’袁中道問:‘不知兄長您生在何處?’
袁宏道說:‘我往生淨土的願力雖然很深,但是情執染著的習氣未除,剛開始化生於此邊地一小段時間!現今已經居住在淨土了。但是終究因為以前持戒不夠嚴謹精進,因此只能在地面居住,不能與大菩薩們一起飛翔於廣遍的虛空和七寶樓閣之間,仍需要再進一步的修行。所幸我宿世生來智慧猛利,又曾經作《西方合論》,讚歎如來不可思議度化眾生之力,感得飛行自在,可以遊行於十方的諸佛刹土,十方諸佛說法,我皆得以前往恭聽,此實在是很殊勝啊!’接著宏道就牽著中道的手向上飛升,刹那之間就飛越了千萬里。到了一個地方,光明照耀無所障礙,以琉璃為地,以七寶行樹為界,皆散發栴檀吉祥的妙香,並且開著眾多殊妙的華朵,皆是奇異珍寶的妙色。下方為眾寶蓮池,水波中激揚著自然微妙的音聲。池中眾寶蓮華,華葉皆散發出五色的光明。水池上隱隱約約有高樓如絲帶般回旋聳立,閣樓則有旁出的道路。到處皆有無量的樂器,演奏著種種的法音。
袁宏道說:‘你所看到的,是極樂淨土中依著地上而行之眾生的依報世界。經過此地之後,則是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其境界甚為美妙,勝過千萬倍於此地,其神通變化也是千萬倍於此地眾生,我以慧力的緣故、得以遊行於其間,但是不能夠居住於彼地。再經過彼地則是十地、等覺菩薩所居住,其境界我就不得而知了。再經過十地、等覺的居住地則是妙覺如來所居住的地方,只有佛與佛才能究竟了知。’說完,又到另一個地方,沒有牆壁,有欄楯,光明耀眼更勝於前。坐了一會兒,宏道又說:‘我沒有想到極樂世界快樂到這種程度,假使我前生時能夠嚴持戒律,我的境界尚不止是如此而已。大體上來說在教理和戒律都精進嚴謹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嚴謹的人,往生最穩當。如果是只有教理而無持戒的人,大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去了,這種狀況我所親見到的有很多。
弟弟你的般若氣分頗深,但是戒力定力甚少。如果只是體悟教理而不能生起戒定,此是狂慧也。你回五濁惡世後,趁著色身仍然強健,要實修實悟,兼持往生淨土的誓願,勤行種種方便善巧、憐憫一切眾生,不久之後當再相見。如果一不小心一入他途,則可怖可畏。如果不能持戒,有龍樹菩薩的六齋法現在仍然存在,應當遵而行之。而殺戒尤其重要,希望你寄語其他一同學法的學人,沒有說每天動刀殺生,口中貪食眾生血肉滋味的人,而能夠往生此極樂國土的。縱使說法如雲如雨,又何益於事呢?我和你在空王劫時,生生世世為兄弟,乃至於在六道之中,也是如此。所幸我今日得生善地,我恐怕你會墮落,因此以方便神力,將你攝受至此地,但是淨土與穢土相隔,不得久留於此。’
當時宏道與中道的兄長宗道已經命終,中道因此問其兄長投生之處。宏道說:‘他往生的地方也很好,你以後自然就會知道。’說完之後宏道突然淩空而去。中道行走在水池上,頓時好像墜入水中,突然之間就醒過來了,中道因此自己把此事記述下來。在此之前袁宗道有個兒子叫袁登,年十三歲,得重病將命終,告訴宏道說:‘我快死了!叔叔你要怎麼才可救我呢?’宏道說:‘你只要念佛,即得往生佛國,此五濁惡世,不足以留戀。’袁登於是合掌,稱念阿彌陀佛,諸眷屬都同聲助念之。過一會兒,袁登微笑說:‘我見到一朵蓮華,顏色微紅。’才一會兒又說:‘蓮華漸漸變大,色彩鮮明實在是無與倫比。’接著又說:‘佛來了,相好光明,充滿了整個室內。’不久,呼吸急促,宗道說:‘你只要稱念“佛”字就可以了。’袁登稱念佛字數聲,然後合掌安然而往生。(明史。西方合論。白蘇齋集。珂雪齋外集。獪園)
袁宏道簡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