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向內心安寧(二)──能捨才能得
Steps Toward Inner Peace
和平朝聖者(Peace Pilgrim);雷久南譯





為全人類謀福祉
我們最後要做到的,就是學習捨棄。
一旦你能做到第一種捨棄,就已經找到內心的安寧,那就是要捨棄己見,去除我執。要做到這點,就要先避免去做不好的事,但千萬不要刻意去壓抑,當你想說或想做一件惡事的時候,你總也可以想出一件好的事情,你利用這個時機刻意把它扭轉過來,用同樣的能量來說或做那件好事,這個方法相當管用!

第二是要捨棄「孤立」的感受。我們往往因為感到孤立,而依主觀來評斷一切,把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全人類的一分子,我們沒有辦法完全遺世而獨立,隔絕於其他同胞之外,我們也沒有辦法單單為自己尋得內心的安寧。

因此,唯有當你從那更高的角度去看,你才知道世間萬物本為一體,願意奉獻己力為整體謀福祉時,才能真正找到內心的安寧;如果你的一切行事,都僅僅是為了自私的小我,這就好像一個細胞單獨對抗所有其他的細胞一樣,將造成極度的不和諧。一旦你開始為整體利益而努力,你就會發現,你和所有人類、家族都能和睦相處,這是一種輕鬆自在而又和諧自然的生活。

接著第三個要捨棄的,那就是捨棄所有貪戀的物質。東西有它們適當的地位,是讓我們使用的,用它們是可以的,那是它們存在的理由,但如果超過了有用之處,你不需要它時,則要能捨棄它們,或是轉讓給需要的人,任何沒有用的東西如果不能捨棄,它就會佔有你,在這物質主義時代,很多人都反被財產所佔有,而使我們失去了自由。

另外還有一種占有,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占有。你不擁有任何人,不管你們之間多親近,沒有任何丈夫擁有他的妻子,沒有任何妻子擁有他的丈夫,沒有任何父母擁有他們的子女,當我們自以為擁有某人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去支使他們的生活,因而造成非常不和諧的情況,只有當我們認清我們不擁有任何人,每個人必須依自己內心的指引而生活時,我們才會停止支使別人,也才能和別人和睦相處。

活在此時此刻

最後要捨棄所有負面的情緒。人生在世,即使最好的人也會有的負面情緒──憂慮,憂慮與關心不同,關心能鼓勵你盡一切能力去辦好事情,而憂慮卻是無意義地反覆思維不能改變的事實;讓我提供你一個方法,一般來說你很少為現在這一刻而憂慮,通常這是好的,你所憂慮的多半是早該忘了的過去或還沒有實現的未來,我們經常跳過現在,而現在才是你能活的唯一時刻,如果不生活在現在,你永遠都沒有活的機會,如果你確實生活在此刻,你就不會憂慮,對我來說,每一刻都是為人服務的新機會。
最後一個關於負面情緒的看法曾經對我幫助甚大,也幫助了他人,那就是任何沒有外在的物質、任何外在的東西,或任何人能傷害我們的內在──心靈。我認出我的心靈只能被我自己的錯誤行為所傷害,而這是我可以控制的;有時是被我錯誤的反應所傷害,這比較麻煩但我也能控制他們;或是該採取行動,卻無動於衷的不採取行動,好比現在需要我採取行動的世界情況。當我認清所有這些,就會感到心靈多麼自在,我就停止傷害我自己,現在如有人對我做出最兇惡的行為,我只有對這個不和諧的人產生最深的慈悲心,這個人心裡有病,才會做出兇惡行為,我肯定不會以錯誤的反應、憎恨或氣憤來傷害自己,你可以完全控制你心靈不被改變。任何時候只要你願意,就能停止傷害自己。

這些是我要和你分享步向內心安寧的步驟,這些都不是新的說法,這是宇宙的真理,我僅是以日常的語氣,將個人的體驗說出來。一旦我們遵守管理這個宇宙的定律時,這定律將立刻增長好的事,任何違反這定律的事將不會持久,它本身就有毀滅的種子,每一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讓我們能遵守這些定律,我們無從選擇的,因此何時能因遵守定律而得到內在和外在世界的和諧,完全在乎我們自己。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駭人聽聞 ~ ... ... 超恐怖滴!









 










豬農自曝:奶粉算啥子,豬肉才是最害人的!



到處都在叫囂三鹿奶粉有毒,聽起來挺嚇人,其實仔細想想,就要發笑。

在這裡我只想說說最害人的食品確是我們吃得最多的——豬肉以及豬肉製品。

本人從事飼料銷售多年,所有的飼料都是賣給農民養殖戶;農民養豬似乎是祖傳的特徵,
 



以前農民都是用水潲餵豬,幾多年前農民與時俱進居然用起了飼料,飼料這東西確實也是好,
 



以前要一年才養肥的豬到現在最少的也就4個多月就可以長到200多斤。

在農民心裡,什麼樣的飼料才是好飼料呢?答案肯定是:

:豬吃了長得快的飼料
:豬吃了長得皮紅毛亮的飼料
:豬吃了馬上就睡的飼料
:豬吃了能屙黑色糞便的飼料

而農民一般就把這幾個標準綜合了來確定一種飼料的好壞。這麼一來,讓飼料廠家和
 



銷售商絞盡腦汁的問題就出現了,怎麼樣才能使一種飼料能達到這種效果呢?當然通過
平常的在飼料中添加魚粉,豆粕的方法是肯定行不通了,只有找「捷徑」來達到目的。

我銷售飼料這麼多年,和大大小小的飼料廠有30多家合作過,我親眼看到的一般都是
這麼幾個辦法:

1:在飼料中添加激素能刺激豬的生長速度,而這種低劣的激素對人體有很大的害處,
特別是發育的年輕人,能使不到年齡的女孩子提早來月經,使老年人誘發疾病等等。
2:在飼料中添加砷制劑來使豬的皮紅毛亮,砷,這不要我說了吧?誰都知道是劇毒品。
(農民以為皮紅毛亮是有營養的表現,其實是豬輕微的中毒)
3:在飼料中添加鎮靜劑,如本巴比妥等等能夠使豬睡覺,有的人吃了豬肉有昏昏欲睡
的感覺就是這個原因,長期吃這種豬肉使人的頭腦遲鈍。(農民以為豬吃了睡覺是好飼料)
4:更加好笑的是不知道為什麼農民認為豬拉黑色!! 大便也是好飼料的特徵,其實正常的
豬屎是黃褐色的,因為農民有此愛好,所以飼料廠家就拚命的添加高銅,這樣才能使
大便變黑。豬肉中含有高銅,人過多的食用對智商和健康有巨大的影響。

看了上面我說的,大家心裡應該有數了吧。




另外,豬肝,豬血,豬肺是含毒素最多的,最好不要食用。
 




此外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 ~



飼料相關的生產廠家
 



和銷售人員基本上是不吃肉的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西洋奇僧──阿姜布拉姆法師(Ajahn Brahm)



文:侯松蔚 圖:佛門網
2011-01-24








阿姜布拉姆法師(Ajahn Brahm)


法師去年來港進行簽書活動




現代奇僧的懺悔:「我們愛撫、親吻……」


  一位英國裔僧人公開懺悔道:「我渡過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另一個男人的妻子溫暖的雙臂裡。」



  眾所週知,佛教的僧人必需單身生活。「我們相互擁抱、愛撫、親吻……」話畢,僧人低下頭默然無語,空氣中只餘下大眾驚嚇的呼吸聲。



  「那女人就是我的母親……她是另一個男人的妻子──我父親的。」僧人接著抬頭說道,人們都鬆了口氣,大笑出來。



  這位語出驚人的僧人,就是世界知名的高僧阿姜布拉姆法師 (Ajahn Brahm)。他這樣說,是為了讓人們明白不可光看事情表面而妄下判斷。[1]




破解「成人話題」



  活躍在西方世界的阿姜布拉姆法師,作風開明前衛,勇於處理當代佛教界發展的議題;他說話幽默,辯才無礙,經常以有趣的故事帶出深刻的道理。雖然身為出家人,卻能對世俗人的工作、家庭、愛情等問題,給予簡明清晰而實用的建議。



  一次,法師應邀參與某電台節目,到場後才發現該節目當晚討論「成人話題」,同場還有一位性學專家接受聽眾來電提問。法師雖然對有關話題毫無認識,但他運用佛家智慧分析聽眾煩惱的根本,很快,打來的電話幾乎都是找法師的!



  節目錄完後,說話不多的性學家得到電台給予一張支票,法師卻因為南傳佛教戒律規定不能收取金錢,而只獲得一條巧克力。幸好,「佛教的智慧再次解決了根本的問題──支票不能吃,巧克力卻很美味!」法師笑言。 [2]




本為劍橋高材生



  阿姜布拉姆法師1951年生於英國倫敦一個工人家庭,俗名Peter Betts。他16歲就讀中學時,讀了一些佛學書籍,從此便認定自己是佛教徒。



  他獲得獎學金在劍橋大學修讀理論物理,期間對佛法和禪修的興趣日益濃厚,畢業後當了一年高中教師,於23歲之齡前往泰國出家,依止蜚聲國際的南傳佛教高僧阿姜查 (Ajahn Chah)修學。




廣受歡迎 囚犯也成乖學生



  阿姜布拉姆法師現在住持西澳洲舍本庭(Serpentine, WA)佛乘寺(Bodhinyana Monastery),每每吸引數千各國人士前來參學。



  法師經常周遊列國演講、教學、指導禪修。他曾探訪監獄多年,告訴他稱為「兄弟」的囚犯,他們只是做錯事,並非本質上的罪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總有更多的優點。後來,法師事忙,不暇探訪。監獄官竟主動來電邀請他繼續到訪──因為他的學生刑滿出獄後,都沒有再次犯事。



  法師的暢銷名著包括 《敞開你的心扉》(Opening the Door of Your Heart)、《禪悅:快樂呼吸十六法》(Mindfuless, Bliss and Beyond: A Mediator's Handbook)



  其佛法講座影頻、音頻每年被下載達數百萬次。換言之,每一秒中世上總有人在某處聽取其法音。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捐錢之功德占十分之四,拒色之功德占十分之六


河北省獻縣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隻猴子緊捉住戒律的準繩以避免掉入愛河欲海的深淵中 ﹗阿彌陀佛



    一天,史某從外面回家,見村中有一家夫婦、母子三人正在相擁而泣。他便上去詢問緣由。

  這家人的鄰居告訴他:「是因為欠下了豪強的債,豪強催逼還債,不得已只好把妻子賣給人家抵債。因為夫婦倆感情很好,加上小孩子還沒有斷奶,更加使人可憐,所以十分悲痛。」 史某就問欠了多少錢,那個村民回答說:「欠了三十兩銀子。」又問:「你的妻子賣了多少錢?」答曰:「五十兩銀子,給人家作小妾。」「還可以贖回來嗎?」村民說:「賣身契已經寫好了,但錢還沒有付,當然可以贖回。」

  史某聽罷,沒有片刻猶豫,拿出七十兩銀子給了村民,說:「三十兩還債,四十兩用來謀生,不要再賣你的妻子了。」

  村民夫婦倆感激涕零,堅決要殺雞做菜,款待史某。酒酣之時,丈夫抱著孩子出門,並以眼神示意妻子,為報答史某大恩,讓她以身作為報償。妻子會意,便向史某表達其意。

  史某正色說:「史某半世為盜,半世為捕役,殺人不眨眼。但如果趁人之危污辱良家婦女,我是絕對不會幹的!」說罷他掉頭就走了。

  半個月後,史某所居的村子突然夜間起火,當時正是秋天收穫的季節,家家屋上屋下都堆滿了柴草。很快,許多茅草屋、秸杆被大火吞噬,其中也包括史家。

  大火之勢之猛,把史某一家人困在屋裏,沒有辦法逃脫,他只好與妻兒在家中閉目靜坐等死。
  恍惚間,他突然聽見屋頂上有人喊道:「東嶽王有令,史某一家被豁免!」
  話音剛落,屋後的牆壁突然莫名崩塌,史某領著妻子,抱著孩子,迅速從火海中逃了出去,簡直就像插上翅膀一樣。

  大火熄滅後,村中著火的人家共有九人被燒死。鄰居們向史某致意說:「前些日子還笑話你傻!沒想到七十兩銀子可以贖回三條命。」這話說對了一部份。

  在中國古代,沾「色」淫亂被看作是大惡。如果,史某當時做了好事之後,又把持不住自己,接受了那賣妻夫婦的「不尋常」感激方式,那麼就抵消了那七十兩銀子的善舉。

  所以,紀曉嵐寫道: 我認為,這件事多虧司命之神的保佑,捐錢之功占十分之四,拒色之功占十分之六。

(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5662.htm)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細行中修行


 


          經中說,佛的心是細中之細,菩薩心是粗中帶細,眾生心是粗中之粗。由於粗心,所以惱害他人而不自知,無形中結下許多惡緣,傷人害己,造成人生種種的不順遂。

  《尚書》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將心念安住在正念上,心自然清涼;言行威儀不失,自然杜絕惡緣、善緣增長,乃至成就利益他人的功德。

  平凡中寓偉大,細微處見精神。在細行的培養中,覺性,將益加清明!










  

 








護他道念,修自福德--覺大和尚開示



 


                             選自中台山月刊第126期


編輯部整理


  佛法中說,出家眾的行、住、坐、臥要具足三千威儀;除了威儀之外,還有八萬細行,在行為的細節上都要注意,等於儒家所說:「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如「男女授受不親」,佛法當中也有這些道理,異性之間授受物品,要將物品放在桌子上再拿取。因此,無論是儒家、佛法,都注重威儀。做到了威儀,我們的行住坐臥、一切動靜,都能夠得自在,也能養成完整的人格;而佛法不但要具足威儀,更要注重戒行、細行。

行正而后心正

  我們不但打坐時要用功,行住坐臥也都要用功。行住坐臥怎麼用功呢?就是戒律上所謂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外也是修行、內也是修行,藉由規矩、戒律,磨鍊我們的心,使心在複雜的環境當中也定得下來,這樣就能夠「制心」。佛法有事有理,由外在的規範來定心、靜心,就稱為由外而內,就是事相上先做到,然後再清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所以說一切都要如法如儀。

  孔子也說:「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外面要正,我們的心也要正。《大學》講得很清楚:「誠意正心」,心不正則意不誠,要想意誠,先要正心;心正了,意就會誠。戒律的目的,最後還是歸結於心法,因為眾生積習難改,必須在事相上慢慢地去規範,養成好的習慣,我們的心自然而然就能收攝。

  例如,走路的時候,眼睛不能東張西望,可以看著前方的地面。看著地面的目的一方面是慈悲心,恐怕踩到了蟲子;二方面是專注,平時眼睛經常攀緣外境,成了習慣了,所以要把眼根收回來。走路的時候,不要有聲音,要輕聲緩步,不要像一般所說的「人還沒有到,聲音就到了」。吃飯、關門等動作都要輕,無論是在寮房或是禪堂,鞋子要擺整齊。什麼原因呢?因為人在哪裡,心就要在哪裡,我們這念心,經常都在定慧當中,任何事情都要清楚明白,這就是修。永嘉大師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無論是走路、吃飯、睡覺,我們這念心都在定慧當中,修行就成功了。

定心而后明心

  八萬細行是怎麼來的呢?即三千威儀配以身口七支(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以及貪瞋癡及等分四種煩惱,共成八萬四千細行,略稱為八萬細行。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表示戒是很微細的。用八萬四千個微細的行門,漏盡自己的煩惱,目的是在這裡。

  一切舉動,都要小心謹慎,時時存著利益眾生的心。護他道念,修自福德。凡事替他人著想,就能增長福德;假使只為自己著想,就增長我慢。所以,修福德是從什麼地方修來的?是從大眾身上修來的。供養大眾不一定要拿很多錢去布施,時時刻刻為別人著想,就是福德。假使每個人都能如此,哪裡還有是非?哪裡還有煩惱?有這念為人著想的心,就是菩薩行,處處都沒有我相。

  所以,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起心動念時,看一看有沒有過失?對別人有沒有好處?假使沒有好處,使他人生煩惱,就絕對不做。因此,修行就在平時。明白這個道理,處處都是道場;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打坐才是道場,誦經才是道場,拜佛才是道場,就把修行看得太狹義了。

  修行,就是要在微細的地方去修。微細的地方都能做到,我們的心念就能觀察入微,心就細了。凡夫的心是粗中之粗,菩薩的心是粗中之細,佛的心是細中之細。如何使我們的粗心變細?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觀照,用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來收心、攝心、練心,慢慢養成習慣了,心無旁騖,當下這念心就清淨了,當下這念心就定了,最後也能明心見性。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化眾生有效行儀:修行人的寂靜相 - 索達吉堪布



 


       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大聲說話沒關係,走路隨便跑也無所謂,倘若小的威儀經常違犯,大的學處也很難守護。《涅槃經》中云:「莫輕小過,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若不重視身口意方面的簡單威儀,好的修證是搞不上去的。


   


       在生活中我們被貼上學佛標籤的人有意無意的行為會影響世間人對佛教看法,從而影響到佛教在他們心目的形象。如果相續中真有佛法的境界,行為上也可以體現出來。假如一個人說話、走路、吃飯非常寂靜,他沒有皈依佛門的話,那他肯定有一定學問;如果他是出家人,修行應該很了不起,別人見後也會馬上生起信心。


   


      所謂君子不威則不重。一個人若威儀好,就會給人家一種穩定穩重的感覺,你做到恰到好處,推動了佛教事業的和自己工作事業發展,那就是給眾生、給大家結的善緣。


   


      佛典中記載:舍利子以前在家時,20歲就告別故鄉和父母,出外訪師問道,追求真理。由於外道的學問不能打動他,於是他和目犍連創立一個學團,招收弟子,並傲然以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倆更有智慧的人,沒有人夠資格做他們的老師,全印度的學者沒有一個他們看在眼裡。有一天,舍利子在王捨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經過多年苦行,直到聽聞佛陀四聖諦法,才證得聖果。在佛陀所有弟子中,他是威儀第一。),他的威儀行止非常莊嚴,徐徐而行,寂靜調柔。舍利子一見,心中非常驚奇,禁不住上前問道:「這位修道者,你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馬勝比丘緩緩地回答道:「我叫馬勝,住在城外不遠的竹林精舍!」「你的老師是什麼人?他平時教你們什麼道理?」「我的老師是釋迦族出生的釋迦牟尼佛。佛陀所講的宇宙人生真理,淺學的我還不能完全領會,不過,就我記憶所及,佛陀常講的道理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對於佛陀所說的言教,我實在有說不出的感激。」從馬勝比丘的口中,舍利子聽到佛陀及其教法,猶如朗朗日光照耀,他眼前頓時光明起來,心中對宇宙人生積聚的疑雲一掃而空,對佛語產生了不共的信心。於是他趕緊回家告訴目犍連,二人一起去拜訪佛陀,後成為佛陀的兩大弟子。歷史上,像舍利子和目犍連那樣的智者,在沒有遇到佛陀前相續中也具有如是的傲慢心,後來看到威儀調柔的佛弟子,內心中才生起信心,終皈依佛陀獲得聖果。因此佛陀常說威儀非常重要,原因也在這裡。


 


       入行論中說到,當移動床榻、桌椅、板凳時,不要隨便發出巨大的響聲,開門關門、敲門推門時也不要特別魯莽粗暴,作為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三門的行為時時刻刻都要寂靜。


   


      人有了威儀,才能感化身邊許多不信佛教的人。法不是一個空洞的符號,而是能落在實處的。 我們凡夫俗子之心是粗中之粗,佛菩薩的心則是細中之細。在未成佛道前,我們的心都還不夠細膩。寂靜威儀是發諸於心而呈現於外的細行,言行端正,才能令大眾信服,也能自利於自己的修行。當移動床榻、桌椅、板凳時,不要隨便發出巨大的響聲,開門關門、敲門推門時也不要特別魯莽粗暴,作為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三門的行為時時刻刻都要寂靜。我們做任何事情隨時要觀察自己的身心,不要像瘋狂者般四處驚擾他人。比如平時搬行李或搬床榻桌子時,要盡量保持寂靜,不要驚動他人。不管你是否修學佛法,隨意發出噪音影響周圍,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一個人修行很好,每天除了精進聞思以外,家裡沒有任何聲音。但他的鄰居世間八法搞得很厲害,天天大吵大鬧,嘈雜之聲不絕於耳,這會對別人造成極大的干擾。尤其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在任何場合與任何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威儀寂靜,不要大喊大叫,說一些粗言惡語。


     


      如果我們到上師或道友家裡去,應像《事師五十頌》裡講的那樣,小聲叩別人的房門,動作不能太粗魯。有時候通過敲門等細小行為,也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有些人一邊使勁砸門,一邊高聲喊:「人在不在?喂,快開門啊!」而真正有道德修養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寂靜調柔,別人看到也會生起信心。


    


      倘若周圍的鄰里行為粗野,經常影響自己聞思修行,則應提醒他不要這樣。比如你的鄰居喜歡唱歌跳舞、大聲喧鬧,這時你應好心好意地勸他,不要這樣影響別人。前段時間有個道友在修行時,旁邊的鄰居一會兒唱、一會兒說,讓人不得安寧,後來他實在忍不住,就敲他的房子說:「不要唱了,好不好?不要大聲說話,好不好?」後來稍微有點安靜。應該這樣!我們在寂靜處的修行人,雖然跟世間人比起來,行為比較寂靜,但每個人的水平不同,有些地方還是不太如法。如果自己大聲背書、大聲辯論,首先一定要考慮對周圍有沒有影響,有智慧的人不但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旁邊的人。


   


      尤其在聽聞佛法時,大家必須要保持寂靜。聽說外面有些人一邊在電視前聽課,一邊說話、吃東西,這是故意造惡業!聽佛法要保持寂靜,一個人發出聲音,會直接影響許許多多的人,你還不如不聽好。所以在聽法的過程中,自己絕不能發出聲音影響別人。當然,我們佛學院及寺院裡的環境與此不相同,以前法王如意寶傳講佛法時,有時候幾十萬人同時在聽,下面一點動靜都沒有。聽法就應該有這種態度!否則你一邊說話聊天,一邊想接受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希望不管聽受上師講法也好,接受出家人、居士輔導也好,都應該對法和人有一種尊重,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行為寂靜對修行也有幫助。堪布根霍在《入行論講義》中說:「住在寂靜深山裡的修行人,不要經常來來往往。」真正的修行人,應該經常坐在禪房裡修行,在外面從來都看不到他的影子。而有些人卻恰恰相反,商店裡的人和公用電話的老闆經常看到他晃來晃去,這說明他內在的境界是沒有的。現在城市裡有些人也是這樣,即使不買什麼東西,每天也要到街上逛一逛,這種習慣不太好。我們作為修行人,除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處理以外,平時應盡量安住在修行之處,不要經常到外面去。


   


      但現在這樣寂靜的人並不是很多,不要說現在,就是佛涅槃一百年後,這樣的人也很少。《付法藏因緣傳.卷三》有則公案:以前有個優波鞠多尊者,他在佛涅槃一百年時出生,乃禪宗天竺第四祖,開悟後廣泛行持眾生之利,人們尊稱他為「無相好佛」,即沒有相好的佛。但尊者常因沒有見過佛而深感遺憾,因為自己對佛教很有信心,也是依靠佛法而成就的。後來他打聽到有一位120歲的比丘尼見過佛陀,因他很想瞭解佛陀時代修行人的威儀,於是便前往拜見這位比丘尼。他和弟子一起進到她的屋子裡時,結果他們沒有注意,將比丘尼放在門旁邊的一碗油弄撒了數滴。坐下後優波鞠多尊者問比丘尼:你親自見過佛陀,佛陀很多弟子你也非常瞭解,我們今天想瞭解一下佛陀弟子的威儀到底是怎麼樣的?比丘尼說:佛陀時代最調皮的是六群比丘,但六群比丘到我屋子裡面,也根本不會弄撒一滴油,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從這一點上,相信你能瞭解佛在世時佛弟子的威儀非常寂靜。後來優波鞠多尊者非常慚愧,很不好意思地離開了。


  


      有一位居士曾說:「我以前認為自己證悟最重要,別解脫戒和外在威儀都是多餘的。現在學了《正知正念品》以後,才明白原來這些也很重要。」的確如此,佛陀所說的任何威儀,每個人都不能忽略。


    


      有些行為不太如法的道友,參加集體活動時,正知正念全部都跑光了,原來的習氣暴露無遺,言行舉止也沒有分寸。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如果相續中真有佛法的境界,行為上也可以體現出來。假如一個人說話、走路、吃飯非常寂靜,他沒有皈依佛門的話,那他肯定有一定學問;如果他是出家人,修行應該很了不起,別人見後也會馬上生起信心。


   


      泰國、斯里蘭卡等南傳佛教,對出家人的日常威儀相當重視,至今仍保留著佛陀時代的一些樸素傳統,僧人們如法的威儀、調柔的行為感化了無量眾生。但現在有些人卻認為身語的威儀並不重要,內心的證悟才有意義,身體成天瘋瘋顛顛的,語言也是胡說八道,這樣完全失去了佛教徒的形象。所以大家在這方面應該值得注意。


 


       下面以比喻進行說明:


    


       水鷗貓盜賊,無聲行隱蔽,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此處所講的三種比喻——水鷗、貓、盜賊,都是悄聲潛行,以達成自己所求之事。同樣的道理,發了菩提心、守持菩薩戒的大乘修行者,也應該向貓學習、向盜賊學習、向水鳥學習,(向貓學習的話,天天抓老鼠,盜賊怎麼偷東西我們也怎麼行。開玩笑,不是這個意思!) 一言一行都要做到如此寂靜,不要像瘋狂者般野蠻粗暴。


   


       水鷗,是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上的水鳥,通常以魚類為食,在天空飛或水面游時,動作悄無聲息,不會驚動水中的魚兒。貓,不管是竄到牆上、臥在草叢中,還是蹲在角落裡,都不會發出任何聲音,連走路也非常輕盈。我們藏地有種說法:「貓在角落中睡著,它的爪子不睡。」貓在睡覺時,爪子一直在動,想抓老鼠,最機警的老鼠也很難發覺它。


 


      盜賊,不知道你們有人當過沒有?他偷東西時躡手躡腳,很難被人發現。以前有位石屋禪師,一次他的禪房裡來了小偷,他發現後問道:「你是幹什麼的?」「我是個小偷。」「你在這裡做什麼?」「我在悄悄地偷東西。」「哦,那你前後偷過多少次?」「數目搞不清楚,反正偷了無數次吧。」「你始終都不能滿足嗎?」「不能。每偷一次東西,兩三天內可以滿足,然後又不滿足了。」小偷又反問:「那法師你呢?偷過東西沒有?」「偷得不多,只偷過一次。」「你偷一次就不想再偷了?可不可以教我一下!」禪師聽後,馬上抓住他的胸口對他開示,小偷當下開悟。這是禪宗的一個公案。《米拉日巴尊者傳記》中也記載,米拉日巴尊者晚上睡覺時,一個盜賊在山洞裡摸來摸去,他察覺後放聲狂笑,說:「我白天都找不到東西吃,你半夜三更的又能找到什麼?」所以,盜賊為了成辦自己的利益,行為是非常寂靜的。既然這三者為了自利,行為都如是的寂靜,那我們為了成辦一切眾生的利益,這樣做就更不用說了。大家不要認為行為寂靜不是很重要,倘若自己行住坐臥如理如法,對心的證悟、心的調伏有非常大的幫助。鑒於此,佛陀經常在大小乘經典中,特別強調修行者的威儀。


   


      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做事情不能像沒有學佛的人一樣吵吵鬧鬧,吃飯、走路等方面,世間人沒有這樣的教育,但我們修行人有。有時候看某人的行為寂靜,也知道他肯定學過戒律,或者受過菩薩戒。跟世間人比較起來,真正的修行人,一舉一動截然不同。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大聲說話沒關係,走路隨便跑也無所謂,倘若小的威儀經常違犯,大的學處也很難守護。《涅槃經》中云:「莫輕小過,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若不重視身口意方面的簡單威儀,好的修證是搞不上去的。


   


      尤其在寂靜的地方,說話、走路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影響其他道友。我平時經常問一些人:「你旁邊的某某道友對你修行有沒有影響?他平時都在幹什麼?」有些人說:「啊,這個人真的很好,每天除了念佛以外,家裡就像沒有人一樣安靜。」有些人則不盡相同,家裡每天人來人往,來的人也是不三不四的。所以在這裡我給大家提兩個要求,一是不要以不如法的行為來影響他人,另外,自己說話、走路、做事情,不要大聲喧嚷,否則對整個清淨的道場有一定的影響。


    


      在寺院和清淨道場裡千萬別大聲喧嘩,不然的話會影響很多地方。大城市裡有這樣的聲音可能無所謂,但在清淨的道場中,這些還是有一定影響。世間中有時候也是這樣,樓上的人如果沒有道德,經常吵吵鬧鬧的,對左鄰右舍尤其是樓下的人會帶來很多困擾。因此,不管處於什麼環境中,我們既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


 


部分摘錄自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善說海廣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22842010122dc.html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2..12/21




2012..12/21

就像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的
我們看到這個世界
2012就是今年冬至12/21
訊息上說
地球從三度空間轉為五度空間
轉變過程當中是自然的
有一種力量
將我們人體細胞組織產生變化
轉變後的身體是四度或五度空間
身體是半透明的
裡面的原子排列一切都重新來過
轉變過去之後感覺身體很輕
不感覺有壓力
自然健康
大慨飲食不像我們現在的飲食
會有一些新的東西
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因為這些植物統統都改變了
整個地球都重新改變
有這麼一說
是真是假到時候我們就會看到了
轉變過程大慨一個星期到十天
當中有三天是在零度空間
零度是甚麼都有
在這三天我們的記憶一片空白
甚麼事情過去的都想不起來
也不會想未來的
人在一種昏沉狀態之下
好像動物在冬眠
有三天三夜完全看不到光明
甚麼原因呢
聽說是地球自轉沒有了
不轉了
對著太陽那一面
三天白天
背著太陽這一面三天黑夜
地球地心還轉
地殼不轉
但三天之後
地殼又跟著地心一起轉動
轉動開始很緩慢
這個天慢慢亮起來了
好像有一天的時間就像早晨一樣
有光看不到太陽
再過兩三天之後
有太陽陽光慢慢增長
是有這種現象
但這三天日子不好過
對著太陽這一面非常炎熱
溫度很高
大慨到四五十度
背著太陽這三天夜晚
大慨最晚的第二第三天
溫度可能到零下三十度
會很冷
訊息以教我們要準備保暖
最好要能都在一個房間
大家擠在一塊
保持著溫暖
飲食不需要
不想吃東西
但是水需要
為重要的是水
有飲水就夠了
人一個星期不吃東西沒問題
不會餓死
一定要水

我們帶來這樣的訊息
訊息裏頭還有告訴我們
不必去找甚麼避難的地方
因為整個地球在改變
你能夠留下來就留下
不能留下來的那就繼續搞輪迴
還是在三度空間裡面搞輪迴
所以要求我們要跟地球頻率要相同
頻率加快了
具體怎麼做法呢
具體給我們說得很清楚
1. 心量要拓開
要把自己的愛心掏出來
愛是真心的
這個自私是妄心不是真心
把真心找出來
心量要拓開
要能愛別人
愛一切萬物
心量越大越好
這跟地球才能相應
2. 勸我們素食
3. 勸我們在這幾天鎮靜
不要害怕不要恐懼
不驚不怖
 
跟著地球一起轉變
這人會死很多
甚麼原因呢多半是嚇死了
因為從來沒有經歷過這個經驗
突然遇到這種
就像黑暗怕是永遠黑暗
不是的
黑暗七天就會恢復
真正的黑暗伸手不見五指是三天
三天三夜
大慨連電燈電池都失效了
所以要有這個準備
最重要的
我們學佛的同學知道
念佛比甚麼都好
佛光普照
任何不同維次空間佛光都照
佛光沒有障礙
所以一心稱念好
由其是前面藕益大師教給我們的
一切唯心
我們只想到還能活多久
一個星期
我的一個星期要怎麼做法
這就清楚了
 
真念佛了
一個星期沒走再一個星期
永遠就定在一個星期
你就會勇猛精進
不要在想著我能夠活多久
這個世間沒有意思
保留下來的人
 
很多預言家講
活的人羨慕死掉的人
那就是說明保留著活受罪
但是這個訊息告訴我們
災難後的世界地球是非常美好的世界
我們把他看做對我們的一種鼓舞
我們還是認真念佛求生淨土
這是大事啊
我們相信佛在經上說的
相信近代科學家的報告
一切法從心想生
佛這麼說
科學家也是這麼說
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從心想生的
心想的力量太大了
這些訊息告訴我們
把所有負面不善的念頭通通放下
一定要有正面的念頭
我們今天完全想阿彌陀佛
正面負面善不善統統放下
只想阿彌陀佛只想無量壽經
只想極樂世界
這個念頭是無邊的殊勝
想經中的境界
讀經就變得很要緊
一天把無量壽經念個兩三遍
為什麼呢
你能夠接觸
我只念佛
沒有其他的妄念
這個好
三際一如
過去現在未來
一即是三
三即是一
故壽命無量啊
在佛法裏頭學到第一樁好事情
知道人沒有生死
身有人死
我沒有生死
那麼我們這個身體會跟著地球產生變化
順其自然
我們的神識依舊住在這個世界上
沒有離開
不要被驚嚇
嚇到靈魂出竅了
靈魂跟身體離開了
離開之後能不能回得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這一切現象
我們都應該曉得
不離開這個身體可以
一定要隨順空間維次的變化
要隨順
一切聽其自然
沒有自己的意思
沒有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聽其自然
心裡頭專念阿彌陀佛
這個現在就要幹
時日不多了
到時候不驚不怖
我們努力念佛求佛菩薩慈悲
化解這個災難
也許這一些訊息就不是真的
也可能這一樁事情延後十年二十年
不一定
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確實能延後
阿彌陀佛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味精雞精有害身體



 


味精、雞精對身體都是有害的,嚴重的甚至可以致命。提醒那些愛吃雞精、味精朋友,一定要注意慢慢減少食用量了!


其實,古代就有味精了。只是古代不叫味精而是叫海草粉。在明朝的時候,中國的廚師就使用一種海草粉當做調味品,燒菜時加進去,令食物味道濃鬱。直至1908年,東京大學教授池田菊苗博士研究發現:原來這種海草粉裏含有的谷氨酸鹽,是令食物味道濃鬱的秘密。於是他把這種化學物質提取出來,形成結晶體,稱作味之素,我們中國人稱作味精。日本商人馬上拿了這個發現去賺錢,第二年就有味精在市面出售。


誰發現味精有害?


有一個美國醫生在紐約一家中國餐館吃飯之後,感到身體麻痹,從頸後部開始,一直伸延到手臂和背部、臀部,同時他感到全身軟弱,心跳加速,這些症狀維持了大約兩個鐘頭。這個醫生發現他的許多朋友也是吃過中國菜之後,出現類似的不適症狀。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美國一份醫學學報提及此事。他的信發表以後,陸續有許多人投函撰文說有類似的經歷,有人提出那些症狀可能是由味精引起。是的,中國餐館裏使用了大量味精來調味。這些症候被稱為中國餐館症。多個醫生和科學家做過試驗,發現有些人吃了含有味精的食物,會產生中國餐館症。從此,中國餐館症令有些西方人談虎色變。有些人對味精特別敏感,例如有些患哮喘者吃味精後病情惡化。會出現了各種中國餐館症,再過1214小時之後就會有哮喘發作,有些哮喘病人因為情況嚴重而要送到院搶救,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可能死亡。澳洲醫生也曾經醫治過一些哮喘病人,就是這樣以急性病入院的。中國餐館症以及中國餐館哮喘症,與食用的味精的重量無關;無論是每日吃6克,還是1.5克,都可能出現這種味精症候群。


誰證實味精有害?


急性味精中毒的症狀是面部充血、熱辣辣或燒灼的感覺、舌根腫脹;心跳反常或加速、暈眩、頭痛、偏頭痛、頸部僵硬,肌肉收縮、作嘔、失眠、腸胃不適;皮膚刺痛、頸痛、臂痛、胸痛;上肢酸軟、情緒低落;哮喘惡化、咳嗽等。而慢性味精中毒會導致下列情況發生:


? 妨礙胎兒發育,令後代畸形


? 破壞遺傳因子、影響生殖力,而且幼年時看不出來


? 加重過敏性鼻炎、加重過敏性哮喘


中國醫生髮現,許多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的病人,在停止食用味精之後,其症狀不治而愈。


? 導致肥胖症


美國科學家在1970年的一次實驗中,一群老鼠在出世後開頭10天用皮下注射方式把味精打進體內,結果長大後紛紛癡肥——附睾脂肪墊重量增加,細胞體積增大,脂肪質細胞數目下降。此外,這群老鼠長大後與對照的另一群比較,體內較大型的細胞對於腎上腺素的脂解作用反應特別差,但是對胰島素的抗脂解作用反應卻特別厲害。負責研究的專家認為味精造成肥胖症,原因是味精改變了細胞對腎上腺素及胰島素的反應,令在脂肪質裏的脂類成分增加。


? 造成永久性腦部創傷


美國科學家在1970年的一次老鼠實驗裏,把651012日大的老鼠,一次性餵食不同分量的味精,包括每公斤體重0.5克、0.75克、1.0克、2.0克,其中有10只沒有吃味精,作為對照。餵食後36小時,所有的老鼠用灌注法殺死,結果發現吃過味精的54只老鼠之中,有51只老鼠的腦神經細胞紛紛壞死,而壞死的比率正好跟味精服量成正比。該次實驗還發現,若味精與糖精同吃,腦部受損加倍嚴重。


? 破壞視網膜,影響視力


轉自學佛網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聽淨空法師等多位高僧指出情愛的為害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淨宗的同修們,一定會深自慶幸守身如玉,以對配偶的忠實而引以為榮。當然,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守五戒、行十善,是最最起碼的條件,可是僅僅念佛、誦經、守五戒、斷邪淫,就能保證一定往生嗎?讓我們看看淨空法師與其他近代的高僧大德,對於正常夫妻的情愛,有著什麼樣的開示:


 


【淨空法師】


 


【如果真心想出三界、了生死,淫戒應列為第一。】


 


要想真正在這一生得到成就,必須以斷淫為根本。這一條如果做不到,所希求的目標就難達到。我們自無始以來,均在生死輪回,就是被這一條害苦了。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必須要覺悟!


 


關於戒淫一事,世間人不願意聽,也不愛聽,倘若他(她)還没有出離之心,對於這種事還有貪念,縱使他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問題就在這裡!


 


有人讀到此段經文怕了,原來恩愛的夫妻,難捨難離。我就告訴他(她),你的愛是假的,能愛幾年?死了各自分飛,愛誰去呢?若夫婦二人同修念佛法門,都能了解事實真相,將來同生淨土,豈不更好?若夫婦二人,一個信佛,一個不信;信佛的更應該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生,將來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視、 天耳徹聽,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後倒駕慈航再回娑婆,搭救她(他)以及其他親人眷屬,這才是真正愛他們…(詳見《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第九頁至第十五頁)


 


學佛,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念佛也不例外,念的再好,《無量壽經》念的再多,若不能斷淫、怒、痴,就如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我們念佛不要以為將來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麼簡單。如果煩惱習氣伏不住,念這一句佛號不得力。所謂“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習氣,境界現前,淫、怒、痴、慢還會現行,還會發作,這就没有用處,不能往生,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詳見《無住生心集》之六十八)


   


 


【廣欽老和尚】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内。(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三十二頁)


 


們這裡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眾愛情惜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境所轉,對他們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没有道心。若認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二0一頁)


 


愛情惜別,千萬劫也是在輪回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回。(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二二三頁)


   


 


【妙蓮長老】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回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肚子來,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欲,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徑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個大苦趣呀!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斷愛,千萬不可再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那就決定要斷淫欲,斷淫欲才是出世之道。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詳見《五戒是良師》第三十九頁至第四十二頁)


 


說到願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願往生呢?可是這裡頭還有個重要的問題:願有兩種意义:【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要厭離它啊!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的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廝守,死在一起…。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就決定成就了。(詳見《法海釋疑》第三十三至第三十四頁)


 


當有人拉你(你)作惡或找你(你)麻煩時,没有關係!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没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此關若不破,生死難了啊!


 


對於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剑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你)自己啊!(詳見《往生有分》第九十二至第九十三頁)


   


 


【宣化上人】


 


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都是講這個“欲”的問題。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的很清楚:“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砂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九十至第九十一頁)


 


什麼是“無明”?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痴;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淫欲心”。有了無明,就會發生男女的性“行為”,發生之後,就有了“識”(父精母血的胎兒),有“識”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满,出生於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後,便生“領受”的作用,在顺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為己有。人貪戀財貨異性,而生出種種欲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淨的身、口、意三業。(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一百五十二頁至第一百五十三頁)


 


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二百二十一頁)


   


 


【來果禪師】


 


要知身為淫本。防淫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既成灰燼,賊不防悉為賊有。(詳見《參禪普說》第六十九頁至第七十頁)


 


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欲轉去,辜負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詳見《參禪普說》第八十六至第八十七頁)


  


 


【慈舟大師】


 


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隨緣消舊業想的,這個業是不能隨緣消業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好。(詳見《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三十頁)


 


《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的修行。(詳見《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三十五頁)


 


以上九位高僧大德的開示,相信對同修們來說,不僅是暮鼓晨鐘,簡直就是當頭棒喝!尤其是淨空法師更是明白的指出:“為什麼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問題就在這裡!”祖師大德們怕我們這些有情眾生,接受不了猛藥,所以很慈悲的用迂回的方式開導我們,譬如用《無量壽經》的“清淨心”,《壇經》的“明心見性”,以及《心經》的“五蘊皆空”,和《金剛經》的“諸相非相”來點化我們,希望我們能循序漸進的有所領悟。但是在末法時期,若真下定決心要在今生往生,只有效法維摩詰居士的“雖有妻子,常示梵行”,以“誠敬心”服下這帖猛藥,才能拔愛樁,破情牢,了生脫死,親觐彌陀。


 


  最後,謹以中峰國師的淨土偈,與同修們共勉之:


 


  報君今日是十五,遥觀落日知懸鼓,
  收拾身心歸去來,蓮花世界無諸苦。
  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欲,
  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注:陰曆十五是滿月,表示往生成就。陰曆十六表示己錯過往生,原因是未能斷淫欲心,對此五濁惡世仍有留戀。)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就智慧的觀照



 


成就智慧的功德(分二:初、真如觀。丁二、因緣觀。)


  丁一、真如觀


前面的「禪定」是滅惡生善,破除我們心中的妄想,建立我們心中的佛號,當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方便。這一科,是一個「正修」,產生內心的智慧觀照。「智慧的觀照」有二個重點:第一個是「真如觀」,第二個是「因緣觀」。「真如觀」就是「從假入空觀」,我們看偈頌:


心空如太空,豁然無所住;


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古德說:怎麼修觀呢?這個「空觀」,不是要去空掉其它的所緣境,主要是:空掉你的內心;你的內心一空,整個法界就空掉了!


談到「內心的空」有二個觀法:


一個是「無常觀」:你觀察你的心是變化無常,從無常當中去體驗「我空、法空」的真理,這個叫做「析空觀」。


或者,你不必靠這些前念跟後念的變化無常,直接觀察每一個心念,都是因緣所生;這因緣所生法,它的本性是畢竟空。這個更好,叫做:「體空觀」。


不論是「無常空」,或者是「緣起性空」,你能夠達到「豁然無所住」,內心當中,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自體,把內心的自我意識消滅了,內心裡面是清淨、平等、開闊的。「一真法界中」,就是提醒我們:在這樣一個絕待平等的空性當中,是「寂照常安住」,但是你不能落入斷滅見。


也就是說:你空掉的是我們內心的「我愛執」、「自性的我」,但是那個「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明了心性不能空掉。如果你修空觀,把明了的心性也空掉,那就落入斷滅見了,所以修空觀不落入斷滅見──「觀一切法空,但是現前一念心性,寂靜明了的現前。」當然這個從假入空觀,在淨土法門當中,基本上只是一個助行。


這裡的「修空觀」跟聖道門有些不同,聖道門「修空觀」是偏重在「斷惑證真」。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上說:淨土宗的行者也修「我空觀、法空觀」,但是他的重點是在修「自他不二」。


「自他不二」的意思是說:


我們剛開始在「事相」上念佛,總是覺得:我是業障凡夫,是有自性的一個自體;阿彌陀佛是萬德莊嚴,也是有自體,二個「有自體」的東西,沒有關係,雖然二個都是「有自性」,但我是一個業障凡夫的眾生,我可以去投靠阿彌陀佛,祈求祂的救拔。當然這樣也是不錯,只是這樣會有一些問題。如果,我們今天能夠修我空觀、法空觀,把這種自體的執取消滅掉,觀察到「我空、法空」,就能夠體驗到──


「雖然我是業障凡夫,是阿彌陀佛心內的眾生;阿彌陀佛是萬德莊嚴,是我內心的佛;我入本尊、本尊入我;自他平等、自他不二。」


也就是說:在整個「一真法界」當中,我能夠入佛的心中,佛也能夠入我的心中。這樣念佛有什麼好處呢?能夠破除「時、空」的障礙。


就是你在佛堂念佛的時候,你想著:「哎呀!阿彌陀佛在十萬億佛土外,這個距離這麼遙遠!」如果你能夠修我空觀、法空觀,你內心當中: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這個距離就不是問題,時間也不是問題,這樣會給我們念佛修淨土的人,帶來很大的信心。這也是說明:我們在修本尊的時候,最圓滿的方法,就是修「自他不二」。


 


 


第二個是修「因緣觀」:


       丁二、因緣觀


            思惟「死歿無常」對治今生之愛取


一、厭離娑婆


      思惟「生死過患」對治來生之愛取



      思惟「依正莊嚴」成就內心安樂


二、欣求極樂


       思惟「諸善聚會」成就內心清淨


 


                          ─糅合《阿彌陀佛要解》


前面是修無相的「真如觀」,把我們的自體跟本尊的自體,二者之間的差異,消滅掉,變成一真平等的法界。這個地方是「從空出假」,從無相的真如當中出來,觀察生命的差別因緣。


從生命的差別因緣當中,我們有二個選擇:第一個是娑婆世界,第二個是極樂世界。我們應該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來引導我們的生命。


怎麼厭離娑婆呢?有二個方法:


第一個、思惟死歿無常--對治今生的愛取。


有些人前生的善業力強,積聚很多布施、持戒的善業,今生有很多安樂的果報--身體健康、身相莊嚴、眷屬如意圓滿。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這樣的「愛取」怎麼對治呢?修「死歿無常」。你要觀想死亡一定會到來,有生就有死,只是遲與早的問題。第二個,死亡隨時會到來,你根本不可能去規劃,誰知道它可能今天就來臨。第三個,你要觀想死亡到來的時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一切都帶不走,只有業隨身。


意思就是:死亡,是我們遲早要面對的問題。不要等到死亡來臨時,才開始後悔──該做的沒有做、不該做的卻去做。也就是說,我們把死亡的因緣提前告訴自己:原來我有一天會死亡,而死亡的時候,有很多東西帶不走,有些東西是帶得走的。透過死亡的觀照,我們就很清楚什麼是真實的功德,什麼只是暫時的因緣,讓你知道如何來作取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就是對治對今生果報愛取的方法。


第二個、思惟生死過患--對治來生的愛取。


有些人今生很苦惱,他把希望寄託到來生,希望來生做國王、大富長者、生到天上去這樣的想法,也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們來生的果報,有地獄、餓鬼、畜生,這種刀山油鍋、備受眾苦的危機。


也就是說,我們內心深處有一個「阿賴耶識」,它含藏我們無始劫來所造的業力;雖然我們今生造了善業,可是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罪業,還沒有得果報;就算你來生得到暫時的安樂,在你未來的生命當中,也很容易墮三惡道。說是:「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你去嚐這個美好的食物,同時也把毒藥吃下去了。就算讓你這一生當大國王,然後下一生,讓你去一趟上刀山、下油鍋,我相信你也不願意。所以三界的果報,我們不能當歸依處,它有三惡道的危機。


應該怎麼辦呢?我們放棄了娑婆世界,我們還有其它的選擇嗎?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我們應該要欣求極樂!


怎麼「欣求極樂」呢?


『思惟依正莊嚴,成就內心的安樂;思惟諸善聚會,成就內心的清淨』,對於極樂世界的欣求,有二個修觀的方法:


(一)、思惟依正莊嚴:我們觀想極樂世界的果報體,也就是我們在極樂世界受生的依報、正報,能夠離諸障礙。所謂的「離苦」,是從離苦的角度離諸障礙。「離諸障礙」,從現生的角度來說,它沒有老病死的痛苦;從來生的角度來說,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這個非常重要!


極樂世界的果報,沒有墮三惡道的危機。三惡道的可怕,除了難以形容的痛苦之外,對你的善根會產生種種障礙;只要去過一次三惡道,再出來,你過去的信、進、念、定、慧的善根就會產生障礙,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才能夠從障礙中解脫出來。所以一個菩薩避免墮到三惡道去,這件事很重要。


(二)、思惟諸善聚會: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提供的果報體,它能夠讓你的成佛之道,遠離三惡道,讓你的生命得到安樂;更重要的是它諸善聚會。我們在極樂世界容易見佛聞法,親近廣大眾多的善知識,能夠成就內心的清淨莊嚴。


當然,你說內心的安樂,如果生到天上去,也能夠得到暫時的安樂,但是極樂世界跟諸天最大的差異,就是:我們在這樣的身心安樂中,可以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一點就不共於諸天。諸天的安樂是雜染性的,而極樂世界的安樂是解脫性的,這個地方我們要作一個揀別。


生命,就是你自己的抉擇──


你有這樣的抉擇,就會招感這樣的因緣所生法;那樣的抉擇,就會招感那樣的因緣所生法;由於過去的抉擇,才有今生的生命;也會因為今生的抉擇,而影響到來生的生命!


如果你對現前的果報不滿意,那我們應該要承認:「這是你過去的抉擇」,你現在正在承受你過去的抉擇;但是你現在的抉擇,也會影想響到你的來生。我們很清楚我們今生不可能到涅槃去,所以只有二個選擇:第一個,繼續在三界中打滾,求增上生。這當中有很多的變數,有煩惱障、業障、報障三種障礙;第二個抉擇,你為菩提道求生淨土,這是一個安樂的果報、清淨的果報。其實,這都是我們個人的抉擇。


有些念佛人,他只是念佛,他不修觀,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們無量劫在三界裡,已經流轉太久,對於三界,已經產生一種很嚴重的顛倒想,就是一種「愛取」的煩惱。你今天有愛取的煩惱,你不修觀來對治,你往生的願力變成不決定。一個真實的願力,是要透過智慧冷靜的觀察,而作出抉擇的;不是說:「哎呀!人家說去,我就去了。」你這樣子是不決定的,含糊籠統的願力,臨終不可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淨土法門,它是隨念往生!


你臨終的時候,為什麼能夠產生堅定而有力量的念力呢?來自你平常不斷的觀察:娑婆世界的過失、極樂世界的功德;直到臨命終時,即便是諸天的果報現前,你也不動一個想要去受生的念頭,你知道這個是無常的、這個是暫時,會讓你付出痛苦的代價。這種堅定的信念,就是靠你平常的觀察。所以這個地方的『觀』,應該是說:如果你能夠真實的觀照,臨終乃至一念,都能夠往生!它是一個往生的關鍵。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