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媽媽一起度過的900天旅行 (中國七十四歲孝子王一民)

 


被大陸譽為現代大孝子的70多歲老人,和102歲的媽媽,刻骨銘心的900天旅行。
因為家境清寒,沒錢買車、坐車,僅騎著三輪車帶著母親環遊全國,
喚起人們對孝順的感動故事...


本書特色


一位年邁的孝子譜寫出令人感慨、催人淚下的思母曲


  70多歲的王一民老爺爺,看著因年邁而行動不便的百歲老母望著窗外、憧憬外面世界的模樣,心裡十分焦急。他思考著,母親這一輩子因為子女和生計問題而飽受了辛酸,自己究竟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呢?百般思量之後,他帶著夢想看一眼西藏的母親而踏上了漫長的旅途。家境清寒買不起汽車,也坐不起火車,他們母子的交通工具只是一輛裝了車篷的三輪車。


  在將近三年的歲月裡,從中國的最北部塔河走到最南端的海南島期間,有過爭吵和和解,也有過哭泣和歡笑,母子倆的感情在日益加深。母親高興得像個孩子似的,說:「生來就沒這麼快活過。」可是母親在103歲生日的前幾天,留下了「把我的骨灰撒在西藏」的遺言,便離開了人世。王一民老爺爺把母親的骨灰盒緊緊地抱在懷裡,第二次踏上了旅途──為了履行對母親的承諾。

  這本書是一部描寫被譽為「這個時代最後的孝子」的王一民老爺爺和他的以102歲高齡作古的母親,橫跨中國南北大陸旅行的非小說類作品。在他們母子旅行期間,透過電視台和報紙的宣傳,他們的故事曾經讓很多人感動。


  韓國作家劉賢民,經過兩年時間的東奔西走,終於見到了王一民老爺爺,並經過詳細的調查和採訪,寫成了這本書。王一民在本書的序言當中感慨地說:「韓國是母親生前憧憬過的土地,我們曾經約定要一同去看一看。」能在這樣的國度首次出版這本書,他感到非常高興。


  母親深深的皺紋、彎曲的後背、漸漸消退的記憶力、只因一點小事也會鬧脾氣的個性以及瘦小的背影,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她老人家的餘生所剩無幾。雖然我們內心深處珍藏著對母親的愧疚和歉意,可是只因生計和每天繁忙的日常生活,我們正忘記更值得珍惜的、更實在的東西。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7095 博客來書籍館



==============================================================




老漢單車載母走天涯。




老母安坐“后車廂”。




在杭州開飯館的東北老鄉們請王老漢母子吃了一頓年夜飯。




2000年5月,黑龍江塔河縣。
茶館里的老年茶客們,正捧著茶杯,聽著京戲《定軍山》、《四郎探母》,爭論著楊家將里的佘太君究竟是不是到了百歲才出山西征?他們不曾注意,身邊已經有一輛小三輪車,74歲的兒子載著他98歲的母親及他們的畢生夢想上了路。
他們的前方,遙遙地指向祖國南方的海南省。


  農歷除夕,杭州城來了一對特別游客。


1月23日,農歷除夕午后一點來鐘,杭州火車東站黑龍江菜館接待了一對特殊游客───從黑龍江來的74歲王一民老人騎著自制三輪車,帶著98歲的老母親千里迢迢來到了杭州。兩位老人沒想到在遠離家鄉的杭城遇見許多熱情的老鄉,還吃上了一頓家鄉特色的年夜飯。


按照黑龍江的風俗,一串鞭炮過后,年夜飯正式開始。王老伯和他的老母親坐在上首,店老板親手張羅了滿滿一桌老家菜肴:小雞煮蘑菇、土豆拔絲、酸菜粉皮───二老感動得熱淚盈眶。王老伯舉起“北大倉”酒,向在座的鄉親們一一致敬,激動地說:“我們這趟出來,從北到南,見的鎮子一個比一個富,見的人一個比一個熱情,真是謝謝大家了。”頓時碰杯聲響成一片。


年夜飯吃到晚上9點才撤了席。接著大家伙兒邊看春節晚會邊包餃子。望著鍋里升起的熱氣,夾起一個剛出鍋的餃子,王老伯若有所悟:“到底是時代變了,過去‘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出門不但有老鄉相幫,還有素不相識的杭州好心人為我免費提供住宿,我是越老越活越有勁,我和老媽要繼續走下去,騎到海南,騎到西藏。”


門口那輛已走過几千公里的三輪車靜靜地停放著,身后是杭州城漫天的煙花和新春里的洋洋暖意。


“我都一把歲數了,沒几年好活,你帶我出去逛逛?”為實現老母愿望,王一民蹬車出發。


王一民原籍遼寧沈陽。老母親姓吳,雖然98歲了,依然耳聰目明,口齒強健,平時跟著王一民的弟弟住在哈爾濱。


王一民身體好,在家里閑不住,退休十几年了,總喜歡修修弄弄、東跑西轉,家里人也很支持他,由著老人干這干那。王一民更是個孝子,只要是老母親交代的事,沒說過“不”字。


2000年初的一天,王一民去哈爾濱看望老母親,母親忽然對兒子說:“一民啊,我都一把歲數了,眼看沒几年好活,真想出去走走,要不就蹬你那輛小三輪,帶我出去逛逛,走他几村几個旮達的,行不?”


王一民一口應了下來。憑著東北人的豪爽,他想既然要出去逛逛,那就干脆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同時趁此機會為北京申奧工作出點力,如有可能上青藏高原看看也未嘗不可。他跟兄弟、兒女們一合計,沒人反對。大家都知道老太太倔得很,反對也沒用,只是反復關照路上千萬小心,別生病,到了大城鎮給家里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王大伯用了几天時間,改裝那輛三輪車,前輪換成了摩托車輪胎,車板扎得嚴嚴實實,上面用木板搭了個擋風遮雨的窩棚,里面鋪了厚厚的4條棉被,裝上生活必需品,外面刷了層油漆。王大伯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老年夕陽號特別慢車”。


2000年5月1日,王一民踩著車,載著老母親,出發了。


睡野地,吃窩窩頭,飽覽一路美景,老人將以往平凡艱苦的日子,一點一點拋在腦后。


3個月過去,東北大地被王一民小小的車輪甩在后面。他過了山海關,進入了河北境內。


沿路,車子停的時候,常有一群群孩子圍過來,探頭探腦地張望,也有人以為是貨郎車,迎上來問這問那,還有拉老人住店的。而王大伯總以他那固定的速度,晃晃悠悠地蹬著車走過一村又一寨。


王一民每到一地,一定要到當地體委、民政局或者旅游局去蓋個章。有熱心人請二老吃飯,他也執意請人家寫下几句話,留下聯系方式,以便日后寫信道謝。3個月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已蓋滿了圖章、寫滿了祝賀。


旅程是艱辛的。老人并不富裕,只帶了4000元錢,做好了省吃儉用的准備。夏日的夜里,王大伯讓母親睡在車里,自己往車旁的野地鋪張席子一躺,醒來時,身上滿是蚊子包,就為了省下住店的几十塊錢。


兩人吃得更簡單,兩個窩窩頭就解決一頓飯,難得吃點好的,王大伯總要點老母親愛吃的紅燒帶魚、豆腐羹,并先親口把帶魚兩邊的骨刺咬掉,再夾到母親碗里。


小三輪順利時一天能走50公里,遇上刮風下雨,只能走20公里。沿路有了好風景,王老伯就把母親從車廂里攙出來看看﹔遇到著名景點,就干脆一整天在那里晃悠。老母親越走心情越好,越發迷戀長途旅游。


一路上,大佛像、玄武湖、秦皇島、趵突泉……數不盡的風光、看不夠的美景,將老人以往平凡艱苦的日子,一點一點地拋在腦后……


河北的一個村長硬塞了兩百元錢給他們,對感動的老母親說:“我們做晚輩的,都該向您兒子學學!”


過了北戴河,二老身上的錢不多了。在別人提示下,王大伯在車上寫清了兩老出行的路線、目的地:“塔河-海南-西藏,母子攜手走游天涯海角。”


這一寫,路上只要車一停下,就有人圍過來,5元10元地送錢,也不管王老漢母子接不接受,丟下就走。在河北省的一天,天氣很涼,王一民想找個旅店。迎面碰見兩個路人,那兩人二話不說,把村長叫來了。沒料想村長竟拉來了一小板車吃的和被子,還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搭了床讓二老睡。那一覺,睡得特別香。


臨走時,村長硬是塞了200元錢給二老。村長對感動得直淌淚的老母親說:“您老別哭,有這樣孝順的兒子是您的福氣,我們做晚輩的都該向您兒子學學。”


一路上,“夕陽號”小三輪刮風下雨都不怕,最怕走上坡。過黃河渡口的時候,車需要推上大壩,王老漢推到半道時,已上氣不接下氣。一個過路的小伙子見了,放下自行車就上來幫忙,一直推到壩頂。


像這樣的陌生人,二位老人一路上遇到不計其數,他們中有年紀相仿的同齡人,也有蹦蹦跳跳的小學生,那一幅幅上坡的美麗場面,伴著沿路的風景,被老人牢牢記在了心里。


在東方明珠塔,看到距哈爾濱4000公里標示,二老驚呆了。


離家鄉越遠,旅途越發顯得新奇,好心人也越多。


2001年1月4日,王一民老人慢悠悠地蹬著“夕陽號”,進了高樓林立的大上海。天色已晚,想找個店住下,問來問去,最少一晚住宿費也得几十元,老太太急了,“咋這么貴呢?”上海北華招待所的員工正好碰見二老,馬上招呼他們到自己招待所去住,并表示不收錢。兩位老人半信半疑地住下了。招待所的員工們又是給他們買蛋糕,又是替他們換新棉襖,把王一民母子感動得不得了。


在上海的几天,上海新聞晚報社的記者帶二老逛了外灘,上了東方明珠塔。在塔上,王一民母子看著窗上標著“離哈爾濱4000公里”,想到不知不覺,這么多路,這么多城市就這么騎過去了,不由得驚呆了。


2001年1月22日,二老到了杭州。3個月的風雨兼程,眼看到了年關,就打算春節呆在杭州不走了。杭州市民從《都市快報》上看見了這條消息,知道二老沒有地方住,紛紛打電話給快報熱線5100000,想要給老人提供免費住處。其中有几個自小失去父母的熱心讀者,直言王一民老人以這個年紀做出這種驚天動地的壯舉,孝心太令人佩服了,堅決要二老住到他們家去。最后,杭州火車東站的“黑龍江菜館”接待了二老,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兒子啊,哪天我在路上不行了,你把我就地火化后,一定要繼續走下去,走到海南,走到西藏。”


在王一民老人的第二個記錄本上,留下了一串串走過城市的印章,以及一個個普通人的名字───唐山,丰南,天津,廊坊,聊城,北京,涿州,新樂,石家庄,邯鄲,泰安,新泰,臨沂,淮陽,高郵,揚州,南京,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嘉興,海寧,杭州……


在這個記錄本上,寫滿了一句句熱情洋溢的祝詞,其中高郵市體委這樣寫道:“中國有這樣好百姓,不怕申奧不成功。”江蘇常州小學生黃濤寫道:“兩位老人精神可嘉,令人佩服,祝愿你們如愿以償,早些到達目的地。”


王一民母子到達杭州的那天,上海寄來一張100元的匯單,是寶山松南新村的崔玉蘭寄來的,她寫了一段賀詞:“74歲王老敬98歲老母從黑龍江塔河踏三輪車游天涯,弘揚中華民族美德感天動地,祝健康長壽順利。”


王老伯心里放不下這些好心人們,在杭州,他再三叮囑記者,一定要給路上關心過他的人們以及報社去個電話,報個平安。


總共萬余公里路程,需要兩位年過古稀的老人騎著三輪車用8個多月的時間走完,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在杭州過年時,有一天老母親把兒子叫到一旁吩咐道:“兒子啊,假如哪天我在路上不行了,你把我就地火化之后,一定要繼續走下去,一定要走到海南,走到西藏。”王老伯含淚答應了。


二老講不清自己為何這樣做,只覺得心底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支撐著,要在有生之年看看世界,活得有滋有味。


是呵,永遠不要說自己老了,生命可以在每一時刻綻放美麗的花朵,只要你敢于夢想。




PS: 本格後記: 其母一百零二歲往生,遺言將骨灰葬在拉薩,王一民已七十八歲,仍騎三輪車前往拉薩完成其母遺願。因體力不支,半路昏倒,被一卡車司機救起幫助。




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40/2560/382076.html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1年02月02日第一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