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每天堅持四個小時講經是因為來不及了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經要多聽,初學我們的疑慮很多,犯錯很多,那怎麼辦?多聽經,真正理解,搞明白,這些問題全都化解了。一遍聽不懂沒關系,二遍、三遍、十遍、五遍,現在有這個機會要抓緊,什麼機會?科技這個機會。我們現在用電視、用網絡,盡量抓住這個機緣,怕的有一天什麼?電沒有了,這個大災難來的時候,毀滅性的,衛星沒有了,網絡沒有了,怎麼辦?恢復到原始的時代了。所以書跟講義重要,沒有了,我還有書看。我們這一次《大經解演義》也寫出文字,印成書,大災難期間當中這個還能度人,到那個時候光盤沒用了,電一斷全沒用了,我們統統都要想到。看看美國人編的那個「二0一二」的電影,你想想那個狀況,所有一切科學技術,科技文明全毀了。出門沒車了,腳踏車管用;沒有輪船了,沒有飛機了,那怎麼辦?得用帆船了。出門汽車沒有了,那只有坐馬車、牛車了。只有用這些東西做運輸,做代步。我們對於日常生活要學,燒火、煮飯、挑水、種菜都得要學,你不學將來以後你沒辦法生存。




如果覺得這些太麻煩,那只有一心念佛求往生,這是念佛人懂得,一日到七日可以辦得到。經上講一日、七日,用意很深,告訴你在那個時候這個經很管用。阿彌陀佛的相好,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這個光明就是法門,教化眾生的,接引眾生的,所以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不念佛的眾生佛光也照,他沒有感觸,因為他有業障。念佛的眾生,佛光照注,你就感受到,佛光接引你,佛光照顧你,在急難的時候會有人遞信息給你,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法。




    「又《般舟讚》曰: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這個話說得就更清楚,更明白,更具體了。光是普照,但是不為餘緣,餘緣是什麼?念佛之外的,換句話說,修學其它法門的。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叫做餘緣。只為念佛往生人,這句話你要看清楚,念佛不想往生的人也是餘緣,也沒有緣分,念佛一定是求往生的人,那完全就對了。現在這個社會盛傳這些災難都感到很大,有人來問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可信不可信?我告訴大家,你把心定下來,你細心去觀察,觀察什麼?觀察因。他們傳的信息是果,果一定有因,因果要相應就可信,因果不相應那就不能相信它。因是什麼?你觀察現在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想什麼?他說的些什麼?你細細聽聽,他幹的是什麼?你仔細看看你就明白了,如果想的、說的、做的全是不善,那就是真的,這災難是真的;如果他想的、說的、做的都是善的,那這災難不是真的。我們從這個地方來下斷語就不會有過失。




    化解災難,方法沒有別的,教學。我們現在為什麼堅持每天四個小時講經?來不及了,講經是勸告大家,勸大家斷惡修善,勸大家積功累德,勸大家改邪歸正,救自己,救你的家庭,救你的鄰裡鄉黨,救國家,救社會,救世界,幹這個!我們細心觀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我看不到,《無量壽經》裡介紹你可以看到,你細心去觀察經典上所說的極樂世界是什麼狀況,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往生的這些眾菩薩天天上課,沒有一個人缺一堂課。阿彌陀佛的方法非常善巧,你無法缺課。你不願意在教室,出到外面去轉轉,外面水、鳥、樹林都講經說法,無論你走到哪個地方,你都能夠聽到阿彌陀佛法音宣流。所以聞法不中斷,所以他進步快,就這麼個道理。




    我們今天想這個,得用機器,戴隨身聽,錄一部經插在耳朵裡,走到哪裡也都在聽經。西方極樂世界不要這些東西,這多麻煩,完全是自然的。而且到極樂世界佛光加持你,佛願加持你,佛的修行加持你,樣樣加持你,你很容易覺悟,很容易契入境界。說時間長短,時間不是定法,《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無量劫可以濃縮成一念,一念可以展開為無量劫。時間不是定法,對有善心的人來說,對根性大利的人來說,時間很短,對業障很深重的人來說,時間很長。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經驗,你看你在做小孩的時候,兒童,七、八歲也很懂事了,過年好玩,過個年等好長好長的時間才遇到過年。那現在在現前的社會,不知不覺怎麼又一年都過去了?以前講十年,那多長的時間!現在十年一彈指。




    我到澳洲來,移民到這邊來十年了。今天中午來訪問的格裡菲斯大學副校長,十年前我認識他,校長派他接待我,陪同我,我們常常在一起,所以很熟。我今天問他,他已經退休了。今天他陪同那個女的是現任的副校長,非常難得,格裡菲斯大學以前的校長調到墨爾本去了,墨爾本大學校長,好像現在還是他。我有緣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就是校長促成的,現在調到墨爾本的老校長他促成的。這也是一樁好事,讓我對現前整個社會,世界的社會有所了解。原來我們學佛的人只限於佛教經典這個圈子,對這些事情不聞不問,這一接觸才明瞭、才曉得這個世界真有麻煩。解決的方法,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真能幫助他解決,大乘佛法更不必說了,真正證實了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七0年代所說的話,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與大乘佛學,他不是說傳統文化,孔孟學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




    孔孟學說是什麼?我們在國外,在很多會議場合當中介紹,我們用一句話,這一句話能解決問題,孔孟學說,「仁義忠恕」四個字,大乘佛法,「真誠慈悲」,這菩提心,此地講的善心,仁義忠恕善心,真誠慈悲善心。換句話說,善心就能把問題解決,因為現在社會動亂、地球災變的根源就是惡心造成的,惡念。用善心來對治惡念,問題就能化解,社會秩序就能轉變,地球災變就能恢復正常。這個裡頭的道理現在科學家知道,集體意識可以改變現實。人類這個災難,古人的預言沒錯,歐洲諾查丹瑪斯的預言,世界末日是在一九九九年,諸位如果看《大預言》,裡面就寫得很清楚。可是一九九九年沒發生,平安的度過了。現在所講的大災難就是一九九九年大災難,為什麼會延後?這就是大家祈禱集體的意念,這個力量非常強大,把這樁事情一再推遲推遲是不是好事?是好事,也不是好事。為什麼?推遲,人心沒有改,所以我說這個祈禱它治標不治本。災難沒有了,人家說預言是假的,造孽比以前還要加倍。我們想想一九九九年到今天十多年了,這十多年眾生所造的業,超過那個時候我覺得一百倍都不止,那個時候災難爆發輕,罪不多,這個時候又加上一百倍,再一爆發那還得了嗎?那慘不忍睹。




    諸佛菩薩、天神善神都希望地球上的居民覺悟,回頭,像美國布萊登博士所說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那就好了,那諸佛菩薩、一切善神真幫忙,把這個災難化解掉。如果我們不相信,認為這是神話,或者說這是鬼話,不能接受,假的,依舊搞貪瞋癡慢,依舊幹損人利己,幹這些事情,那這個災難就沒有辦法,諸佛菩薩也控制不住。我們一個念頭做善事,好,利益眾生;如果一個念頭做壞事,我們來製造核武,來發動第三次大戰,這是惡事。第三次世界大戰能爆發嗎?一爆發整個世界沒有了。你要問我大災難什麼時候發生?如果真有這個人想發動戰爭,這個決心下下去了,災難就爆發了,不等他發動核武戰爭,他的災難到了。為什麼?這個災難不到的時候,他就發動戰爭了。真有人起心動念要幹這個事情,這是天地不容許的事情,這是消滅人類的事情,這還得了嗎?人類當中最可貴、寶貴的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印度傳統文化,這個文化不能夠承傳,不能夠綿延下去,人類就會毀滅。所以這個才是大災難什麼時候爆發,決定在人,不在鬼神。




    端正心念比什麼都重要,人人都要回頭,不回頭你有三途苦報。人的壽命很短促的,死了之後到哪裡去?不能不想這個問題,特別是中年以上接近晚年,這是我們平常思考的第一樁大事,我將來到哪裡去?這個緣太殊勝、太殊勝,你遇到阿彌陀佛,你遇到極樂世界,多少菩薩夢寐以求的,沒有緣分遇不到,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可以說是我們遇到消災免難的方法,知道佛法遍照念佛往生人。「故知真實念佛之人,皆是具緣遇光之人也。」你能說我們不是嗎?我們是的,一點都沒錯。具足善緣,遇到佛光普照,願不願意往生在自己一念,自己覺得這個世間還不錯,佛會隨順你,佛一點都不勉強,你要覺得這個世間太苦,我希望早一天到極樂世界,佛能幫你忙,能成全你,不可思議!




    再看底下這一節,「望西師疏曰:問:人間行者,猶見光難。三途眾生,豈輒得見。」這問得好,人間念佛人想見佛光沒那麼容易,那三途眾生應該比我們更苦,他怎麼會見得到?「答」,我們看他答的,「《心地觀經》云:以其男女追勝福,有大金光照地獄,光中演說深妙音,開悟父母令發意」。這個說得好,這是說為什麼地獄眾生能遇到佛光。偈頌裡面講的父母就是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比喻作我們自己的父母。兒女墮到地獄深坑,父母想不想救他?肯定是想,那就是講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見地獄。在現前的社會我們聽到很多信息,我們相信這個信息不假,信息怎麼說?現在鬼修行的比人多,鬼往生極樂世界比人多。你能相信嗎?現在墮在鬼道裡頭,大概都是過去生中做人貪心重的人。但是那個時候貪心重沒有現在這麼重,那個時候貪心能夠有個一萬塊、十萬塊不得了,大富翁了;現在人要的是一千萬、一億還不滿足。換句話說,以前那些人還有點良心,良心還沒滅,墮到地獄,墮到餓鬼道,良心還沒滅,佛度他們好度。




    我們現在社會的人良心沒有了,怎麼知道沒有了?慚愧沒有了,造極惡的事情他不以為是惡,他沒想到我這行為是錯誤的,沒想的,我這正常,你看哪個人不都是這樣幹?羞恥心沒有了。電視、報紙來批評你,來責備你,一笑了之,根本就無所謂,無動於衷。所以現在度人難,度鬼容易,度畜生都容易。度畜生容易我們能看得見,你看畜生念佛往生的,連樹木花草,樹神往生給我們透信息感恩,這最近前幾天的事情。我們停車場一棵枇杷樹樹神往生了,有好幾位同學都知道,好像還有一個小鳥往生了。我們道場在此地十年,這個樹神在這裡聽經十年,念佛十年,功德圓滿,阿彌陀佛接他走了。他說他還有個兄弟也是樹神,也在我們這個學院裡面,樹被砍掉了,樹神不知道跑哪裡去了,他找不到。這是說明什麼?異類眾生比人好度,換句話說,現在人不像人,鬼、畜生倒像人。你就想到災難多可怕,災難多麼淒慘,能夠想象得到。




  這一首偈,以其男女追勝福。追求世間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其它全忘得一乾二淨,認為人生到世間來幹什麼?就是幹這個的,不相信有來世,不相信有輪回,認為那個什麼?那是迷信,那是鬼話。總認為自己聰明,自己勝過一切,人定勝天,人一定會勝天。這話是古人講的,解錯了,古人這個話不是這個意思,古人說人定下來你就能勝天。這個定的意思是什麼?就是佛經上講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勝天。人心定了,社會就祥和,人心定了,地球上災難就化解了,就沒有了,這人定勝天。要明白古人的意思,解錯了,不是說人一定可以勝天,哪有這種道理!一句話意思解錯了,就造成誤導了許許多多人方向,人生的方向就走錯了。外國人講的弱肉強食,你強,別人都弱,我要活,他們都要死,這是應該的,這個誤導的罪太深太深了。




    在聖賢教誨,每一個宗教都告訴我們,人有來世,有天堂、有地獄,行善的人果報在天堂,作惡的人果報在地獄,都是這麼說法,說得最清楚、最明白的是佛經,道教的經典,中國二十五史裡面所記載的這些因果報應,記載得很多。民國初年好像聶雲台居士把這些故事會集編輯成一本書,《歷史感應統紀》。不是真的事實真相,這些寫歷史的人不會把它寫進去,寫進去的一定是真實的,他不會造謠生事。這說明什麼?因果報應真的一點都不假,你不信,你有膽量做,將來你得承當。現在拼命追求殊勝的福報,這競爭,勝就是現在人講競爭,你狠我比你還狠,一個比一個厲害。有大金光照地獄。這些追求福報的人最後都到地獄去了。佛慈悲,佛還是以佛光來照地獄,大金光是阿彌陀佛的佛光,照地獄。光中演說深妙音。佛光裡面演說,勸導你回頭是岸,勸導你改過自新,勸導你棄惡修善,你只要還有一念良心,真正知道我錯了,你就有救。良心發現,你能夠出離地獄。開悟父母令發意。這個句子意思雙關,意思很深。




    「孝子追善,向以如此。彌陀光益,豈唐捐乎」。我們看《地藏經》婆羅門女救她的母親,她自己知道母親在世喜歡吃海鮮,現在人叫海鮮,殺害的眾生太多,吃活的,吃新鮮的,死了以後一定墮地獄,她知道。她遇到一個羅漢,供養他,向他老人家請教,我母親在什麼地方?羅漢入定看到了,告訴她,「妳母親現在很苦很苦」。她就問他怎麼救?羅漢就教她,妳就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妳念佛將功德回向給她。她真幹,念了一天一夜,在定中她自己到地獄去了,地獄的鬼王來迎接她,問她來有什麼事情。她就說她母親墮地獄。他就問「妳母親叫什麼名字?」一說,他說這個人三天前生天了,到忉利天了,聽說她有個孝女來超度她,不但她生天,當時地獄跟她有緣的人都到天上去了。孝是善心,不可思議,這個心才動,她母親就離開地獄。阿彌陀佛的光明比婆羅門女不知道超勝多少倍,這個利益還是假的嗎?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若有眾生聞其光明,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這一段是說「聞佛光明之德」,我們現在沒見,我們現在在經上聽到,我們是屬於聞佛光明。「日夜稱說」,這是念佛。我們在經上,經絕對不是欺騙人的,經上所說的一定是真的,我們真念佛,真求生。「亦皆隨意所願,得生其國」,這是說我們在經典裡面聽經聞法,知道這回事情,相信,深信不疑,認真去念佛求生淨土,你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吳譯》曰:善男子、善女人,聞阿彌陀佛聲」,這就聽到阿彌陀佛的佛號。「稱譽光明。朝暮常稱譽其光明好,至心不斷絕。在心所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吳譯》的《無量壽經》,經文上這樣說,都是對我們講的,聞阿彌陀聲,讀到這一品,這一品經文對於阿彌陀佛十二光,十二種光明稱贊,光明的德用不可思議。朝暮常稱譽其光明好,常常讚歎佛光。佛光遍照法界,我們業障太重,雖然佛光照到我們的身心,我們身心沒有感觸,這是業障深重。如果常念佛,常常讚佛,我們業障消了,這個佛的光益我們就感受到了。所以要至心不絕,至心是真心,真誠心念佛,念佛不能間斷。在心所願,這是我們自己發願求生,往生阿彌陀佛國,依照經典裡面所說的修行。




你看現在地球上災難,許多人問哪個地方安全,要到哪裡去,都想找一個安全地方來避難。很多人看中澳洲,澳洲這個地方很特殊,南太平洋當中一塊大陸。但是有很多信息,我們所聽到的,澳洲如果有災難立刻影響全世界。但是澳洲居住的人少,歷史只有兩百年,所以造業造得很輕。現在澳洲的居民,新移民的不算,老的移民到這裡,人都很厚道,沒有貪心,日常生活能過得去,他們就非常歡喜,很著重生活質量。布里斯班這個城市居民一百多萬人,公園我聽說有一千多個,你就知道這個地區的人多麼重視戶外生活。所以到這個地方來一定要修善,要積德,如果把不善的習氣帶過來,那是把災難帶到澳洲了,那就錯了。我們想避難,在這個地方修善積德,才能避過這個災難,不能真正修善積德逃不過,所謂在劫難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