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如何超度病人的冤親債主?



淨空法師 開示



學佛同修問:「在大陸北京超度需要幾千塊錢。我修得不好,也沒有經濟能力,我懇求老法師幫助我得紅斑性狼瘡的女兒,超度她的冤親債主。



超度需要幾千塊錢,恐怕不靈,效果不大。為什麼?這是買賣,超度不要錢就會靈,要錢都不可靠。



­


­


超度的方式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印光老法師教我們的,印經佈施功德回向,非常有利益。你印的經典許多人讀誦,將來有一個人在經典上真正受益開悟,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所以,印祖一生將四眾同修對他的供養,全部拿去印經佈施,這是在末法時期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



眾生疾病的根源,歸納起來有三類:



第一類是生理病。我們飲食起居不調,容易生病。古人常說:病從口入。飲食貪吃,不懂得衛生;或是在衣著上不知留意,感受風寒,這樣容易得病。這些是屬於生理的病,找醫生就能醫療好。



第二類是怨業病。就像你所說的,冤家債主找到身上來。這種病不是生理病,醫藥是治不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跟冤親債主調解,他要是同意就離開了。所以,一般超度法事用意是調解,有接受的,也有不接受的,不接受就相當困難,但是大多數都能接受。



第三類是業障病。不是生理的、也不是冤親債主,是自己造的惡業太多。這種病非常麻煩,醫藥、超度都無濟於事。佛告訴我們,只有一種方法對治,就是真誠懺悔,普賢菩薩教我們「懺除業障」,病就能好。



我們人的壽命與病苦是業報,你女兒生的這個病,相當嚴重。「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現在的代林長李木源居士,十二年前得了癌症,癌細胞幾乎擴散到內臟每一個部位,比你的女兒還要嚴重。醫生診斷只有三個月的壽命,等於宣佈死刑。他從這個地方徹底回頭,將家裡的事業全部交代好後,就到居士林來作義工等死,等了十二年,身體愈來愈健康。這是因為李居士發的願太大了,願力超過了業力,把業力轉變過來。­


­


他全心全力為佛法工作,捨己為人。居士林這個道場對佛教最大的貢獻,第一、每天講經,終年不斷。第二、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日夜不間斷。第三、發心辦培訓班,培養弘法人才。第四、團結新加坡九大宗教,這是過去歷史上所沒有的。他做這些功德,業報轉過來了。



李木源居士的轉變,大家看得很清楚,我自己本身也是轉變。我在年輕時,我的母親及一些親戚朋友給我算命,都說四十五歲是我的業報壽命。我二十六歲學佛,我也沒有求長壽,四十五歲那年生了一場病,病了一個星期。我知道時間到了,沒有找醫生,也沒有吃藥,每天念佛等往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轉變業力,不再為自己,為自己是死路一條,為眾生是活路、是生路。



­


­


所以,轉業報一定要靠自己,別人不能代替。如果我能夠替你女兒轉業報,佛菩薩就有能力轉我的業報,我就不要修行了。楞嚴會上阿難遭摩登伽女之難,那是個很明顯的例子,釋迦牟尼佛也幫不上忙。諺語常言:「修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阿難這才真正覺悟到業報是無法代替的。一定要懂業報是自己造的,必須要自己回頭,才能消除業障,這個事情任何人都無法代替。諸佛菩薩只能教給我們道理與方法,我們懂得了,自己認真努力去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我們的業障就消除,命運就轉過來了。



我也常常勸勉同學,希望大家把業報身轉變成願力身。如何轉法?沒有遇到佛法時,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學佛之後,恍然大悟,從今而後沒有自己,一切為佛法、為眾生,這一轉就把業力轉變成願力。因此,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就看你能不能放棄自私自利。你能夠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一切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久住,你的業力就轉過來了,轉過來就是佛家講的「乘願再來」,你是乘願再來身,不是業報身。轉過來之後,要精進,要努力,決定不能懈怠,決定不能造罪業。



由此可知,轉過來之後,經典天天要讀誦,讀誦經典就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即使我們每天念同樣一部經,每念一遍有一遍的悟處,所以一部經從初發心念到成佛都念不厭。為什麼?遍遍有新的意思,遍遍有新的悟處。讀誦真是其樂無窮,不疲不厭,幫助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利益深廣無盡。



­


­


你在佛菩薩面前發弘誓願:「從今而後,我為佛法、為眾生,決不為自己」,這個效果力量大。你發願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正法久住,你的冤家債主看到你,不敢動你,只有在旁邊擁護你、幫助你、成就你。冤家債主找你的麻煩,那是你有私心;現在念頭一轉,冤家債主不敢找你麻煩了。為什麼?你為一切眾生,他要是把你害了,他就害所有一切眾生,這個罪過他擔不了。你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如何轉業報,而且非常有效果的轉變。



­


­


因此,佛法知道病的根源,懂得對治的方法。像你女兒這種病,不必花冤枉錢,最重要的是真誠心懺悔,斷惡修善,誦經念佛回向給她。但是醫療還是需要的,希望能夠早一天幫助她恢復健康。這是我提供你超度冤親債主、恢復健康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